新型水族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77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新型水族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新型水族缸,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中呈环状的隔板,该隔板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位于隔板内侧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外壳和隔板之间的第二腔室,隔板侧面上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孔,该新型水族缸还包括有一水泵,该水泵的进水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出水端连接有一位于隔板内侧的喷水管;隔板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与通孔位于同一侧且处于通孔下方的过滤层,第二腔室的底部形成有一用于放置过滤材料的放置部,过滤层和放置部均位于通孔和水泵的进水端之间。本实用新型水族缸中的水不断的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循环,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够为水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使用,能够实现水质自动净化的目的。
【专利说明】新型水族缸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族缸。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水族缸通常是包括一个用于盛水的缸体,水生物被养殖在缸体的内腔中,水生物长时间的在缸体中生长,会使缸体内部滋生有害的物质,影响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的做法通常是利用水泵将缸体内部的水泵出,更换新鲜的水,这样的操作方法较为麻烦,使用起来也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族缸,其能够自行的净化内部水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新型水族缸,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中呈环状的隔板,该隔板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位于隔板内侧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外壳和隔板之间的第二腔室,隔板侧面上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孔,该新型水族缸还包括有一水泵,该水泵的进水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出水端连接有一位于隔板内侧的喷水管;隔板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与通孔位于同一侧且处于通孔下方的过滤层,第二腔室的底部形成有一用于放置过滤材料的放置部,过滤层和放置部均位于通孔和水泵的进水端之间。
[0006]外壳的顶部内侧还安装有一光源,隔板顶部设置有一供光源射出的光线穿过的透光孔。
[0007]透光孔的两侧位于隔板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一挡板。
[0008]外壳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一顶盖,光源固定连接在该顶盖上。
[0009]该新型水族缸还包括有一电源引线,该电源引线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光源和水泵连接的接头。
[0010]喷水管通过一连接管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该连接管上设置有一控制阀。
[0011]连接管上还连接有一三通件。
[0012]外壳包括筒状的壳体、以及分别密闭的固定在壳体两端的两面板,隔板的两端分别密闭的固定在两面板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水族缸中的水不断的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循环,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够为水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使用,能够实现水质自动净化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其中:10、壳体;11、底座;12、顶盖;13、面板;20、隔板;21、透光孔;22、挡板;23、通孔;30、过滤棉;40、水泵;41、连接管;42、喷水管;43、控制阀;50、光源;60、电源引线;61、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水族缸,其包括外壳以及隔板20,隔板20呈环状,隔板20位于外壳中并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B和第二腔室A,具体的是,第一腔室B为位于隔板20内侧的部分,其内部形成一个用于供水生物生长的环境,第二腔室A则位于外壳和隔板20之间,该第二腔室A用于净化第一腔室B中的水,隔板20的侧面上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腔室B和第二腔室A连通的通孔23,第一腔室B中的水能够从通孔23流入第二腔室A中。
[0021]上述的新型水族缸还包括有一水泵40,该水泵40可以是置于上述的第二腔室A中,也可以是置于外壳的外部,上述的水泵40进水端与第二腔室A连通、出水端与一喷水管42连通,该喷水管42被固定在隔板20的内侧,喷水管42上设置多个喷水口,启动水泵40,即可将第二腔室A中的水泵入到第一腔室B中,可以将喷水管42固定在隔板20侧面上部位于通孔23上方的位置,使喷水管42的喷水口位于第一腔室B的水线以上,在水泵40将水泵入第一腔室B中时,可以为第一腔室B的水中混入水生物所需要的氧气。在隔板20与外壳之间(也就是第二腔室A中)设置有一位于通孔23下方的过滤棉30,该过滤棉30与通孔23位于隔板20的同一侧,第二腔室A的底部形成有一用于放置过滤材料的放置部,该过滤材料可以是红外细菌屋。上述的水泵40的进水端位于与通孔23相对的一侧,即过滤棉30和放置部均位于通孔23和水泵40的进水端之间。
[0022]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上述的放置部装放红外细菌屋,水生物被养殖在第一腔室B中,开启水泵40,水泵40不断的将第二腔室A中的水泵入到喷水管42,并从喷水管42落入到第一腔室B中,第一腔室B中超过水线以上的水从通孔23溢出至第二腔室A中,并经由过滤棉30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将水中的有害杂质进行初步的过滤,进行初步过滤的水再经过第二腔室A底部的红外细菌屋进行第二次过滤处理,使水中产生消化细菌,该消化细菌能够分解水生物的排泄物,带有消化细菌的水被水泵40泵入到第一腔室B的顶端部,在喷出水的冲击力作用下,使第一腔室B中的水按照逆时针方向循环,促使第一腔室B中水流动,由此,有利与消化细菌在第一腔室B中生长,繁殖,为水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如上所述水不断的在第一腔室B和第二腔室A之间循环,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够为水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使用,能够实现水质自动净化的目的。
[0023]上述的过滤棉30也可以是采用生化棉或其他过滤层替换,使用者可依据水生物的种类选择最为有效的过滤层材质。
[0024]在外壳的顶部还安装有一光源50,隔板20的顶部设置有一透光孔21,该透光孔21用于供光源50射出的光线穿过,使光线能够摄入到第一腔室B中,为第一腔室B中的水生物提供足够的光线。此外,为了防止第一腔室B中的水生物游到第二腔室B中,可以在透光孔21的两侧位于隔板20的外表面分别设置一挡板22。为了便于光源50的安装、拆卸以及日常的维修、更换,外壳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一顶盖12,光源50被固定安装在顶盖12的内侧。光源50可以是由一控制器控制,以改变光源50发出光的颜色。
[0025]上述的水族缸还包括有一电源引线60,该电源引线60上设置有两个接头61,该两个接头61分别与光源50和水泵40连接,由此,分别为光源50和水泵40供电。
[0026]喷水管42通过一连接管41与水泵40的出水端连通,该连接管41上设置有一控制阀43,调整控制阀43,可改变喷水管42喷出的水流的大小。连接管41上还连接有一三通件,该三通件的其中两个接口与连接管41连接,另一个接口可连接于第一腔室B中,进一步的增强第一腔室B中水的流动性。
[0027]外壳包括筒状的壳体10、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0两端的两面板13,两面板13分别密闭的固定在壳体10的两端,并且隔板20的两端也密闭的固定在两面板13上。面板13与壳体10可以是以粘接或磁铁吸附的方式固定。面板13可以是透明材质,其表面可以粘贴有不同颜色的透光薄膜,用以增加水族缸的美观性。为了保证整个水族缸的稳定性,可以在上述壳体10的底部安装一底座11。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壳体10和隔板20均呈圆柱筒状,使整个水族缸呈圆形,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上述的水族缸也可以是椭圆形、方形等,总之,只要保证其内部形成分隔的第一腔室B和第二腔室A,且第二腔室A为一环绕于第一腔室B外围环状腔室即可。
[0028]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中呈环状的隔板,该隔板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位于隔板内侧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外壳和隔板之间的第二腔室,隔板侧面上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孔,该新型水族缸还包括有一水泵,该水泵的进水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出水端连接有一位于隔板内侧的喷水管;隔板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一与通孔位于同一侧且处于通孔下方的过滤层,第二腔室的底部形成有一用于放置过滤材料的放置部,过滤层和放置部均位于通孔和水泵的进水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外壳的顶部内侧还安装有一光源,隔板顶部设置有一供光源射出的光线穿过的透光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透光孔的两侧位于隔板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一挡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外壳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一顶盖,光源固定连接在该顶盖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水族缸还包括有一电源引线,该电源弓I线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光源和水泵连接的接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喷水管通过一连接管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该连接管上设置有一控制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连接管上还连接有一三通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族缸,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筒状的壳体、以及分别密闭的固定在壳体两端的两面板,隔板的两端分别密闭的固定在两面板上。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3748462SQ20142010992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刘满江 申请人:刘满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