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3861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它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其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均由铁质或钢质材料制成;固定部分由上端的握手杆、中间部分的支撑架和下端的杯状圆筒构成,所述的杯状圆筒为两个空心的并排相接且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所述的支撑架由等长且平行设置的两条边和位于该两条边的中部的一条扁长的连接杆组成一个“H”形;活动部分由一体式的按压杆、支持杆、定位杆和取穴装置构成,所述的取穴装置由横杆、竖杆和取穴盖构成,所述的按压杆与握手杆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和所述的连接杆与定位杆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相同,且均等同于杯状圆筒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可让农民轻松便捷高效地制作泥杯子。
【专利说明】 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生产用具,尤其是一种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农业生产上往往要使用泥杯子以播种和种植幼苗,目前农民一般采用将泥土装置于口杯中形成泥杯子后再将其取出来的方法,很是麻烦且效率低下。所以目前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使其可让农民更轻松便捷且高效地制作泥杯子。。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构成,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均由铁质或钢质材料制成;固定部分由上端的握手杆、中间部分的支撑架和下端的杯状圆筒构成,所述的杯状圆筒两个,为两个空心的并排相接且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所述的支撑架由等长且平行设置的两条边和位于该两条边的中部的一条扁长的连接杆组成一个“H”形,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等同于两个杯状圆筒的外径之和,所述的连接杆的正中央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所述的连接杆连接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所述的支撑架上端与握手杆以两个垂直相接点垂直相接,所述的握手杆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且该圆孔位于所述的支撑架上端与握手杆的两个垂直相接点的正中央,所述的支撑架与杯状圆筒所在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相互垂直且下端分别与两个杯状圆筒上端外侧边缘相接,所述的两个杯状圆筒的并排相接处与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位于同一个平面;活动部分由一体式的按压杆、支持杆、定位杆和取穴装置构成,所述的按压杆位于握手杆之上,所述的支持杆与按压杆垂直相接后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的握手杆中的圆孔及支撑架上的连接杆中的圆孔,所述的取穴装置由横杆、竖杆和取穴盖构成,所述的取穴盖左右各一,分别位于所述的杯状圆筒内,均为直径大小与所述的杯状圆筒的横截面内径相同且正中央有一向下略为突出的凹陷薄圆片,所述的横杆左右各一,长度均为所述的杯状圆筒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的半径长度,一端与支持杆下端垂直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竖杆的上端垂直相接,所述的竖杆左右各一,长度均等同于所述的杯状圆筒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下端垂直相接于所述的取穴盖正中央,所述的取穴装置是以支持杆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所述的定位杆呈扁长的长方体且位于所述的连接杆下方,所述的按压杆与所述的握手杆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和所述的连接杆与定位杆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相同,且均等同于所述的杯状圆筒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先握住握手杆使本实用新型往下捣松软的泥土,再往下按按压杆,杯状圆筒处即制作出两个所需的泥杯子,简单、便捷、高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按压杆,2.握手杆,3.支撑架,4.支持杆,5.连接杆,6.定位杆,7.取穴盖,8.杯状圆筒,9.握手杆中的圆孔,10.连接杆中的圆孔,11.横杆,12.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图1中,由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构成本实用新型,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均由铁质或钢质材料制成;固定部分由上端的握手杆(2)、中间部分的支撑架(3)和下端的杯状圆筒(8)构成,所述的杯状圆筒(8)两个,为两个空心的并排相接且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所述的支撑架(3)由等长且平行设置的两条边和位于该两条边的中部的一条扁长的连接杆(5)组成一个“H”形,所述的支撑架(3)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等同于两个杯状圆筒⑶的外径之和,所述的连接杆(5)的正中央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3)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所述的连接杆(5)连接所述的支撑架(3)的两条边,所述的支撑架(3)上端与握手杆(2)以两个垂直相接点垂直相接,所述的握手杆(2)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3)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且该圆孔位于所述的支撑架(3)上端与握手杆(2)的两个垂直相接点的正中央,所述的支撑架(3)与杯状圆筒(8)所在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相互垂直且下端分别与两个杯状圆筒(8)上端外侧边缘相接,所述的两个杯状圆筒(8)的并排相接处与所述的支撑架(3)的两条边位于同一个平面;活动部分由一体式的按压杆(I)、支持杆(4)、定位杆(6)和取穴装置构成,所述的取穴装置由横杆(11)、竖杆(12)和取穴盖(7)构成,所述的取穴盖(7)左右各一,分别位于所述的杯状圆筒⑶内,均为直径大小与所述的杯状圆筒⑶的横截面内径相同且正中央有一向下略为突出的凹陷薄圆片,所述的横杆(11)左右各一,长度均为所述的杯状圆筒(8)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的半径长度,一端与支持杆(4)下端垂直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竖杆(12)的上端垂直相接,所述的竖杆(12)左右各一,长度均等同于所述的杯状圆筒(8)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下端垂直相接于所述的取穴盖(7)正中央,所述的取穴装置是以支持杆⑷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所述的按压杆(I)位于握手杆(2)之上,所述的支持杆(4)与按压杆(I)垂直相接后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的握手杆(2)中的圆孔及所述的连接杆(5)中的圆孔,所述的定位杆(6)呈扁长的长方体且位于所述的连接杆(5)下方,所述的按压杆(I)与所述的握手杆(2)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和所述的连接杆(5)与定位杆(6)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相同,且均等同于所述的杯状圆筒(8)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
[0013]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中,可见所述的握手杆(2)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3)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即握手杆中的圆孔(9),且该圆孔位于所述的支撑架(3)上端与握手杆(2)的两个垂直相接点的正中央;可见所述的连接杆(5)的正中央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3)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即连接杆中的圆孔(10)。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中,所述的取穴盖(7)左右各一,分别位于所述的杯状圆筒(8)内,均为直径大小与所述的杯状圆筒(8)的横截面内径相同且正中央有一向下略为突出的凹陷薄圆片,所述的横杆(11)左右各一,长度均为所述的杯状圆筒(8)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的半径长度,一端与支持杆(4)下端垂直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竖杆(12)的上端垂直相接,所述的竖杆(12)左右各一,长度均等同于所述的杯状圆筒(8)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下端垂直相接于所述的取穴盖(7)正中央,所述的取穴装置是以支持杆(4)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中可见使用者先握住本实用新型的握手杆(2)使本实用新型往下捣松软的泥土,再往下按按压杆(I),杯状圆筒(8)处即可制作出两个所需的泥杯子,操作简单、便捷、高效。
【权利要求】
1.快速制作泥杯子的简易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其特征在于: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均由铁质或钢质材料制成;固定部分由上端的握手杆、中间部分的支撑架和下端的杯状圆筒构成,所述的杯状圆筒两个,为两个空心的并排相接且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所述的支撑架由等长且平行设置的两条边和位于该两条边的中部的一条扁长的连接杆组成一个“H”形,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等同于两个杯状圆筒的外径之和,所述的连接杆的正中央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所述的连接杆连接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所述的支撑架上端与握手杆以两个垂直相接点垂直相接,所述的握手杆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平行的圆柱状的圆孔且该圆孔位于所述的支撑架上端与握手杆的两个垂直相接点的正中央,所述的支撑架与杯状圆筒所在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相互垂直且下端分别与两个杯状圆筒上端外侧边缘相接,所述的两个杯状圆筒的并排相接处与所述的支撑架的两条边位于同一个平面;活动部分由一体式的按压杆、支持杆、定位杆和取穴装置构成,所述的取穴装置由横杆、竖杆和取穴盖构成,所述的按压杆位于握手杆之上,所述的支持杆与按压杆垂直相接后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的握手杆中的圆孔及所述的连接杆中的圆孔,所述的取穴盖左右各一,分别位于所述的杯状圆筒内,均为直径大小与所述的杯状圆筒的横截面内径相同且正中央有一向下略为突出的凹陷薄圆片,所述的横杆左右各一,长度均为所述的杯状圆筒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横截面的半径长度,一端与支持杆下端垂直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竖杆的上端垂直相接,所述的竖杆左右各一,长度均等同于所述的杯状圆筒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下端垂直相接于所述的取穴盖正中央,所述的取穴装置是以支持杆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所述的定位杆呈扁长的长方体且位于所述的连接杆下方,所述的按压杆与所述的握手杆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和所述的连接杆与定位杆之间的最大上下活动范围相同,且均等同于所述的杯状圆筒所在的空心的圆柱体的高度。
【文档编号】A01C7/20GK203708806SQ201420112927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曾蓁 申请人:曾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