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旱涝培育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83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旱涝培育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旱涝培育田,包括土壤:土壤内设置有排成若干排的培育盆,所述培育盆底部开有出水口,每个培育盆底部均安装有接水托盘,接水托盘中央设有出水孔,出水孔连接有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下方连接有三通头,三通头连接到横管,横管埋设在土壤内,土壤左右两侧边均设有水沟,横管的两端头连接到水沟;横管采用螺纹与三通头连接,优选饮用水用PPR管,亦可采用PVC管或PVC-U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盆底设置接水托盘,配合三通头将水引入横管中并流到水沟中排出,能够有效保持盆内湿度适合,在培育容器苗或名贵盆景的幼株时非常有效,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防旱丨劳培育田

【技术领域】 [0001] :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旱涝培育田。

【背景技术】 [0003] :
[0004] 众所周知,容器苗移栽后没有缓苗期,移栽成活率高并且一年四季均可移栽,能提 升苗木的经济价值等优势。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国内迅速推广开来。尤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容器栽培已经是一种主要的栽培方式,并且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园林发展的主流。
[0005] 在培育一些容器苗(园林绿化苗和果苗)或名贵盆景的幼株(未上配套的盆景盆和 成品整枝造型前)时,种植者通常将定植好植物的盆(即容器:可用塑料容器、无纺布、陶瓷 等)埋置到土壤中去,这样与盆接触的盆内土壤就不易干裂、与盆内壁脱开,可减少浇水次 数,也可防止植株根系周围环境剧烈变化对植株生长不利,同时起到限根栽培的目的。但在 土壤内埋置盆的栽培措施存在一个问题,即在浇水后,多余的水分就很难通过盆底部的出 水口排出到周围的土壤中,即渗漏很慢,严重时甚至会将植物的根系怄烂,严重影响了培育 的效果。因此设想提供一种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
[0006]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旱涝培育田,解决在培育一些容器苗(园林绿 化苗和果苗)或名贵盆景的幼株时,将定植好植物的盆埋置到土壤中去,在浇水后多余的水 分就很难通过盆底部的出水口排出到周围的土壤中,即渗漏很慢,严重时甚至会将植物的 根系怄烂,严重影响了培育的效果的问题。
[0008]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 -种防旱涝培育田,包括土壤:土壤内设置有排成若干排的培育盆,所述培育盆底 部开有出水口,每个培育盆底部均安装有接水托盘,接水托盘中央设有出水孔,出水孔连接 有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下方连接有三通头,三通头连接到横管,横管埋设在土壤内,土壤左 右两侧边均设有水沟,横管的两端头连接到水沟。
[0010] 所述横管采用螺纹与三通头连接,优选饮用水用PPR管,亦可采用PVC管或PVC-U 管。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盆底设置接水托盘,配合三通头将水引入横管中并流到水沟中 排出,能够有效保持盆内湿度适合,在培育容器苗或名贵盆景的幼株时非常有效,适合推广 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
[0014]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
[0017]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 一种防旱涝培育田,包括土壤:土壤1内设置有排成若干排的培育盆2,所述培育 盆2底部开有出水口,每个培育盆2底部均安装有接水托盘3,接水托盘3中央设有出水孔, 出水孔连接有出水管道4,出水管道4下方连接有三通头5,三通头5连接到横管6,横管6 埋设在土壤1内,土壤1左右两侧边均设有水沟7,横管6的两端头连接到水沟7 ;横管6采 用螺纹与三通头连接,优选饮用水用PPR管,亦可采用PVC管或PVC-U管。
[0019]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 其他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 和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旱涝培育田,包括土壤,其特征在于:土壤内设置有排成若干排的培育盆,所 述培育盆底部开有出水口,每个培育盆底部均安装有接水托盘,接水托盘中央设有出水孔, 出水孔连接有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下方连接有三通头,三通头连接到横管,横管埋设在土壤 内,土壤左右两侧边均设有水沟,横管的两端头连接到水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旱涝培育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采用螺纹与三通头连 接,优选饮用水用PPR管,亦可采用PVC管或PVC-U管。
【文档编号】A01G9/10GK203884300SQ20142029756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张金云, 罗丙伍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