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包括进口单元、出口单元、栽培单元、单体苗床及传感定位装置,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分别位于栽培单元的前后两端,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结构相同,包括苗床纵向滑动轨道及驱动单体苗床滑动的驱动装置;栽培单元包括苗床横向滑动轨道、链条轨道架及设在链条轨道架上推动单体苗床移动的推动设备;单体苗床通过进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进入到栽培单元的苗床横向滑动轨道上,栽培完成后,由出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移出;传感定位装置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移动苗床到达指定位置,并自动对接辅助工作台,符合传统温室向着大型植物工厂发展的趋势。
【专利说明】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苗床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属于温室自动化物流系统领域范畴。
【背景技术】
[0002]在大型温室或者是植物工厂栽培装置领域,多个环节由人工操作完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相当低。为适应设施栽培的需要,机械化自动化栽培装置的迫切性已日渐凸显,其成套设备的研究与应用成了整个链条中的核心环节。目前,在温室内部自动化物流系统领域,国内生产情况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国内现有栽培物流系统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人员在栽培单元操作多,管理粗放,劳动力耗费多,容易带来病虫害,单株能耗高。研发温室内部苗床自动化搬运的物流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生产率,加速生产进程,减少劳动力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质种苗供给率低下、现代化温室育苗技术落后、智能化控制程度较低、育苗成本较高等问题,提供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此系统可以实现移动苗床到达指定苗床床位位置后,能够实现自动对接辅助工作台,符合传统温室向着大型植物工厂发展的趋势。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包括进口单元、出口单元、栽培单元、单体苗床及传感定位装置,
[0006]所述的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分别位于栽培单元的前后两端,所述的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结构相同,包括苗床纵向滑动轨道及驱动单体苗床滑动的驱动装置;
[0007]所述的栽培单元包括苗床横向滑动轨道、链条轨道架及设在链条轨道架上推动单体苗床移动的推动设备;
[0008]所述的单体苗床通过进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进入到栽培单元的苗床横向滑动轨道上,栽培完成后,由出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移出;
[0009]所述的传感定位装置设在进口单元、出口单元及栽培单元上,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0010]所述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苗床支撑板,该苗床支撑板内侧设有滚轮,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支架安装在苗床支撑板内侧,驱动单体苗床在苗床支撑板上滑动。
[0011]所述的进口单元或出口单元还包括浮动杆支架、浮动杆及气动装置,所述的浮动杆支架设在苗床支撑板的内侧,所述的浮动杆通过浮动杆支架垂直设在平行的苗床支撑板之间,且浮动杆设有两个,相互平行,所述的气动装置设在浮动杆支架的下方,带动浮动杆支架及浮动杆上下浮动。气动装置包括气缸或步进电机等常见装置。
[0012]所述的苗床横向滑动轨道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定杆,且定杆与浮动杆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连接杆首尾相接;
[0013]所述的链条轨道架平行设置在两个定杆中间;
[0014]所述的推动设备包括短链条、齿轮、长链条及推板装置,所述的短链条与长链条交错设置在链条轨道架上,所述的齿轮与短链条或长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的推板装置穿链在短链条或长链条上,齿轮通过齿轮轴承安装在链条轨道架上,所述的齿轮受电机驱动带动短链条或长链条转动,推板装置随短链条或长链条转动而前后移动,对单体苗床进行推动。
[0015]所述的推板装置是一种采用单向推动结构的推动装置。所述的推板装置包括推板本体、推板连接块、推板垫板、链条轨道连接板、链条连接块、弹簧及弹簧安装板,所述的链条轨道连接板滑动连接在链条轨道架上,所述的推板垫板设在链条轨道连接板的上侧,且中部开设凹槽,所述的推板连接块固定在推板垫板的凹槽侧边,所述的弹簧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推板连接块上,所述的推板本体的下端位于孔槽内,并与推板连接块转动连接,推板本体的侧壁与弹簧安装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的链条连接块设在链条轨道连接板的下侦U,并穿链在短链条或长链条上。
[0016]所述的推板本体高于弹簧安装板,当推板装置安装在链条轨道架上时,推板本体靠近出口单元,弹簧安装板靠近进口单元,并且弹簧安装板高度低于单体苗床高度,推板本体高度高于单体苗床高度。
[0017]所述的传感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定位装置、第二传感定位装置及第三传感定位装置;
[0018]所述的第一传感定位装置安装在链条轨道架的侧边,对应每个短链条或长链条的首末位置,控制驱动齿轮运转的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0019]所述的第二传感定位装置安装在进口单元和出口单元的进出口处,控制驱动装置的转动或停止,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0020]所述的第三传感定位装置安装在定杆的外侧,控制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在定杆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0021]所述的单体苗床下侧设有传感器,该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定位装置、第二传感定位装置或第三传感定位装置传感联系。
[0022]所述的苗床支撑板之间设有苗床横杆架,苗床横杆架通过竖直设置的苗床支撑架支撑,所述的定杆通过竖直设置的苗床支撑架支撑,所述的链条轨道架通过轨道支撑架支撑,轨道支撑架的两端固定在苗床支撑架上。
[0023]所述的单体苗床包括单体苗床支架、设在单体苗床支架内的单体苗床内膜,及设在单体苗床支架下侧的单体苗床滚轮,该单体苗床滚轮滑动可连接在浮动杆或定杆上。
[0024]所述的苗床支撑板的外侧还设有各电机用线的电线框架。
[0025]浮动杆与定杆采用凹型槽钢结构,这样的组合设计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得单体苗床在凹槽内平稳的运动,并且在运动时不会卡死,并且使单体苗床在浮动杆与定杆上的凹槽内运动时,可以减小摩擦,简化了单体苗床滚轮的设计结构。
[0026]苗床支撑板采用型材结构,型材结构的优点为结构结实,外形美观整齐,便于安装其他组件。
[0027]链条轨道架可以由多个短的轨道架拼接式连接而成,形成一个长的链条轨道装置。这样避免链条结构太长,可以不采用张紧装置。链条轨道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确定链条轨道架的具体个数,两两之间首尾相连。
[0028]单体苗床滚轮采用一般滚轮结构,可代替性结构强,单体苗床滚轮的安装支架和安装方式也被简化,便于量化生产。
[0029]通过自动控制方式,可以完成生产区域内自动灌溉一系列的程序,不需人工进入工作区域搬动单体苗床以及灌溉,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廉,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苗床自动移动输送系统与自动灌溉系统柔性结合,形成综合机械结构、精确定位、传动系统、管理规划、智能调度、电子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
[0030]本实用新型系统工作的顺序为:
[0031]单体苗床从进口单元进入到栽培单元,并从出口单元离开,其中单体苗床进入方向与离开方向相同。单体苗床可以在苗床支撑板构成的轨道上运动。单体苗床在浮动杆和定杆形成的导轨上运动,苗床系统四周留有装立体苗床的空间。运动总体规划为:进口单元-栽培单元-出口单元。
[0032]1、单体苗床在进口单元内的动作
[0033]在单体苗床进入到进口单元之前,通过气动装置使浮动杆下降到苗床支撑板以下的位置,单体苗床通过滚轮及驱动装置进入到苗床支撑板上,当单体苗床行进到单体苗床滚轮位于浮动杆正上方时,第二传感定位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停止,此时单体苗床定位完成。
[0034]通过气动装置使浮动杆上升到浮动杆与单体苗床滚轮接触的位置,该高度大于滚轮的顶端,停止气动装置。单体苗床从浮动杆上通过连接杆进入到定杆上进入到栽培单元。
[0035]2、单体苗床在栽培单元内的动作
[0036]单体苗床进入到定杆上时,单体苗床前进过程中,首先碰到第一个推板本体时,推板本体拉动弹簧,并绕推板连接块转动至头部低于单体苗床,凹槽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得推板本体底部有转动空间。当单体苗床离开第一个推板本体时,推板本体在弹簧的拉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即竖直位置。然后第一个推板装置推动单体苗床继续前进,此时推板本体压缩弹簧,并受弹簧安装板限位作用而竖直,对单体苗床进行推动。这样通过短链条及长链条上的推板装置依次交替进行推动,使得单体苗床向出口单元移动。每一个推板装置将单体苗床推进到指定位置时,再通过链条回到原始位置,进行下一个单体苗床的推进动作。在此过程中,第一传感定位装置安装在链条轨道架的侧边,对应每个短链条或长链条的首末位置,控制驱动齿轮运转的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0037]单体苗床的行程由链条轨道架的有效长度以及第一传感定位装置确定,同时,通过检测辅助装置以及第三传感定位装置测定单体苗床运动位置,可以控制单体苗床在栽培单元的规定的床位位置处停下,同时对应的电机停转。第一个推板装置到达极限位置以后停止运动,第二个推板装置开始推动单体苗床运动,同样类推,根据需求,第η个推板装置开始运动。直至单体苗床在第一传感定位装置、第二传感定位装置、第三传感定位装置配合下排依次满栽培单元的苗床床位。此时,所有电机反转,所有推板复位,由第一传感定位装置检测定位限位。
[0038]3、单体苗床在出口单元内的动作
[0039]当单体苗床需要沿着出口单元运动时,新的单体苗床被第一个推板装置推入裁培区的第一号苗床床位区定位限位后,第一个推板装置对应的电机停转,然后,电机反转,第一个推板装置复位。同时,栽培单元最末端的单体苗床运动到出口单元中,此时通过气动装置使浮动杆上升到浮动杆与单体苗床滚轮接触的位置,单体苗床从定杆上通过连接杆进入到浮动杆上进入到出口单元。
[0040]然后,通过气动装置使浮动杆下降到苗床支撑板以下的位置,单体苗床通过滚轮及驱动装置从出口单元的苗床支撑板上离开,与其他运输系统构成新的循环系统。依此类推栽培单元的原有的单体苗床可以被新的一批需要操作的单体苗床所替代。
[00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42](I)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机动性很好,使用时,采用短链条轨道架拼接的方式可以标准化以及成组化模块化生产,减小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小故障率。推板在短链条带动往返距离缩短,可以减轻移动机构的能耗。
[0043](2)推板装置采用单向柔性推动方式设计,也是保证短链条轨道架拼接成功的条件之一。
[0044](3)支撑板采用型材结构设计,设计紧凑,架构平稳,安装其他零部件比较方便,符合现代设计的要求。
[0045](4)定杆、浮动杆及两者之间的连接杆采用凹型槽钢结构,使单体苗床底部的滚轮设计趋于标准简单化,便于单体苗床滚轮在槽钢上滑动,运行更加平稳。
[0046](5)通过自动控制方式,可以使单体苗床准确的到达指定苗床床位区域,同时苗床床位区域对应的工作区域,便于对植物进行相应的操作,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廉,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且可以显著提高生产率,加速生产进程。
[0047](6)将优势相结合,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朝着温室自动化生产的方向有了显著进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2为链条排布结构示意图;
[0050]图3为推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1]图4为推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52]图5为单体苗床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6为浮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7为苗床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5]图8为链条轨道架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9为图8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0058]图中标号:1为滚轮,2为苗床横杆架,3为苗床支撑架,4为浮动杆,5为浮动杆支架,6为连接杆,7为驱动装置,8为驱动装置支架,9为单体苗床内膜,10为单体苗床支架,11为轨道支撑架,12为定杆,13为推板装置,131为推板本体,132为推板连接块,133为推板垫板,134为链条轨道连接板,135为链条连接块,136为弹簧,137为弹簧安装板,14为齿轮轴承,15为短链条,16为齿轮,17为长链条,18为链条轨道架,19为苗床支撑板,20为气动装置,21为电线框架,22为单体苗床滚轮,23为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4为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5为第三传感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60]实施例
[0061]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进口单元、出口单元、栽培单元、单体苗床及传感定位装置,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分别位于栽培单元的前后两端,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结构相同,包括苗床纵向滑动轨道及驱动单体苗床滑动的驱动装置7 ;栽培单元包括苗床横向滑动轨道、链条轨道架18及设在链条轨道架18上推动单体苗床移动的推动设备;单体苗床通过进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进入到栽培单元的苗床横向滑动轨道上,栽培完成后,由出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移出;传感定位装置设在进口单元、出口单元及栽培单元上,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0062]苗床纵向滑动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苗床支撑板19,苗床支撑板19的外侧设有各电机用线的电线框架21ο该苗床支撑板19内侧设有滚轮1,驱动装置7通过驱动装置支架8安装在苗床支撑板19内侧,驱动单体苗床在苗床支撑板19上滑动。进口单元或出口单元还包括浮动杆支架5、浮动杆4及气动装置20,浮动杆支架5设在苗床支撑板19的内侧,浮动杆4通过浮动杆支架5垂直设在平行的苗床支撑板19之间,且浮动杆4设有两个,相互平行,气动装置20设在浮动杆支架5的下方,带动浮动杆支架5及浮动杆4上下浮动。气动装置20包括气缸或步进电机等常见装置。
[0063]苗床横向滑动轨道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定杆12,且定杆2与浮动杆4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连接杆6首尾相接;链条轨道架18平行设置在两个定杆12中间;
[0064]如图2所示,推动设备包括短链条15、齿轮16、长链条17及推板装置13,短链条15与长链条17交错设置在链条轨道架18上,齿轮16与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啮合连接,推板装置13穿链在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上,齿轮16通过齿轮轴承14安装在链条轨道架18上,齿轮16受电机驱动带动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转动,推板装置13随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转动而前后移动,对单体苗床进行推动。
[0065]如图3、图4所示,推板装置13是一种采用单向推动结构的推动装置。推板装置13包括推板本体131、推板连接块132、推板垫板133、链条轨道连接板134、链条连接块135、弹簧136及弹簧安装板137,链条轨道连接板134滑动连接在链条轨道架18上,推板垫板133设在链条轨道连接板134的上侧,且中部开设凹槽,推板连接块132固定在推板垫板133的凹槽侧边,弹簧安装板137固定连接在推板连接块132上,推板本体131的下端位于孔槽内,并与推板连接块132转动连接,推板本体131的侧壁与弹簧安装板137之间通过弹簧136连接,链条连接块135设在链条轨道连接板134的下侧,并穿链在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上。
[0066]推板本体131高于弹簧安装板137,当推板装置13安装在链条轨道架18上时,推板本体131靠近出口单元,弹簧安装板137靠近进口单元,并且弹簧安装板137高度低于单体苗床高度,推板本体131高度高于单体苗床高度。
[0067]当单体苗床在定杆12上向出口单元运动时,单体苗床碰到推板本体131时,推板本体131拉动弹簧136,并绕推板连接块132转动至头部低于单体苗床,凹槽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得推板本体131底部有转动空间。当单体苗床离开推板本体131时,推板本体131在弹簧136的拉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即竖直位置。需要推板本体131推动单体苗床时,推板本体131压缩弹簧136,并受弹簧安装板137限位作用而竖直,对单体苗床进行推动。
[0068]传感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及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 ;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安装在链条轨道架18的侧边,对应每个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的首末位置,控制驱动齿轮16运转的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安装在进口单元和出口单元的进出口处,控制驱动装置7的转动或停止,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安装在定杆12的外侧,控制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在定杆12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0069]单体苗床下侧设有传感器,该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或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传感联系。
[0070]苗床支撑板19之间设有苗床横杆架2,苗床横杆架2通过竖直设置的苗床支撑架3支撑,定杆12通过竖直设置的苗床支撑架3支撑,链条轨道架18通过轨道支撑架11支撑,轨道支撑架11的两端固定在苗床支撑架3上。
[0071]如图5所示,单体苗床包括单体苗床支架10、设在单体苗床支架10内的单体苗床内膜9,及设在单体苗床支架10下侧的单体苗床滚轮22,该单体苗床滚轮22滑动可连接在浮动杆4或定杆12上。
[0072]如图6所示,浮动杆4与定杆12采用凹型槽钢结构,这样的组合设计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得单体苗床在凹槽内平稳的运动,并且在运动时不会卡死,并且使单体苗床在浮动杆4与定杆12上的凹槽内运动时,可以减小摩擦,简化了单体苗床滚轮22的设计结构。
[0073]如图7所示,苗床支撑板19采用型材结构,型材结构的优点为结构结实,外形美观整齐,便于安装其他组件。
[0074]如图8、图9所示,链条轨道架18可以由多个短的轨道架拼接式连接而成,形成一个长的链条轨道装置。这样避免链条结构太长,可以不采用张紧装置。链条轨道架18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确定链条轨道架18的具体个数,两两之间首尾相连。
[0075]单体苗床滚轮22采用一般滚轮结构,可代替性结构强,单体苗床滚轮的安装定架和安装方式也被简化,便于量化生产。
[0076]通过自动控制方式,可以完成生产区域内自动灌溉一系列的程序,不需人工进入工作区域搬动单体苗床以及灌溉,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廉,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苗床自动移动输送系统与自动灌溉系统柔性结合,形成综合机械结构、精确定位、传动系统、管理规划、智能调度、电子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
[0077]本实用新型系统工作的顺序为:
[0078]单体苗床从进口单元进入到栽培单元,并从出口单元离开,其中单体苗床进入方向与离开方向相同。进入苗床系统时沿着A的方向运动,单体苗床离开苗床系统则沿着B的方向运动,如图8所示。单体苗床可以在苗床支撑板构成的轨道上运动。单体苗床在浮动杆和定杆形成的导轨上运动,苗床系统四周留有装立体苗床的空间。运动总体规划为:进口单元-栽培单元-出口单元。
[0079]1、单体苗床在进口单元内的动作
[0080]在单体苗床进入到进口单元之前,通过气动装置20使浮动杆4下降到苗床支撑板19以下的位置,单体苗床通过滚轮I及驱动装置7进入到苗床支撑板19上,当单体苗床行进到单体苗床滚轮22位于浮动杆4正上方时,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控制驱动装置7停止,此时单体苗床定位完成。
[0081]通过气动装置20使浮动杆4上升到浮动杆4与单体苗床滚轮22接触的位置,该高度大于滚轮I的顶端,停止气动装置20。单体苗床从浮动杆4上通过连接杆6进入到定杆12上进入到栽培单元。
[0082]2、单体苗床在栽培单元内的动作
[0083]单体苗床进入到定杆12上时,单体苗床前进过程中,首先碰到第一个推板本体131时,推板本体131拉动弹簧136,并绕推板连接块132转动至头部低于单体苗床,凹槽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得推板本体131底部有转动空间。当单体苗床离开第一个推板本体131时,推板本体131在弹簧136的拉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即竖直位置。然后第一个推板装置13推动单体苗床继续前进,此时推板本体131压缩弹簧136,并受弹簧安装板137限位作用而竖直,对单体苗床进行推动。这样通过短链条15及长链条17上的推板装置13依次交替进行推动,使得单体苗床向出口单元移动。每一个推板装置13将单体苗床推进到指定位置时,再通过链条回到原始位置,进行下一个单体苗床的推进动作。在此过程中,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安装在链条轨道架18的侧边,对应每个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的首末位置,控制驱动齿轮16运转的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0084]单体苗床的行程由链条轨道架18的有效长度以及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确定,同时,通过检测辅助装置以及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测定单体苗床运动位置,可以控制单体苗床在栽培单元的规定的床位位置处停下,同时对应的电机停转。第一个推板装置13到达极限位置以后停止运动,第二个推板装置开始推动单体苗床运动,同样类推,根据需求,第η个推板装置开始运动。直至单体苗床在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配合下排依次满栽培单元的苗床床位。此时,所有电机反转,所有推板复位,由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检测定位限位。
[0085]3、单体苗床在出口单元内的动作
[0086]当单体苗床需要沿着出口单元运动时,新的单体苗床被第一个推板装置推入栽培区的第一号苗床床位区定位限位后,第一个推板装置对应的电机停转,然后,电机反转,第一个推板装置复位。同时,栽培单元最末端的单体苗床运动到出口单元中,此时通过气动装置20使浮动杆4上升到浮动杆4与单体苗床滚轮22接触的位置,单体苗床从定杆12上通过连接杆6进入到浮动杆4上进入到出口单元。
[0087]然后,通过气动装置20使浮动杆4下降到苗床支撑板19以下的位置,单体苗床通过滚轮I及驱动装置7从出口单元的苗床支撑板19上离开,与其他运输系统构成新的循环系统。依此类推栽培单元的原有的单体苗床可以被新的一批需要操作的单体苗床所替代。
[0088]具体地,如图8所示,其中一列栽培单元分成1-9共计9个床位区域,这九个床位区域可由9个苗床全部排满,栽培9个区域中对应的定杆侧边设有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单体苗床底部也设有对应的传感定位装置,如图8所示,A为进口单元,B设置为出口单元,单体苗床由A处进入,由B处移出。单体苗床的进入模式为:
[0089]例如:栽培区域1-9全部为空位时,单体苗床⑨由A进口进入移动单元,由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定位限位,进入栽培区域。推板装置由左向右依次启动,第一个推板装置推动单体苗床⑨到达对应链条的极限位置后,当单个单体苗床在推板装置的推动下沿着凹型轨道运动到位后,电机带动减速器停止转动,第二个推板装置开始运动,推动单体苗床的侧边继续向栽培区域方向运动。此时,单体苗床的行程由链条轨道架的有效长度确定,同样,通过检测辅助装置以及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测定单体苗床运动位置,控制单体苗床在栽培区域的床位位置。随后第三个推板装置开始运动,1-η的苗床顺次运动,第η个推板装置继续推动单体苗床⑨运动,直至单体苗床⑨运动至床位区域9的位置,电机全部停止运动,然后,电机反转,所有推板装置复位。单体苗床依次进入运动顺序为⑨-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0090]单体苗床的移出模式为:栽培区域1-9全部为排满时,单体苗床I由A入口区域进入。第一个推板装置在链条装置的带动下,推动单体苗床I由移动区域进入栽培区域I的区域,同时单体苗床⑨由栽培区域9进入出口单元,由B出口区域移入。单体苗床依次进入到出口单元的运动顺序为⑨-⑧-⑦-⑥-⑤-④-③-②-①。同时,栽培区域1-9被新的单体苗床⑨_⑧-⑦-⑥-⑤-④-③-②-①排满。
[0091]通过自动控制方式,可以完成生产区域内一系列相应操作的程序,不需人工进入工作区域搬动单体苗床以及其它辅助操作,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廉,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装置形成综合机械结构、精确定位、传动系统、管理规划、智能调度、电子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本装置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加速生产进程,减少劳动力需求。主要优点是机动性很好,使用时,也可以使工人的操作与苗床运动系统同步运行,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0092]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口单元、出口单元、栽培单元、单体苗床及传感定位装置; 所述的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分别位于栽培单元的前后两端,所述的进口单元与出口单元结构相同,包括苗床纵向滑动轨道及驱动单体苗床滑动的驱动装置(7); 所述的栽培单元包括苗床横向滑动轨道、链条轨道架(18)及设在链条轨道架(18)上推动单体苗床移动的推动设备; 所述的单体苗床通过进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进入到栽培单元的苗床横向滑动轨道上,栽培完成后,由出口单元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移出; 所述的传感定位装置设在进口单元、出口单元及栽培单元上,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床纵向滑动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苗床支撑板(19),该苗床支撑板(19)内侧设有滚轮(1),所述的驱动装置(7)设在苗床支撑板(19)内侧,驱动单体苗床在苗床支撑板(19)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口单元或出口单元还包括浮动杆支架(5)、浮动杆(4)及气动装置(20),所述的浮动杆支架(5)设在苗床支撑板(19)的内侧,所述的浮动杆(4)通过浮动杆支架(5)垂直设在平行的苗床支撑板(19)之间,且浮动杆(4)设有两个,相互平行,所述的气动装置(20)设在浮动杆支架(5)的下方,带动浮动杆支架(5)及浮动杆(4)上下浮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床横向滑动轨道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定杆(12),且定杆(2)与浮动杆(4)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连接杆(6)首尾相接; 所述的链条轨道架(18)平行设置在两个定杆(12)中间; 所述的推动设备包括短链条(15)、齿轮(16)、长链条(17)及推板装置(13),所述的短链条(15)与长链条(17)交错设置在链条轨道架(18)上,所述的齿轮(16)与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啮合连接,所述的推板装置(13)穿链在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上,所述的齿轮(16)受电机驱动带动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转动,推板装置(13)随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转动而前后移动,对单体苗床进行推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板装置(13)包括推板本体(131)、推板连接块(132)、推板垫板(133)、链条轨道连接板(134)、链条连接块(135)、弹簧(136)及弹簧安装板(137),所述的链条轨道连接板(134)滑动连接在链条轨道架(18)上,所述的推板垫板(133)设在链条轨道连接板(134)的上侦牝且中部开设凹槽,所述的推板连接块(132)固定在推板垫板(133)的凹槽侧边,所述的弹簧安装板(137)固定连接在推板连接块(132)上,所述的推板本体(131)的下端位于孔槽内,并与推板连接块(132)转动连接,推板本体(131)的侧壁与弹簧安装板(137)之间通过弹簧(136)连接,所述的链条连接块(135)设在链条轨道连接板(134)的下侧,并穿链在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板本体(131)高于弹簧安装板(137),当推板装置(13)安装在链条轨道架(18)上时,推板本体(131)靠近出口单元,弹簧安装板(137)靠近进口单元,并且弹簧安装板(137)高度低于单体苗床高度,推板本体(131)高度高于单体苗床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及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 所述的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安装在链条轨道架(18)的侧边,对应每个短链条(15)或长链条(17)的首末位置,控制驱动齿轮(16)运转的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所述的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安装在进口单元和出口单元的进出口处,控制驱动装置(7)的转动或停止,对单体苗床进行定位; 所述的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安装在定杆(12)的外侧,控制电机的开关,对单体苗床在定杆(12)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苗床下侧设有传感器,该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定位装置(23)、第二传感定位装置(24)或第三传感定位装置(25)传感联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床支撑板(19)之间设有苗床横杆架(2),苗床横杆架(2)通过竖直设置的苗床支撑架(3)支撑,所述的定杆(12)通过竖直设置的苗床支撑架(3)支撑,所述的链条轨道架(18)通过轨道支撑架(11)支撑,轨道支撑架(11)的两端固定在苗床支撑架(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拼接式自动移动苗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苗床包括单体苗床支架(10)、设在单体苗床支架(10)内的单体苗床内膜(9),及设在单体苗床支架(10)下侧的单体苗床滚轮(22),该单体苗床滚轮(22)滑动可连接在浮动杆(4)或定杆(12)上。
【文档编号】A01G9/10GK203942864SQ201420317822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吴军辉, 周全, 陈杰, 司慧萍, 林开颜 申请人: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