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害虫诱杀小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诱灭蟑螂器。
背景技术:
蟑螂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超强的繁殖能力使其有“打不死的小强”的称号。蟑螂多见于食堂、杂物间等地域中,其传播疾病,啃噬物件,人们对其深恶痛绝,现有技术中的诱灭蟑螂器大都采用毒饵诱杀或饵料加电击的方法进行诱杀。毒饵诱杀会在空气中产生有害气体,长期吸入会对人们身体造成慢性伤害;饵料加电击的方法诱杀时会产生火花,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且无任何安全隐患的诱灭蟑螂器。诱灭蟑螂器,其为一个由外盘沿、内盘沿及内盘底组成的敞口、平底的圆盘形诱灭蟑螂器。
所述外盘沿为和内盘沿外侧上沿边连接的外盘沿,外盘沿外侧下沿边和内盘底部的下底面底部持平,外盘沿外侧下沿边以扬角30度的坡度延展至外盘沿内侧上沿边,外盘沿内侧上沿边和内盘沿外侧上沿边连接,外盘沿的上表面为布防滑砂的糙面,以利于蟑螂的通过。
所述内盘沿的内盘沿外侧上沿边和外盘沿内侧上沿边相连,内盘沿外侧上沿边以抑角50度的坡度下延至内盘沿内侧下沿边,内盘沿内侧下沿边和内盘底相连,内盘沿外侧上沿边和内盘沿内侧下沿边的长度以三至五厘米为宜,内盘沿表面圆润光滑,可保证蟑螂被饵料引诱至内盘底无法逃脱。
所述内盘底为和内盘沿内侧下沿边和相连的内盘底,通过在内盘底放置饵料引诱蟑螂,最后达到诱灭蟑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诱灭蟑螂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诱灭蟑螂器的实施例,如图所示,1为诱灭蟑螂器,2为外盘沿,外盘沿2和内盘沿3外侧上沿边连接,外盘沿2外侧下沿边和内盘底4底部的下底面底部持平,外盘沿2外侧下沿边以扬角30度的坡度延展至外盘沿2内侧上沿边,外盘沿2内侧上沿边和内盘沿3外侧上沿边连接,外盘沿的上表面为布满防滑砂的糙面;内盘沿3的内盘沿外侧上沿边和外盘沿2内侧上沿边相连,内盘沿外侧上沿边以抑角50度的坡度下延至内盘沿2内侧下沿边,内盘沿2内侧下沿边和内盘底3相连。
本发明使用时,将诱灭蟑螂器放置在有蟑螂出没的区域,因为外盘沿外侧下沿边和内盘底底部的下底面底部持平,在因为外盘沿外侧下沿边以扬角30度的坡度延展至外盘沿内侧上沿边,外盘沿的上表面又为布防滑砂的糙面,所以在放置诱灭蟑螂器内盘底上诱饵气味的引诱下,蟑螂会很容易的通过外盘沿和内盘沿达到诱灭蟑螂器内盘底上的诱饵处,挡蟑螂返回时,因为和内盘底相连的内盘沿内侧下沿边和内盘沿外侧上沿边呈50度扬角状态,且其长度在三至五厘米之间,大大大于蟑螂的长度,所以在表面圆润光滑内盘沿的阻挡下,蟑螂是无法从诱灭蟑螂器内逃出的。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放置方便,更是消除了药物及电击灭蟑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