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过冬储存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003阅读:1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过冬储存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红薯储存领域。



背景技术:

红薯储存过冬相对较难,尤其是农户的红薯储存目前依然采用传统的地窖存储方法,该方法既不利于红薯的管理,也不利于红薯的搬运,红薯一旦窖藏后,窖内温度很难控制,要是遇到雨水加上寒冷天气,红薯极容易被冻坏。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红薯日常管理且方便搬运的大棚存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红薯日常管理且方便搬运的大棚存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一种红薯过冬储存大棚,包括:支撑骨架、内膜、保温层、外模、照明装置、温度计、湿度计、棚门,所述支撑骨架由弯曲竖杆与直横杆通过连接栓连接而成,所述弯曲竖杆两端固定于地面,多根弯曲竖杆的杆体与直横杆通过连接栓固定为一体;所述内膜布置在支撑骨架外层;所述保温层布置在内膜外层;所述外模布置在保温层外侧;所述照明装置、温度计以及湿度计布置在大棚内部的支撑骨架上;所述棚门布置在大棚两端的任意一端。

所述支撑骨架可用竹竿或者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内膜可用遮光网,避免红薯遭到阳光的照射,从而使得红薯失水。外模可用防水的通明塑料布,可防止雨水进入棚内。

所述保温层可用价格低廉的麦秸秆编制而成,编制的具体厚度可根据当地冬天最低温度而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大棚结构简单,根据当地最低温度可以加厚保温层的厚度,从而可以保障红薯安全过冬,并且大棚留有棚门,便于人员进入大棚内部对红薯进行管理,也方便红薯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撑骨架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膜铺设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保温层铺设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外模铺设示意图。

图中:1—支撑骨架、2—内膜、3—保温层、4—外模、5—照明装置、6—温度计、7—湿度计、8—棚门、11—弯曲竖杆、33—秸秆包、111—直横杆、1111—连接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红薯过冬储存大棚,包括:支撑骨架1、内膜2、保温层3、外模4、照明装置5、温度计6、湿度计7、棚门8。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骨架1由弯曲竖杆11与直横杆111通过连接栓1111连接而成,所述弯曲竖杆11两端固定于地面,多根弯曲竖杆11的杆体与直横杆111通过连接栓1111固定为一体。

如图3所示,将内膜2布置在支撑骨架1外层,并且在大棚两端的任意一端留有棚门8。

如图4所示,将编制好的麦秸秆保温层卷成圆柱体形状的秸秆包33固定在大棚内膜2外层的顶部,展开后可形成大棚的保温层3。

如图5所示,将外模4布置在保温层3外侧,并将照明装置5、温度计6以及湿度计7布置在大棚内部的支撑骨架1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红薯过冬储存大棚,包括:支撑骨架、内膜、保温层、外模、照明装置、温度计、湿度计、棚门,所述支撑骨架由弯曲竖杆与直横杆通过连接栓连接而成,所述弯曲竖杆两端固定于地面,多根弯曲竖杆的杆体与直横杆通过连接栓固定为一体;所述内膜布置在支撑骨架外层;所述保温层布置在内膜外层;所述外模布置在保温层外侧;所述照明装置、温度计以及湿度计布置在大棚内部的支撑骨架上;所述棚门布置在大棚两端的任意一端。该大棚结构简单,根据当地最低温度可以加厚保温层的厚度,从而可以保障红薯安全过冬,并且大棚留有棚门,便于人员进入大棚内部对红薯进行管理,也方便红薯的搬运。

技术研发人员:高盼军;唐世荣;唐亚荣;章柳柳;詹晓兵;黄庆;黄桂平;高善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为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5.07
技术公布日:2017.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