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304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为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银白槭Acer saccharinum,槭树科,槭属,落叶阔叶乔木,高15-25m,最高可达35m,冠幅11-15m,最宽可达21m,树形强势、开展,树冠卵形至圆形,树皮银灰色,粗糙裂成薄片。树枝通常略下垂,枝叶浓密;单叶,对生,叶卵形宽大,长9-18cm,掌状5裂,掌状脉,具长叶柄;叶淡绿色或绿色,叶背银白色,其名“银白槭”由此而来,到深秋黄色叶逐渐变为橙红,最后变为红色和柠檬色,十分漂亮。小型圆锥花序,花黄绿色,花期早春。翅果,果期4-6月,种子有翼,成对,直径5-10mm。银白槭生长迅速,为槭树中长势最快的一种;抗逆性强;极耐寒,可以耐受-15℃低温;需水量中等到较多,喜湿润土壤,稍耐水湿,包括潮湿的河岸、湖边、粘土地等,甚至在大多数树种不易成活的土壤中均能生长良好,忌长期积水;耐贫瘠,能适应各种土壤;耐旱;充足光照到部分遮阴下均可正常生长;冬季低温或霜冻下枝条遇风易断。银白槭是非常美丽的大型观赏树,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也可种植于公园,或者土壤贫瘠的稍干旱以及水湿较严重地区作景观。银白槭原产于北美东部,2007年由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经安全性、区域性、适应性试验,并且采用不同植物催根剂、不同浓度、不同基质配方及扦插方法的试验,获得成功。适应范围: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银白槭是非常美丽的大型观赏树,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也可种植于公园,或者土壤贫瘠的稍干旱以及水湿较严重地区作景观,是优良的大型彩叶观赏树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者就对银糖槭(Acer saccharinum,即银白槭)的引种栽培及适应性进行研究。王云雁等(1981)对银糖槭进行试种,但是并没有对技术本身进行详细描述。此后,许多研究者对其生态习性、品种分类及适应性进行研究,但采穗圃建立和商品苗制作等技术却尚无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的技术方案,包含建立采穗圃,其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成品率高达95%。

所述的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合适的繁殖地建立银白槭母本采穗圃,采穗圃移栽株行距为40cm×40cm,密度为2500-2800株/亩;

2)用72孔穴盘装好基质,保持基质松紧度一致,在扦插前24小时用700-900倍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所述基质含有体积比以下物质:泥炭30-40%、蛭石5-10%、细沙5-10%、麦饭石20-30%、秸秆8-15%、草木灰10-15%,并按每立方米扦插基质中添加石蒜鳞茎粉碎物350-450g,银杏叶粉碎物200-300g;

3)适宜扦插时间为9月上旬,1年扦插1次,从银白槭地栽当年的母本枝条剪穗,剪口选在当年春梢与去年秋梢的交界处,剪成长度为4-5cm的扦插枝条,保留2个侧芽、2片对生叶片,并且各剪去半张,基部平切口;

4)扦插枝条采用催根剂900-1100ppm浸渍穗条基部2-3秒钟,所述催根剂由重量比为3-5:2-4:1-3:0.5-1.5的吲哚丁酸:萘乙酸:ABT6号生根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液混合构成;

5)采用72孔穴盘进行扦插,每穴扦插1个穗条,扦插深度为2-3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凉干后喷洒900-1000倍液的多菌灵,拱棚栽培,棚内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在大棚顶设遮阳网,在苗床上方架设二道遮阳网,当塑料薄膜内空气温度在38℃以上时,在二道遮阳网下方进行喷雾降温,每隔7-10天浇1次水;如遇晴天高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每隔半小时喷雾1次;

6)扦插后10天,开始第一次喷叶面肥,以后每隔7-10天,浇水之后喷施1次,叶面肥可用绿芬葳900-1000倍液喷施,同时用900-1000倍液代森锰锌喷雾防病;扦插后60天,45%左右的穗条已发根即可开始炼苗。

所述的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选择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地作采穗圃,翻耕、开沟、作床,在田块周围开深沟,苗床床面宽120cm,床面土块整细,中间稍高,两侧稍低;步道宽40cm,深25cm,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的坡度,保证排水畅通;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容器苗移栽,移栽株行距为50cm×50cm,密度为1700株/亩,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时保持深度与原来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一层稻草,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缓苗期及时浇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的第4天需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如遇连续雨天,及时排水;全光照培养,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之后15天开始施肥,3-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每次每亩20kg,9月以后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2000kg,开沟埋施。撒施尿素或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每亩15kg。

所述的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所述基质的干容重0.2-0.35,总孔隙度85-90%,大孔隙度25-33%,小孔隙度57-59%,最大持水率5.0-5.4,pH值5.7-6.0,EC值0.5-0.6,全氮1.2-1.4%,全磷490-500mg/kg,全钾6300-6400mg/kg,钙2600-2700mg/kg,镁2400-2500mg/kg,铜5-6mg/kg ,锌50-55mg/kg,硼5.0-5.5mg/kg,铁4600-4700mg/kg,锰110-120mg/kg,钼1.6-2.0mg/kg,铝2600-2700mg/kg,铅7-8mg/kg,钠3100-3200mg/kg ,镍15-16mg/kg,硫2400-2500mg/kg。

所述的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泥炭32-35%、蛭石6-8%、细沙6-8%、麦饭石25-28%、秸秆10-12%、草木灰12-13%,并按每立方米扦插基质中添加石蒜鳞茎粉碎物400g,银杏叶粉碎物250g。

所述的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扦插基质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预处理:将石蒜鳞茎、银杏叶分别干燥、粉碎,制得石蒜鳞茎粉碎物、银杏叶粉碎物;

2)将体积百分比的以下物质混合:泥炭30-40%、蛭石5-10%、细沙5-10%、麦饭石20-30%、秸秆8-15%、草木灰10-15%,并按每立方米扦插基质中添加石蒜鳞茎粉碎物350-450g,银杏叶粉碎物200-300g。

所述的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液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银杏叶粉碎打成粗粉,过20目筛;

2)渗漉提取:将银杏叶粗粉装入渗漉筒中,用70%含水乙醇浸泡8小时后,用75%含水乙醇进行渗漉提取,若原料重量为1kg则含水乙醇的用量为8升,流速为5mL/min,收集渗漉液;

3)闪蒸浓缩:将渗漉液在水浴温度70℃,真空度为0.09 Mpa,进液流速为180mL•min-1的条件下进行真空薄膜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每mL药液折合含1.0g原料的浓缩液;

4)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将得到的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依次用水、10%含水乙醇、25%含水乙醇、35%含水乙醇、45%含水乙醇、55%含水乙醇、70%含水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最后用70%丙酮洗脱,分别收集3倍柱体积的各部位洗脱液,收集合并、25%含水乙醇、35%含水乙醇、45%含水乙醇和55%含水乙醇各部位的洗脱液,将合并的洗脱液,即得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液。

所述的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吲哚丁酸:萘乙酸:ABT6号生根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液的重量比为4:3:2:1。

石蒜(Lycoris radiata)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石蒜(Amaryllidaceae),石蒜属植物很早就被用作药用植物来治病疗伤,根据《本草纲目》等记载:石蒜不仅具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等多种功效,还可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水肿等。石蒜碱是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为吡咯骈啡里啶的衍生物。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石蒜碱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疟疾、保护心血管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有关石蒜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药理作用以及加兰他敏的提取与纯化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未见有关用于扦插基质的报道。

上述基质中的石蒜鳞茎粉碎物,防虫杀虫效果好,采用的原材料源于自然,属于植物性杀虫剂,对人、畜无毒,并且不产生抗药性,使用安全。

上述基质中的秸秆由花生杆、豆杆分别粉碎2-4cm,调整含水量55-70%、C/N比30-32,堆积成垄,用塑料薄膜覆盖,使秸秆充分发酵腐熟,分别得到腐熟花生杆和腐熟豆杆,将腐熟花生杆和腐熟豆杆2:1的比例混合制得,在我国有大面积种植,每年收获一次,资源丰富。

上述基质中的草木灰,是植物(草本和木本植物)燃烧后的的灰烬,所以是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它是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养分齐全、肥效明显的无机农家肥。

上述基质中的麦饭石,属火山岩类,其主要矿物质上火山岩。麦饭石被认为是5000-7550万年前火山喷射出的熔岩埋于地下,经过火山的高湿、炎热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地壳变动所产生的压力而形成,麦饭石产于火山地带。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药物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镁、磷常量元素和锌、铁、硒、铜、锶、碘、氟、偏硅酸等十八种微量元素。

银杏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不含任何化学合成类物质,它能促进微生物、植物细胞物质运转和积累及细胞酶活性,进而提高有益微生物菌的代谢能力,增加植物的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上述基质中的银杏叶粉碎物,可增加植物的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在上述催根剂中加入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液,可显著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速度,且提高其抗病性。

本发明采用的扦插基质原料配比合理,对扦插枝条生长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具有防虫杀虫的效果,又能保证微量营养元素齐全,其加工方法简便,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中采穗圃建立和管理、扦插时间、穗条长度、扦插基质组成和品质、催根剂的浓度及配方不同、扦插后的管理对成品率均有显著影响。

所述的泥炭、蛭石、细沙、麦饭石、秸秆、草木灰、石蒜鳞茎粉碎物、银杏叶粉碎物、吲哚丁酸、萘乙酸、ABT6号生根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液、绿芬葳、代森锰锌均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得。

上述银白槭扦插繁殖方法,能适应我国的气候土壤环境,生根情况良好,成品率高达95%,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该方法适应性强,可用于商业化规模化生产,可重复性好,为国内首次报道,填补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本申请文件中涉及的百分含量除另有说明外,均指重量百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采穗圃

1.1圃地

选择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地作采穗圃,翻耕、开沟、作床,在田块周围开深沟,苗床床面宽120cm,床面土块整细,中间稍高,两侧稍低;步道宽40cm,深25cm,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的坡度,保证排水畅通。

1.2移栽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按株行距设计配置图式,移栽株行距为50cm×50cm,密度为1700株/亩。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时保持深度与原来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一层稻草,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1.3管理

缓苗期及时浇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的第4天需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如遇连续雨天,及时排水;全光照培养,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之后15天开始施肥,3-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每次每亩15kg,9月以后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kg,开沟埋施。撒施尿素或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肥,每亩20kg。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苗床上基本无杂草;雨后晴天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

2繁育

2.1剪穗

9月上旬进行剪穗,1年1次,剪口选在当年春梢与去年秋梢的交界处,穗条长度为4cm,保留2个侧芽、2片对生叶片,并且各剪去半张,基部平切口。地栽当年的母本,剪穗高度15cm;2年生、3年生和4年生母本,剪穗保留母本高度分别为25 cm、30 cm和35cm;5年生及以上植株不再当作母本,可培育成苗高120cm,冠幅60cm的地栽苗,也可在2月份采取平茬措施,促使母本基部萌发复壮。

2.2材料

采用大棚温室高架苗床进行扦插。所述基质含有体积比以下物质:泥炭30-40%、蛭石5-10%、细沙5-10%、麦饭石20-30%、秸秆8-15%、草木灰10-15%,并按每立方米扦插基质中添加石蒜鳞茎粉碎物350-450g,银杏叶粉碎物200-300g。

2.3扦插及管理

采用大棚高架苗床扦插,苗床宽168cm,床面铺地布,在地布表面铺垫基质,基质厚度8cm,用高锰酸钾800倍液消毒。

采用重量比为3-5:2-4:1-3:0.5-1.5的吲哚丁酸:萘乙酸:ABT6号生根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液500ppm,速蘸穗条基部2秒,扦插株行距为5cm×10cm,扦插深度2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凉干后喷洒1000倍液的多菌灵,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用竹片插成小拱棚,密封薄膜四周,使棚内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

在大棚顶设遮阳网,在苗床上方(高2m处)架设二道遮阳网,当塑料薄膜内空气温度在38℃以上时,在二道遮阳网下方进行喷雾降温。如遇晴天高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每隔半小时喷雾1次。每天检查基质湿度,不可过湿,也不可过干,当薄膜反面结满小水滴,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不用补充水分;当小水滴很少、基质水分不足时,要在傍晚或阴天,揭开薄膜,浇透水,然后立即将薄膜盖上密封,一般每隔7-10天浇1次水。

2.4炼苗

扦插后约60天,45%左右的穗条已发根即可开始炼苗。先揭开薄膜两头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开;揭开后要在小拱棚上面盖上一层遮阳网,2天之后可以全光照管理;扦插后10天,开始第一次喷叶面肥,以后每隔7-10天,浇水之后喷施1次。叶面肥可用绿芬葳1000倍液,或0.2%尿素喷施或浇施。结合防病,用1000倍液代森锰锌喷雾。

3商品苗制作

3.1苗床苗

将穗条扦插到高架苗床的基质中,经8个月的精心培育,形成苗床苗。成苗规格:新梢长8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3%。

3.2地栽苗

将苗床苗移入大田里,经2年精心培育,形成地栽苗。成苗规格:苗高120cm,冠幅60cm,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9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