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玉米剥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52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新型玉米剥粒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玉米剥粒机,特别涉及一种厨房用新型玉米剥粒机。



背景技术:

玉米在众多食材中,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与大米、面粉并称三大主食。在生活中,人们多将新鲜玉米剥粒然后再进行烹饪等后处理。现有的将新鲜玉米剥粒的机构主要由电动的和手动的两种。然而,电动的因为成本高和体积大不适合家庭使用;手动的工具使用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导致使用者受伤。鉴于以上缺陷,设计一种玉米剥粒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玉米剥粒机,包括:机架、把手、旋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圆柱齿刀、轴承、给进轮、同步带轮以及传动带;所述机架包括底座、与所述相对设置的操作台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操作台的支撑侧板;所述旋转轴连接于所述把手以及所述第一锥齿轮之间;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锥齿轮之间相互卡合,且形成90度夹角;所述圆柱齿刀套设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中并可以在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给进轮与所述同步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带连接于所述同步带轮及所述第三锥齿轮之间;所述给进轮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形成容置玉米的空间,玉米从所述空间给进到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锥齿轮之间进行剥粒,剥完的玉米棒从所述圆柱齿刀中部脱出。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圆柱齿刀及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支撑侧板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新型玉米剥粒机进一步包括齿径调节器,设置于所述圆柱齿刀上,用于改变圆柱齿刀的刀齿的弯曲程度,以实现调节刀齿直径大小。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新型玉米剥粒机进一步包括出粒口,设置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表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粒口具有倾斜面,用于方便出粒。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给进轮具有与玉米相匹配的弧形凹槽。

本发明还提供的所述新型玉米剥粒机具有以下优点,其一,通过转动把手,带动圆柱齿刀转动和进给轮运动,从而可以将玉米送入圆柱齿刀工作范围内从玉米粒的根部进行切削,进而可以方便、快速的实现玉米的剥粒。其二,所述新型玉米剥粒机体积小、操作简单且不容易导致使用者受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玉米剥粒机的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玉米剥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玉米剥粒机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玉米剥粒机中圆柱齿刀及齿径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3,一种新型玉米剥粒机,包括:机架8、把手2、旋转轴2、第一锥齿轮5、第二锥齿轮6、第三锥齿轮9、圆柱齿刀3、轴承4、给进轮7、同步带轮10以及传动带12;所述机架8包括底座81、与所述相对设置的操作台82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81和所述操作台82的支撑侧板83;所述旋转轴2连接于所述把手2以及所述第一锥齿轮5之间;所述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二锥齿轮6以及所述第三锥齿轮9之间相互卡合,且形成90度夹角;所述圆柱齿刀3套设于所述第二锥齿轮6中并可以在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给进轮7与所述同步带轮10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带12连接于所述同步带轮10及所述第三锥齿轮9之间;所述给进轮7与所述底座81相对设置形成容置玉米的空间,玉米从所述空间给进到所述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二锥齿轮6以及所述第三锥齿轮9之间进行剥粒,剥完的玉米棒从所述圆柱齿刀3中部脱出。

所述圆柱齿刀3及所述第二锥齿轮6通过所述轴承4设置于所述支撑侧板83上。

请参照图4,所述新型玉米剥粒机可以进一步包括齿径调节器13,设置于所述圆柱齿刀3上,用于改变圆柱齿刀3的刀齿的弯曲程度,以实现调节刀齿直径大小。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新型玉米剥粒机进一步包括出粒口811,设置于所述底座81靠近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表面。所述出粒口811具有倾斜面,用于方便出粒。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给进轮7可以具有与玉米相匹配的弧形凹槽71。

请参照图3,所述新型玉米剥粒机在使用时,将玉米放置于所述给进轮7与所述底座81之间的空间,人工转动所述把手2,会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二锥齿轮6以及所述第三锥齿轮9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5进一步通过传动带12及同步带轮10带动所述给进轮7转动从而使玉米送入圆柱齿刀3的工作范围内,所述第三锥齿轮9带动所述圆柱齿刀3转动从玉米粒的根部进行切削,结束后,剥完的玉米棒从所述圆柱齿刀3中部脱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