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973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属农作物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龙虾,又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洲,二十世纪30年代从日本移入我国,长期处于自发野生状态。2005年来,小龙虾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消费模式风靡全国,从田间地头登上了城市经济的大舞台,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一个重要养殖品种,发展迅猛,势不可挡。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策创新,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但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农田中化肥、农药投入量、畜禽水产养殖加工饲料以及抗生素用量都大大增加。这种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农业经济模式,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而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根本的途径就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科学的使用或者不用化肥、农药、加工饲料、抗生素等。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推广虾稻共作,既稳定粮食生产,又通过稻田为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小龙虾消灭害虫,减少农药、鱼药使用,不但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而且能生产出适合更严格食品安全要求的农产品、水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养殖产量,并能产出无公害、绿色环保稻米的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共作生态养殖场区的建设:

在生态养殖场区的土地上首先按十字状修建交通道,在交通道的两侧修建若干种养殖单元,同时修建与各种养殖单元连通的排灌沟渠,排灌沟渠以与自然河流临近为宜,并修筑提水泵站;

各种养殖单元由稻田和回型沟渠构成,在稻田的四周挖建回型沟渠(虾池),回形沟渠占种养殖单元总面积的8%,回形沟渠的沟开口宽6米,沟底宽1.5米,深1.8米,坡比1:1.5;各种养殖单元之间保持有宽3米的隔离带(田埂);并在回形沟中种植黄丝草、伊乐藻的水草,同时要将杂草清除干净;

各种养殖单元与排灌沟渠之间铺设进直径0.3米的出水涵管(倒虹吸管)2个,为方便机械下田作业,各种养殖单元的回形沟渠中埋设直径0.5米的过水涵管1个;同时在共作生态养殖场区的边周架构防逃网。

2)、种虾投放:

共作生态养殖场区建设完成后,每年7-9月,选购小龙虾亲本,每亩稻田投放亲本20公斤,600尾左右,雌雄比2:1, 小龙虾亲本投放后投喂混合饲料(小龙虾配方饲料、菜饼、水草等),繁育虾苗量亩达到1.5万尾以上;投放亲本至第二年3月,可保持每亩虾苗数量在1.2万尾,按照不同季节和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定质、定量、定时、多点投喂的方法,投喂动物饲料、小麦和玉米饲料,辅以青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7%,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早晨的投喂量占当天投喂量的40%,晚上的投喂量占当天投喂量的60%,回型沟渠的水位稳定在1.2—1.3m,高温季节水位稳定在1.5m。

3)、成虾捕捞:

第二年5月底整田、插秧前将达到规格的成虾捕捞上市,未达到规格的幼虾留在稻田中继续养殖;中稻插秧后,继续捕捞成虾并在捕捞成虾的同时可补充投放2~5cm幼虾,补苗要在一个10天内全部补完,补苗时虾苗要试水,先将装虾苗的虾筐浸在水中20秒左右,待小龙虾较活跃后提起放2分钟后再投放,补充投放量为捕捞成虾量的1/3~1/5,总补投量保持在30-40kg/亩,在中稻收割前将成虾收获完毕,8月底至9月初收割中稻,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形成同一块稻田收获一季稻,两季虾,即夏秋放种(苗),春季补苗,捕大放小,轮捕轮放。

4)、水稻种植:

每个种养殖单元的水稻每年只种植一季中稻,中稻品种选择丰优22、鄂中五号或德优8258优质稻种,每个种养殖单元的栽植密度1.35万穴,基本苗5.6万株。平衡施肥,科学管水,在整田、栽秧时间降低回形沟渠水位,迫使龙虾到回形沟渠中生长;稻谷收割完后抬升回形沟渠水位,并使水位超过农田表面50cm,以使小龙虾回到田间充分利用秸秆和病虫饲料。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采取严格环保措施,不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不使用药品,不破坏土地的使用现状,没有污染水体、气体、物品的排放,因而对自然环境没有不良影响。此外,推广稻虾共作,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对生态良性循环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示范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生态养殖场区的土地上首先按十字状修建交通道,以方便后期的运输,在交通道的两侧修建若干种养殖单元。各种养殖单元由稻田和回型沟渠(虾池)构成,在稻田的四周挖建回型沟渠,回形沟渠占种养殖单元总面积的8%,回形沟渠的沟开口宽6米,沟底宽1.5米,深1.8米,坡比1:1.5;各种养殖单元之间保持有宽3米的隔离带(田埂),以防止养殖过程中将其掘穿。交通道为水泥路,田埂为泥结石路,回形沟渠挖建完成后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并在回形沟中种植黄丝草、伊乐藻的水草,同时要将杂草清除干净,如水拌根草对水没有调节作用,长密处水会发臭,会破坏水环境,不是优良食物;在回形沟中的水草长出前严禁投虾苗。

修建与各种养殖单元连通的排灌沟渠,排灌沟渠以与自然河流临近为宜,并修筑提水泵站;各种养殖单元与排灌沟渠之间铺设进直径0.3米的出水涵管(倒虹吸管)2个,为方便机械下田作业,各种养殖单元的回形沟渠中埋设直径0.5米的过水涵管1个。

共作生态养殖场区建设完成后,每年7-9月,选购小龙虾亲本,每亩稻田投放亲本20公斤,600尾左右,雌雄比2:1, 小龙虾亲本投放后投喂混合饲料(小龙虾配方饲料、菜饼、水草等),繁育虾苗量亩达到1.5万尾以上;投放亲本至第二年3月,可保持每亩虾苗数量在1.2万尾。按照不同季节和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定质、定量、定时、多点投喂的方法,投喂动物饲料、小麦和玉米饲料,辅以青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7%,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早晨的投喂量占当天投喂量的40%,晚上的投喂量占当天投喂量的60%,回型沟渠的水位稳定在1.2—1.3m,高温季节水位稳定在1.5m。

第二年5月底稻田整田、插秧前将达到规格的成虾捕捞上市,未达到规格的幼虾留在稻田中继续养殖;中稻插秧后,继续捕捞成虾并在捕捞成虾的同时可补充投放2~5cm幼虾,补苗要在一个10天内全部补完,补苗时虾苗要试水,先将装虾苗的虾筐浸在水中20秒左右,待小龙虾较活跃后提起放2分钟后再投放,补充投放量为捕捞成虾量的1/3~1/5,总补投量保持在30-40kg/亩,在中稻收割前将成虾收获完毕,8月底至9月初收割中稻,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形成同一块稻田收获一季稻,两季虾,即夏秋放种(苗),春季补苗,捕大放小,轮捕轮放。

每个种养殖单元的水稻每年只种植一季中稻,中稻品种选择丰优22、鄂中五号或德优8258优质稻种,每个种养殖单元的栽植密度1.35万穴,基本苗5.6万株。平衡施肥,科学管水,在整田、栽秧时间降低回形沟渠水位,迫使龙虾到回形沟渠中生长;稻谷收割完后抬升回形沟渠水位,并使水位超过农田表面50cm,以使小龙虾回到田间充分利用秸秆和病虫饲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