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218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是一种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鳌蟹(Eriochirs inensis)属软甲纲,十足目,方蟹科,绒鳌蟹属,俗称大闸蟹、河蟹和毛蟹,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河蟹常穴居于江、河和湖沼的泥岸,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间出来觅食,主要摄食小鱼小虾、螺蛳、动物尸体和谷物等;每年的秋季洄游出海,在海水区交配、受精和抱卵,于翌年的3-5月孵化出膜,发育成蟹苗后,再溯江回到淡水区生长发育;河蟹是一种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随着河蟹养殖的不断发展,为弥补紧缺的蟹苗天然资源,促进河蟹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和改进,为提高和保护河蟹种质资源,稳定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河蟹亲本从传统的小规格(1.6-2两)发展到大规格(雌3两、雄4两以上),育苗方法从传统的工厂化人工繁育发展到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繁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大规格河蟹亲本低成本高产出的人工育苗方法和节能减排的方法,提供一种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的育苗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半生态的育苗池中进行,其特征是当抱卵蟹心跳在150-180次/分钟以上,受精卵颜色呈淡灰色发亮、晶莹剔透时,捉出抱卵蟹放养在蟹笼内,每个蟹笼放养密度为25-30只,置于半生态的育苗池中孵化出膜;以抱卵蟹受精卵的颜色相似,保证不同抱卵蟹释放幼体的相对同步性;半生态的育苗池一端上口进水,另一端底部出水;半生态的育苗池连续不断充气,充气头密度为0.8-1.2个/m2;育苗海水为河口地区低盐度的天然海水,在冬天土池塘纳水沉淀,取水时采用双层的150-200目筛绢过滤,滤去浮游动物和其它敌害生物,盐度为8-11;育苗水温为自然海水温度18-23℃;河蟹育苗采用低水位布苗法,布苗时水深为40-50cm,待溞状幼体Ⅰ期释放出来后,每个池子取40-50个点抽样,计算单位水体溞状幼体密度,半生态的育苗池内溞状幼体密度达到8-10万个/m2,或挂笼时间达到20-24小时后,取出蟹笼换池继续布苗;待育苗池溞状幼体密度达到后,每天加海水1次,加水量为15-20㎝,直至育苗水位达到100-110㎝,溞状幼体Ⅱ期开始换水,换水时采用长方体的换水框,换水框长×宽为50×50cm、高100cm,外面用尼龙筛绢网包围,将虹吸管插入换水框的中心,利用虹吸的方法进行抽水,并且在换水框内放入2-3个气头,充分翻滚水体,同时不定期泼水,使溞状幼体不轻易黏附在换水框的网片上,另外,随着溞状幼体变态发育,个体增大,随时更换筛绢网的网目,从60目逐级递稀到30目;每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30-50%;饵料投喂时全池均匀泼洒,溞状幼体Ⅰ期开始投喂蛋黄和冰冻轮虫,每天投喂蛋黄3-4次,每次投喂蛋黄1-2个,每天投喂冰冻轮虫5-6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溞状幼体Ⅱ期每天投喂冰冻轮虫5-6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溞状幼体Ⅲ期每天投喂冰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冰冻轮虫5-6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为0.5-1㎎/l;溞状幼体Ⅳ期每天投喂冰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淡水枝角类,投喂冰冻轮虫3-4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分别为1-2㎎/l,投喂淡水枝角类3次,上、下午和晚上各1次,投喂时用30-40目的筛绢滤去大虫子,投喂量为5-10㎎/l;溞状幼体Ⅴ期每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淡水枝角类,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分别为1-2㎎/l,投喂淡水枝角类3次,上、下午和晚上各1次,投喂时用20-30目的筛绢滤去大虫子,投喂量为5-10㎎/l,溞状幼体Ⅴ期后期投喂冰冻大丰年虫成体,投喂量为1-2㎎/l,投喂时将解冻的大丰年虫成体用开水浸泡8-10min,然后用8-12ppm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3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冷藏备用,河蟹溞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后变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主要投喂淡水裸腹蚤和大丰年虫成体,淡水裸腹蚤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用20-30目的筛绢滤去大虫子和杂质,每次投喂量为10-15㎎/l,投喂冰冻大丰年虫成体6次,每次投喂量为2-3㎎/l;每天测量水温,检查河蟹溞状幼体摄食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饵料种类和数量,观察水质变化和幼体变态发育和蜕皮情况,及时调整换水量;待95%以上溞状幼体变成大眼幼体后进行淡化,淡化次数为3-4次,每次淡化盐度下降2-3,直至接近淡水,淡化天数在5-6天后,拉网称重出苗。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特点是解决了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水泥池半生态育苗技术,在盐度8-11条件下,投喂冰冻的轮虫、少量卤幼、容易培养的淡水枝角类和冰冻大丰年虫成体等生物饵料,使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半生态育苗培育成大眼幼体单位水体150-300g/m2;实现规模化育苗,解决低盐度常温繁育,起到节能减排,稳定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方法实用,设施简单,操作简便,容易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选择在位于奉贤区五四农场境内(杭州湾水系)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于2013-2015年度,采用半生态育苗池长度为30m、宽度为5m和深度为1.3m的水泥池,池子上方采用大棚钢管搭成环棚结构,第一层覆盖无滴塑料薄膜(10丝厚),第二层覆盖遮阴率(60-70%)的遮阳膜,用压膜线或尼龙绳和卡簧固定;育苗池一端上口进水,另一端底部出水;半生态育苗池连续不断充气,充气呈沸腾状,充气头密度为0.8-1.2个/m2;蟹笼由直径为6㎜圆钢制作成圆柱状,直径为50-55cm,高度为45-50cm,外面用网目为1-2cm的尼龙网包围;育苗海水为河口地区低盐度的天然海水,在冬天土池池塘纳水沉淀,取水时采用双层的150-200目筛绢过滤,滤去浮游动物和其它敌害生物等,盐度为8-11;育苗水温为自然海水温度18-23℃;当抱卵蟹心跳在150-180次/分钟以上,受精卵颜色呈淡灰色发亮、晶莹剔透时,捉出抱卵蟹放养在蟹笼内,每个蟹笼放养密度为25-30只,置于半生态的育苗池中孵化出膜;要求观察抱卵蟹受精卵的颜色尽量相似,保证不同抱卵蟹释放幼体的相对同步性;河蟹育苗采用低水位布苗法,布苗时水深为40-50cm,待溞状幼体Ⅰ期(简称Z1)释放出来后,每个池子取40-50个点抽样,计算单位水体溞状幼体密度,一般育苗池内Z1溞状幼体密度达到8-10万个/m2,或挂笼时间达到20-24小时后,取出蟹笼换池继续布苗;待育苗池溞状幼体密度达到后,每天加海水1次,加水量为15-20㎝,直至育苗水位达到100-110㎝,Z2开始换水,换水时采用长方体的换水框,换水框采用直径为6mm的圆钢制作成截面边长×宽为50×50cm、高100cm的铁框,外面用尼龙筛绢网包围,将虹吸管插入换水框的中心,利用虹吸的方法进行抽水,并且在换水框内放入2-3个气头,充分翻滚水体,同时不定期泼水,使溞状幼体不轻易黏附在换水框的网片上,另外,随着溞状幼体变态发育,个体增大,随时更换筛绢网的网目,从60目逐级递稀到30目;每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30-50%;饵料投喂时全池均匀泼洒,Z1开始投喂蛋黄和冰冻轮虫,每天投喂蛋黄3-4次,每次投喂蛋黄1-2个,每天投喂冰冻轮虫5-6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Z2投喂冰冻轮虫5-6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Z3投喂冰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冰冻轮虫5-6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为0.5-1㎎/l;Z4投喂冰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淡水枝角类,投喂冰冻轮虫3-4次,每次投喂量为5-10㎎/l,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分别为1-2㎎/l,投喂淡水枝角类3次,上、下午和晚上各1次,投喂时用30-40目的筛绢滤去大虫子,投喂量为5-10㎎/l;Z5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淡水枝角类,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上、下午各1次,投喂量分别为1-2㎎/l,投喂淡水枝角类3次,上、下午和晚上各1次,投喂时用20-30目的筛绢滤去大虫子,投喂量为5-10㎎/l,Z5后期适当飘投一些冰冻大丰年虫成体,投喂量为1-2㎎/l,投喂时将解冻的大丰年虫成体用开水浸泡8-10min,然后用8-12ppm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3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冷藏随时可用,河蟹溞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后变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主要投喂淡水裸腹蚤和大丰年虫成体,淡水裸腹蚤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用20-30目的筛绢滤去大虫子和杂质,每次投喂量为10-15㎎/l,投喂冰冻大丰年虫成体6次,每次投喂量为2-3㎎/l;每天测量水温,检查河蟹溞状幼体摄食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饵料种类和数量,观察水质变化、幼体变态发育和蜕皮情况,及时调整换水量;待95%以上溞状幼体变成大眼幼体后进行淡化,淡化次数为3-4次,每次淡化盐度下降2-3左右,直至接近淡水,淡化天数一般在5-6天后,检查大眼幼体的质量,即可拉网称重出苗。经过历时21-24天的河蟹溞状幼体培育,使用大规格河蟹亲本河口地区低盐度半生态育苗育成大眼幼体单位水体150-300g/m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