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召朝天椒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7108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辣椒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召朝天椒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方召朝天椒,属茄科多年生半木质性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株高30—60cm,分枝多、茎直立,单叶互生、花白色,花期5月初—7月底,果实簇生于枝端,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故称朝天辣,具有皮薄肉厚、辣味浓、气辛香、色鲜红等特点,适当食用不仅辣香俱全、催人欲食,还具有健胃、助消、预防胆结石、改善心肌功能、降血糖、缓解疲劳和减肥等功效。全草可入药,根茎性温、味甘,能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并有杀虫、止痒功效。

方召朝天椒多用于生产干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干椒品种。原先生产上利用的羊角型、线椒型干椒品种,因质量较差、晾晒困难等原因,种植面积在逐渐缩小。近年来,方召朝天椒以其独有的风味闻名省内外,每年辣椒成熟季节,均有来自湖南、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客商争相抢购,生椒产品价格10-14元/kg,干椒产品价格60-70元/kg不等,产品供不应求,当地政府欲将其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当前,方召朝天椒由于受传统栽培观念影响,且无系统的栽培研究,致使亩产量长期在150kg以下徘徊,造成种植规模不大、产量低,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改进繁育和栽培措施,以提高辣椒产量,满足市场需求,缓解供需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召朝天椒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方召朝天椒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苗床土制备:取泥土焚烧至暗黄色,然后打碎过筛;

b、种子处理: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干椒取出种子进行日晒处理,然后浸泡在28-40℃热水中3-5h至吸水膨胀;

c、播种:大棚内按1.3m开厢,宽1m的厢面上撒厚度4-5cm的苗床土,种子按3×3cm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0.3-1.2cm的苗床土,淋清粪水,再用水雾喷淋湿,最后覆盖小拱棚薄膜;

d、苗床管理:辣椒种子出苗整齐后间苗,在幼苗长出3片或3片以上叶子后移栽大田;

e、大田种植:幼苗以30㎝×50㎝的规格在大棚内种植,棚内厢面覆盖小拱棚薄膜;

f、田间管理:定植后4-10d追肥一次,然后每隔10d追肥一次,在开花前摘心两次或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

所述步骤a中焚烧为先堆放一层柴火,在上面盖一层泥土,如此重复堆放5-7层后点火焚烧,焚烧过程不断翻动。

所述步骤a中柴火层厚度为10-15cm,泥土层厚度为20-30cm。

所述步骤a中过筛目数为4-20目。

所述步骤b中日晒处理为在太阳下暴晒2-3h。

所述步骤d中辣椒种子出苗后揭开小拱棚薄膜进行光照处理,早上、傍晚各1-3h。

所述步骤f中追肥的肥料为配方肥,由重量比为2:2:1的氮肥、磷肥、钾肥混匀制成。

所述步骤f中摘心为定植7-14d后或苗高6-10㎝并有6片以上叶片后,摘掉顶梢,保留下部的3-4片叶,为第一次摘心;第一次摘心21-35d后或侧枝长到6-8cm后,摘掉侧枝顶梢,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为第二次摘心。

所述步骤f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在朝天椒苗有6叶以上叶片后,用800-1000ppm的多效唑每隔10-15d喷施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种植方召朝天椒具有以下优点:一、苗床土制备时点火焚烧,且焚烧过程不断翻动,可使床土受火均匀,利于杀死病虫;二、苗床管理中种子出苗后及时把小拱棚薄膜揭开,并在每天9:30之前,或者15: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可以培育壮苗,而且适当地间苗,使幼苗间有一定的空间,更利于生长;三、大田种植时采用大棚种植,棚内厢面加小拱棚薄膜覆盖,有利于提升厢内早春温度,提高出苗率,延长营养生长期,促使植株产生大量分枝;四、而在田间管理时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实行N、P、K配方施肥,其比例为2:2:1,结合中耕,定植后7天左右追肥,采取少吃多餐方式,每隔10天追施一次;通过两次摘心或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使辣椒株型更加合理,开花数量增多,利于高产。

本发明可提高方召朝天辣种苗数量和质量,每亩产量可提升600kg以上,亩产利润可达3000-4000余元。作为一种有较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可在山区半山区推广种植,对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有重大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一

一种方召朝天椒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苗床土制备:取泥土焚烧至暗黄色,然后打碎过筛;

b、种子处理: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干椒取出种子进行日晒处理,然后浸泡在28℃热水中3h至吸水膨胀;

c、播种:大棚内按1.3m开厢,宽1m的厢面上撒厚度4cm的苗床土,种子按3×3cm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0.3cm的苗床土,淋清粪水,再用水雾喷淋湿,最后覆盖小拱棚薄膜;

d、苗床管理:辣椒种子出苗整齐后间苗,在幼苗长出3片或3片以上叶子后移栽大田;

e、大田种植:幼苗以30㎝×50㎝的规格在大棚内种植,棚内厢面覆盖小拱棚薄膜;

f、田间管理:定植后4d追肥一次,然后每隔10d追肥一次,在开花前摘心两次或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

步骤a中焚烧为先堆放一层柴火,在上面盖一层泥土,如此重复堆放5层后点火焚烧,焚烧过程不断翻动。

步骤a中柴火层厚度为10cm,泥土层厚度为20cm。

步骤a中过筛目数为4目。

步骤b中日晒处理为在太阳下暴晒2h。

步骤d中辣椒种子出苗后揭开小拱棚薄膜进行太阳光照处理,早上光照1h,可在9:00前进行;傍晚光照1h,可在16:00点后进行。

步骤f中追肥的肥料为配方肥,由重量比为2:2:1的氮肥、磷肥、钾肥混匀制成。

步骤f中摘心为定植7d后或苗高6㎝并有6片以上叶片后,摘掉顶梢,保留下部的3片叶,为第一次摘心;第一次摘心21d后或侧枝长到6cm后,摘掉侧枝顶梢,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为第二次摘心。

步骤f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在朝天椒苗有6叶以上叶片后,用800ppm的多效唑每隔10d喷施一次。

实施例二

一种方召朝天椒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苗床土制备:取泥土焚烧至暗黄色,然后打碎过筛;

b、种子处理: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干椒取出种子进行日晒处理,然后浸泡在35℃热水中4h至吸水膨胀;

c、播种:大棚内按1.3m开厢,宽1m的厢面上撒厚度5cm的苗床土,种子按3×3cm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0.8cm的苗床土,淋清粪水,再用水雾喷淋湿,最后覆盖小拱棚薄膜;

d、苗床管理:辣椒种子出苗整齐后间苗,在幼苗长出3片或3片以上叶子后移栽大田;

e、大田种植:幼苗以30㎝×50㎝的规格在大棚内种植,棚内厢面覆盖小拱棚薄膜;

f、田间管理:定植后8d追肥一次,然后每隔10d追肥一次,在开花前摘心两次或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

步骤a中焚烧为先堆放一层柴火,在上面盖一层泥土,如此重复堆放6层后点火焚烧,焚烧过程不断翻动。

步骤a中柴火层厚度为12cm,泥土层厚度为25cm。

步骤a中过筛目数为15目。

步骤b中日晒处理为在太阳下暴晒2.5h。

步骤d中辣椒种子出苗后揭开小拱棚薄膜进行太阳光照处理,早上太阳光照2h,可在9:30点前进行;傍晚光照2h,可在16:00点后进行。

步骤f中追肥的肥料为配方肥,由重量比为2:2:1的氮肥、磷肥、钾肥混匀制成。

步骤f中摘心为定植10d后或苗高8㎝并有6片以上叶片后,摘掉顶梢,保留下部的3片叶,为第一次摘心;第一次摘心28d后或侧枝长到7cm后,摘掉侧枝顶梢,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为第二次摘心。

步骤f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在朝天椒苗有6叶以上叶片后,用900ppm的多效唑每隔12d喷施一次。

实施例三

一种方召朝天椒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苗床土制备:取泥土焚烧至暗黄色,然后打碎过筛;

b、种子处理: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干椒取出种子进行日晒处理,然后浸泡在40℃热水中5h至吸水膨胀;

c、播种:大棚内按1.3m开厢,宽1m的厢面上撒厚度5cm的苗床土,种子按3×3cm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1.2cm的苗床土,淋清粪水,再用水雾喷淋湿,最后覆盖小拱棚薄膜;

d、苗床管理:辣椒种子出苗整齐后间苗,在幼苗长出3片或3片以上叶子后移栽大田;

e、大田种植:幼苗以30㎝×50㎝的规格在大棚内种植,棚内厢面覆盖小拱棚薄膜;

f、田间管理:定植后10d追肥一次,然后每隔10d追肥一次,在开花前摘心两次或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

步骤a中焚烧为先堆放一层柴火,在上面盖一层泥土,如此重复堆放5-7层后点火焚烧,焚烧过程不断翻动。

步骤a中柴火层厚度为15cm,泥土层厚度为30cm。

步骤a中过筛目数为20目。

步骤b中日晒处理为在太阳下暴晒3h。

步骤d中辣椒种子出苗后揭开小拱棚薄膜进行太阳光照处理,早上太阳光照3h,可在10:00点前进行;傍晚光照3h,可在15:30点后进行。

步骤f中追肥的肥料为配方肥,由重量比为2:2:1的氮肥、磷肥、钾肥混匀制成。

步骤f中摘心为定植14d后或苗高10㎝并有6片以上叶片后,摘掉顶梢,保留下部的4片叶,为第一次摘心;第一次摘心35d后或侧枝长到8cm后,摘掉侧枝顶梢,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为第二次摘心。

步骤f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在朝天椒苗有6叶以上叶片后,用1000ppm的多效唑每隔15d喷施一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