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水肥一体化节水省肥高效栽培调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389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肥灌溉的
技术领域
,涉及冬小麦测墒灌溉追肥节水种植技术,具体涉及冬小麦水肥一体化节水省肥高效栽培调控方法,本发明调控方法简单,易操作,经过本发明方法调控方法的建立,会大大方便干旱缺水区农民对小麦节水节肥生产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也便于农民在旱情发生时及需肥关键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小麦旱情带来的损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增效增产。
背景技术
:河北平原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与水资源紧缺并存,严重困扰着该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以小麦玉米作物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粮食生产长期依赖地下水超采维持,造成该区域形成华北最大最深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引发了地下水疏干、地面沉降、机井报废、灌溉成本增加等生态、地质和社会问题,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与小麦玉米粮食生产灌溉需水量之间的矛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目前,河北省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的年总耗水量(即ET)约为800mm,小麦耗水420mm,玉米耗水约380mm,种植区的年均降雨量约510mm,其中小麦生长季降雨约109mm,夏玉米生长季约降雨390mm,小麦种植中约70mm可由土壤提供,230mm需要灌溉满足。生产过程中小麦开花期及灌浆期仍需要大量水分,由于农事操作不便,大水漫灌且水肥过于集中,一方面造成宝贵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土壤速效N不能充分利用,造成养分淋溶,水体污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河北平原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与水资源紧缺并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冬小麦水肥一体化节水省肥高效栽培调控方法,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增效增产。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冬小麦水肥一体化节水省肥高效栽培调控方法,通过控制水肥一体化进行,在整地前施用底肥,然后足墒播种,播后镇压,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孕穗期及灌浆期分别灌溉一次,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的灌溉时机为0-60cm深度土壤相对含水量≤55%时,每次灌溉水量为15-25m3/亩,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120万时,控制返青期到拔节期土壤含水量亏损,0-6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0%-70%。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万时,控制生育后期土壤含水量亏损,0-8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以下。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拔节期灌溉时间: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万、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30mm的条件下,拔节期的灌溉时间为3月20日-3月30日;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100万、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30mm的条件下,拔节期的灌溉时间为3月25日-4月5日;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万、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30-71mm的条件下,拔节期的灌溉时间为4月1日-4月10日;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100万以上、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30mm的条件下,或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100万、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30-71mm的条件下,或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万、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71mm的条件下,拔节期的灌溉时间为4月10日-4月15日;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80-100万、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71mm的条件下,或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100万以上、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30-71mm的条件下,拔节期的灌溉时间为4月10日-4月15日;在冬小麦群体的最高分蘖数每亩100万以上、从播种到拔节期的降雨量>71mm的条件下,拔节期的灌溉时间为4月15日以后;B、孕穗期灌溉时间:根据拔节期的灌溉时间确定孕穗期的灌溉时间,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C、灌浆期灌溉时间:根据孕穗期的灌溉时间确定灌浆期的灌溉时间,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D、生育后期的灌溉:根据灌浆期的灌溉时间确定生育后期的灌溉时间,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喷灌采用折径为60-70mm的微喷带,相邻微喷带间的间距为1.6-2.0m。追肥时,拔节期只追施氮肥,氮肥的追施量为1m3灌水量溶入0.23-0.25kg氮肥,孕穗期和灌浆期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1.9-2.1):(0.4-0.6):1的比例追肥,孕穗期的追肥量为1m3灌水量溶入0.17-0.18kg肥料,灌浆期的追肥量为1m3灌水量溶入0.22-0.24kg肥料。足墒播种的播种时间为10月5日-10月20日,播种量10-15kg/亩,播种深度为3-5cm,10月18日以后播种的,每推迟一天,增加播种量0.4-0.6kg/亩。还包括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所述的杀虫剂选自吡虫啉、乐果类等,杀菌剂选自烯唑醇或多灵菌,抗热干风制剂磷酸二氢钾。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6-8):(6-8):(3-5)施肥。镇压用镇压器镇压一次,镇压行走速度为100-130m/mi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解决河北平原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与水资源紧缺并存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使得小麦的产量达500kg/亩以上,同时收获的小麦经检测营养价值更高,小麦籽粒中酚酸含量、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氮肥的用量以N元素计,磷肥的用量以P元素计,钾肥的用量以K元素计,分别在多雨年、平雨年和干旱年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种植衡观35实验,多雨年、平雨年和干旱年的降雨量和蒸发量见表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多雨年调控方法(降雨量89.2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89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7:7:4施肥,氮肥为纯氮肥(7kg/亩),磷肥为P2O5(7kg/亩),钾肥为K2O(4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2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2m3/亩(约33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0m3/亩(约30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15m3/亩,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89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4月15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3+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2.4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5月7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0+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6.99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15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22.5+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5.24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21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田间毛管(微喷带)压力保障水柱高度不超过1.5m,以减小蒸腾损失,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1.0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经检测从播种到拔节期(4月8日),现有技术一般选择在4月8-10日进行灌溉,普遍认为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缺水或水亏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本实施例通过将春一水的时间延迟至4月15日,经检测0-6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使得冬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的水分适当亏损,用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再通过将拔节期到灌浆初期间水分充足,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结合肥料的追施量,使得最终收获时冬小麦的产量达到530kg/亩,通过肥料的追施量、追施比例及肥料与水的追施灌溉方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并且大大提高了小麦中的总酚酸量和蛋白质含量,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52.38μg/g,蛋白质含量128.31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2多雨年调控方法(降雨量118.6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118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6:8:3施肥,氮肥为纯氮肥(6kg/亩),磷肥为P2O5(8kg/亩),钾肥为K2O(3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3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0m3/亩(约30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18m3/亩(约27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16m3/亩(约24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118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4月20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0+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0.4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5月10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8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1.9:0.4: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27+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6.29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17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1.9:0.4: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24+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5.59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23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经检测从播种到拔节期(4月13日),现有技术一般选择在4月13-15日进行灌溉,普遍认为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缺水或水亏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本实施例通过将春一水的时间延迟至4月20日,经检测0-6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4%,通过控制返青期到拔节期土壤水分适当亏损,使得最终收获时冬小麦的产量达到560kg/亩,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43.85μg/g,蛋白质含量124.16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3多雨年调控方法(降雨量89.6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72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8:6:5施肥,氮肥为纯氮肥(8kg/亩),磷肥为P2O5(6kg/亩),钾肥为K2O(5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2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1m3/亩(约31.5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2m3/亩(约33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17m3/亩(约25.5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72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4月13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5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1.5+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1.4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5月3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1:0.4: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3+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7.69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11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1:0.4: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25.5+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5.9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19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普遍认为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缺水或水亏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本技术方案通过生育后期,控制0-8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使生育后期水分适当亏损,通过土壤水分平衡法结合生育后期水分适当亏缺,使得小麦的产量为520kg/亩,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46.29μg/g,蛋白质含量124.83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4平雨年调控方法(降雨量62.2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74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7:7:4施肥,氮肥为纯氮肥(7kg/亩),磷肥为P2O5(7kg/亩),钾肥为K2O(4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5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18m3/亩(约27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74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4月5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7.5+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5.5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5月1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7.5+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8.74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10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27+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6.29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18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普遍认为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缺水或水亏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本技术方案通过生育后期,控制0-8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使得生育后期水分适当亏损,通过土壤水分平衡法结合生育后期水分适当亏缺,使得小麦的产量为520kg/亩,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39.64μg/g,蛋白质含量124.86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5平雨年调控方法(降雨量68.4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114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7:7:4施肥,氮肥为纯氮肥(7kg/亩),磷肥为P2O5(7kg/亩),钾肥为K2O(4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2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4m3/亩(约36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3m3/亩(约34.5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17m3/亩(约25.5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114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4月12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6+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4.5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5月6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4.5+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8.04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15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25.5+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5.9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22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经检测从播种到拔节期(4月6日),现有技术一般选择在4月6-8日进行灌溉,普遍认为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缺水或水亏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本实施例通过将春一水的时间延迟至4月12日,经检测0-6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2%,通过控制冬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的水分适当亏损,使得最终收获时冬小麦的产量达到540kg/亩,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52.38μg/g,蛋白质含量128.31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6平雨年调控方法(降雨量55.2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92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7:7:4施肥,氮肥为纯氮肥(7kg/亩),磷肥为P2O5(7kg/亩),钾肥为K2O(4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2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16m3/亩(约24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92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4月11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7.5+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5.5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5月6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7.5+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8.74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16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24+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5.59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22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经检测从播种到拔节期(4月6日),现有技术一般选择在4月6-8日进行灌溉,普遍认为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缺水或水亏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本实施例通过将春一水的时间延迟至4月11日,经检测0-6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通过控制冬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的水分适当亏损,使得最终收获时冬小麦的产量达到535kg/亩,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46.78μg/g,蛋白质含量125.41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7干旱年调控方法(降雨量28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91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7:7:4施肥,氮肥为纯氮肥(7kg/亩),磷肥为P2O5(7kg/亩),钾肥为K2O(4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2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20m3/亩(约30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91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3月31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7.5+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5.5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4月27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7.5+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8.74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7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0+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6.99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15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通过控制冬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的水分适当亏损,使得最终收获时冬小麦的产量达到524kg/亩,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28.36μg/g,蛋白质含量121.43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8干旱年调控方法(降雨量23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116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7:7:4施肥,氮肥为纯氮肥(7kg/亩),磷肥为P2O5(7kg/亩),钾肥为K2O(4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2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23m3/亩(约34.5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116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4月11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7.5+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5.5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5月7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7.5+1.17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8.74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17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4.5+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8.04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26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经检测从播种到拔节期(4月6日)土壤有效储存水分还剩5mm,现有技术一般选择在4月6-8日进行灌溉,本实施例通过将春一水的时间延迟至4月11日,通过控制冬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的水分适当亏损,使得最终收获时冬小麦的产量达到518kg/亩,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43.81μg/g,蛋白质含量125.12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实施例9干旱年调控方法(降雨量20mm、最高分蘖数为每亩75万)在整地前施用底肥,底肥的施肥量每亩按质量比为氮肥:磷肥:钾肥=7:7:4施肥,氮肥为纯氮肥(7kg/亩),磷肥为P2O5(7kg/亩),钾肥为K2O(4kg/亩),然后足墒播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日,播种量12kg/亩,播种深度为3-5cm,播后镇压1遍,镇压器行走速度为110-120m/min,在冬小麦返青后拔节期灌溉水量为25m3/亩(约37.5mm)、孕穗期灌溉水量为20m3/亩(约30mm)、灌浆期灌溉水量为20m3/亩(约30mm),在灌溉的时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进行追肥。测得最高分蘖数为75万,灌溉的具体时间为:A、春第一水(拔节期)的时间:3月23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4kg氮肥;B、春二水(孕穗期)的时间:见表1,4月份的降雨量37.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24mm),月蒸散量81.2mm(日蒸散量2.71mm),则春二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7.5+1.24t,春一水与春二水的间隔时间t=25.5天,为保证拔节期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二水的时间为4月19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17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C、春三水(灌浆期)的时间: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2.71t=37.5+1.24t,春二水与春三水的间隔时间t=20.4天,为保证到灌浆初期的水分充足,春三水的时间为5月9日,灌水的同时,按1m3灌水量溶入0.23kg肥料,肥料按质量比氮肥:磷肥:钾肥=2:0.5:1的比例;D、生育后期的灌溉:见表1,5月份的降雨量35.2mm(日降雨量平均为1.17mm),月蒸散量163.8mm(日蒸散量5.46mm),则春三水的灌溉时间为5.46t=30+1.17t,春三水与生育后期的间隔时间t=6.99天,生育后期的时间为5月17日。采用喷灌的方式灌溉,采用喷灌带,通过控制喷灌的压力,控制拔节期的喷水高度为0.8-0.9m,孕穗期的喷水高度为1.2-1.54m,灌浆期的喷水高度为1.0-1.2m。同时增加冬小麦的病虫草害防治:在孕穗期用甲基异柳磷或毒死蜱拌土撒施,在抽穗与开花期间喷杀虫剂,在扬花期前喷施杀菌剂,在灌浆期喷施抗干热风制剂,在小麦蜡熟末期趁早收获。通过土壤水分平衡法结合生育后期水分适当亏缺,使得小麦的产量为509kg/亩,通过检测小麦籽粒中总酚酸为936.43μg/g,蛋白质含量124.14mg/g,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表1黑龙港地区小麦生育期不同月份降雨量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参数分析:1、播后镇压1.1镇压遍数:小麦播后镇压1遍。1.2镇压速度:镇压行走速度控制在100m/min-130m/min之间。1.3镇压强度:①、秸秆还田麦田秸秆还田麦田镇压强度具体指标见表2。表2秸秆还田麦田的镇压强度要求②、秸秆不还田麦田秸秆不还田的麦田,轻壤土采用重度镇压,中壤土采用中度镇压,重壤土采用轻度镇压。镇压强度指标如下,磙轮镇压器按照每延米重量计,划分为轻度镇压、中度镇压、重度镇压3个等级。具体指标见表3。表3镇压器重量指标(单位:kg/m)轻度镇压中度镇压重度镇压<100100~150>1502、不同苗情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同2.1.春第一水的灌溉时间表4足墒播种条件下不同降雨年型播种-拔节的水量平衡状况(10月10日-次年4月10日)/mm在足墒播种条件下,多雨年型,从播种到翌年拔节期(4月10日),土壤有效储存水分还有10mm盈余,而在正常年分,土壤有效水储存量消耗完,盈余为0,干旱年份4月10日土壤有效水储存量有10mm缺口。仅从降雨年型看,多雨年,春一水灌溉可推迟到4月中旬,一般年份4月10日灌水比较适宜,在干旱年份可将灌水提前到3月底4月初。在苗情较好的条件下(最高分蘖数每亩80万-120万),返青到拔节期保持适当水分亏缺利于产量的提高。拔节期到灌浆初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供水,利于产量的提高。表5冬小麦返青后不同时期控水对产量的影响(最高分蘖数每亩80万-120万)在群体较差的条件下(最高分蘖数≤80万),返青到孕穗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供水,利于产量的提高。抽穗到灌浆初期,适当水分亏缺反应不敏感,到生育后期,水分亏缺利于产量提高。表6冬小麦返青后不同时期控水对产量的影响(最高分蘖数≤80万)结合上述情况,适当推迟春一水,使土壤保持适度干旱,促进根系下扎。在极端干旱(播种到4月10日降雨量不足30mm)或群体较差(最高分蘖数不足80万)的条件下,春第一水肥早管理,在3月底或4月初进行。在墒情一般(平雨年)或墒情较差苗情较好(最高分蘖数每亩100万~120万)的条件下,春第一水肥在4月10日管理比较适宜。在墒情苗情较好条件下,春第一水建议在4月15日以后进行。表7基于墒情苗情的春一水肥管理时间一览表2.2根据春一水肥及后期降雨量决定第二次水肥时间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计算第二次水分时间。具体方法如下:利用钻土干燥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小麦播种后每隔20d,生育后期每隔10d,灌水前后加测,同一处理每小区钻取0~200cm土层土样,每10cm为一层进行取土。以土壤含水率进一步计算作物耗水量,计算公式为:式中Et(1-2)—阶段耗水量i—土层编号n—总土层数γi—第i层土壤干容重Hi—第i层土壤厚度θi1和θi2—第i层土壤时段初和时段末的含水率以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算P—有效降水量I—时段内的灌水量G—时段内地下水对作物根系的补给量mm,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m时,G可以不计,本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在7m以下,因此无地下水补给R—时段内测定区域的地表径流量mm,试验区地势平坦,无地表径流产生,故R为0F—时段内根区深层渗漏量mm,其计算方法为灌水(或降水)前200cm土层内有效土壤含水率mm+灌水量(或降水量,mm)-田间持水量mm,小麦季节降雨量小,且土壤蓄水量低,不存在渗漏。该公式可简化为适当推迟春第一水,正常年份土壤有效水储存量为0,该公式可进一步简化为Et(1-2)=P+I(3)根据第一水灌溉时间安排第二水灌溉时间,以4月10日灌春第一水为例。灌水25m3/亩,折合37.5mm,该阶段(4月10日~4月30日约20天)多年日均平均降雨量1.46mm/d,日均蒸散量3.33mm/d。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第二水灌水时间:3.33t=37.5+1.46t(4)t为第一水灌水与第二水间隔天数。解方程计算t=20天。即大约在4月30日灌水。2.3根据春二水肥及后期降雨量决定第三次水肥时间以此类推,根据第二水灌溉时间安排第三水灌溉时间,以5月1日灌水为例。第二次每亩灌水20m3,折合30mm,该阶段多年平均日降雨量2mm/d(5月1日-5月20日约20天),日均蒸散量5.01mm/d。5.01t=30+2t(5)t为第二水灌水与第三水间隔天数。解方程计算t=10天。即大约在5月10日灌水。2.4生育后期需水量栽培调控措施第三次灌水量为15m3/亩,折合22.5mm,以5月10日灌水为例,该阶段(5月10日~6月1日约20天)多年日均降雨量1mm,而该阶段日均蒸散量2.1mm/d。根据计算公式为:2.1t=22.5+t(6)t为第三水灌水与土壤供水消耗殆尽间隔天数。解方程计算t=20天。即大约在6月1日灌水。6月1日水分消耗完毕后,小麦还未收获,一般该地区小麦收获在6月10日前后。该阶段水分来源分为两部分,(1))从6月1日到6月10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mm;(2)小麦为深根系作物,通过拔节期以前的水肥调控,控制足墒播种,结合底肥的严格控制,使得冬小麦后期干旱可充分发挥深根系作用,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在亏缺条件下提供该阶段的水分供应。一方面促进小麦早熟,为下茬玉米腾出光热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开干热风造成的减产损失。为了配合该技术的实施,小麦品种可以选择早熟耐旱品种如“衡观35”。小麦适期早收可以错过干热风的危害,降低干热风对产量造成的损失。表8河北平原干热风出现机率2.4特殊年份下该技术应用特点(1)在极端干旱的年型(返青后到成熟期累计降雨≤30mm)下,结合天气预报与田间实测数据,计算日均蒸散量和日均降雨量系数再套用公式(3),推算灌水时间。(2)在降水充沛年(返青后到成熟期累计降雨≥260mm或一场持续降雨≥90mm),根层田间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根据公式(2),计算渗漏量。同时结合气象预报,计算日均蒸散量和日均降雨量系数再套用公式(3),推算灌水时间。3、肥料管理3.1氮肥的施用(1)小麦从播种到拔节期,该阶段氮素的作用主要供小麦营养生长(包括根系和茎叶),植株对氮素的积累量为7-8kg/亩,小麦底肥用量确定为7kg/亩,可满足该阶段的氮素需求。供氮过多,冬前群体偏旺,易发生冻害。(2)由于从拔节期到孕穗期阶段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充足供氮,是小麦夺取高产的关键,确定从拔节期(以4月10日为例)开始第二次施氮肥,拔节期追氮过多,小麦容易甩大叶,群体郁蔽,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施用量6kg/亩,到孕穗期氮素阶段积累量为5kg/亩。该阶段追氮过多,会延迟小麦开花,缩短灌浆期。(3)孕穗到开花期,小麦对氮素的阶段积累量1-2kg/亩,该阶段施肥2kg/亩(5月1日),可保证灌浆初期养分供应。(4)灌浆中期到成熟期对氮素积累量2-3kg/亩,该阶段氮素主要作用是延缓生育期,防止后期缺氮造成早衰,因此再追氮肥2kg/亩(5月10日),以满足后期对氮素的需求。该阶段追氮过多,会造成群体贪青晚熟,增加遭遇干热风灾害机率。折合总施氮量17kg/亩。小麦对氮素的总积累量为17-18kg/亩。3.2磷肥的施用磷素与氮素不同,由于磷移动性较差,生产上多以底肥施用,后期少有追肥。结合水肥一体化,也可根据小麦对磷肥的特别需求,再后期适量追肥。根据磷的吸收特点:磷的吸收分配中心随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到生育后期以穗部和籽粒为生长中心,该阶段追施磷肥对产量的形成即为重要。(1)小麦从播种到扬花期,植株对磷素的积累量为7-8kg/亩,磷是作物细胞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磷素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小麦生长中心对磷的需求,因此小麦底肥用量确定为7kg/亩,可满足该阶段的磷素需求。磷当季利用率低,磷肥使用过量,对小麦不会造成多大危害,但也没有多大好处。当前生产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磷,磷肥价格高,一般生产肥料的小厂家,磷肥都标的高,含量根本达不到。(2)扬花到灌浆期,小麦对磷素的阶段积累量0.5-1kg/亩,磷的移动性很差,该阶段磷施用多了,小麦根部吸收不上,纯属浪费,因此,该阶段施肥0.5kg/亩(5月1日),可保证灌浆初期养分供应。该阶段的磷主要是提高小麦光合作用,提高小麦对病害的抵抗力。(3)灌浆中期到成熟期对氮素积累量0.5-1kg/亩,再追氮肥2kg/亩(5月10日),以满足后期对磷素的需求。该阶段的磷主要是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防止早衰,提高对干热风的抵抗力。磷的移动性很差,该阶段磷施用多了,小麦根部吸收不上,纯属浪费。折合总施磷量8kg/亩。小麦对磷素的总积累量为8-9kg/亩。3.3钾肥的施用钾素与氮磷素不同。钾在作物体内以离子形态存在,钾素前期在作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起到壮苗强秆,而到后期钾素可以促进光合物在作物体内运转再分配,有利于产量系数的提高。另外,钾素在作物体内积累量于孕穗扬花期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小麦从灌浆到成熟期各器官(籽粒除外)作为钾暂贮器官,处于钾淋失和钾吸收的平衡中,保持一定水平的钾营养利于维持钾淋失和钾吸收的平衡。水肥一体生产条件下,小麦产量不追求高产超高产,群体也不会达到易倒伏的密度。因此,可适当降低前期钾肥施用量,后期重追肥,充分发挥期钾素生理作用,另外由于使用喷灌技术,达到叶面施肥的效果。结合生产特点与钾素的这一特点,(1)小麦从播种到扬花期,钾在作物体内以离子形态存在,钾素前期在作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起到壮苗强秆,而到后期钾素可以促进光合物在作物体内运转再分配,有利于产量系数的提高。另外,钾素在作物体内积累量于孕穗扬花期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小麦从灌浆到成熟期各器官(籽粒除外)作为钾暂贮器官,处于钾淋失和钾吸收的平衡中,保持一定水平的钾营养利于维持钾淋失和钾吸收的平衡。水肥一体生产条件下,小麦产量不追求高产超高产,群体也不会达到易倒伏的密度。因此,可适当降低前期钾肥施用量,后期重追肥,充分发挥期钾素生理作用,另外由于使用喷灌技术,达到叶面施肥的效果。植株对钾素的积累量为13-15kg/亩,小麦底肥用量确定为4kg/亩,小麦籽粒中钾素积累量较低,主要存在于秸秆与叶片中,小麦秸秆还田后,有7-9kg/亩的钾素回填至土壤中,可满足该阶段的钾素需求。钾肥过多,只会被土壤转化为不可吸收的其他形态的钾,造成浪费(土壤全钾含量很高,速效钾含量很低)(2)扬花到灌浆期,小麦对钾素的阶段积累量处于淋失状态,该阶段钾素使用过量,小麦不吸收,造成浪费,因此该阶段施肥1kg/亩(5月1日),调节维持钾淋失和钾吸收的平衡。(3)灌浆到成熟期,小麦对钾素的阶段积累量处于淋失状态,该阶段施钾过量,会造成经济损失。在生产上,该阶段是结合一喷三防开展补施钾肥和磷肥,使用的营养液是磷酸二氢钾。喷施到叶片上,叶面施肥。鉴于磷钾肥价格昂贵,生产者不会过量使用,因此该阶段施肥1kg/亩(5月10日),调节维持钾淋失和钾吸收的平衡。折合总施钾量6kg/亩。4、微喷系统喷灌是通过微喷系统进行的,微喷系统包括平行设置在小麦田中的一组微喷带,微喷带连接有输水机构,输水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水泵、加压泵、过滤器及输水管道,水泵的输入端与灌溉水源连接,输水管道输出端与微喷带输入端连接。微喷带为PE材质的斜五孔微喷带,所述的微喷带的折径为60-70mm,微喷带的间距为1.6-2.0m。5、施肥系统将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随灌溉水喷施,或者先将固体肥料融入水中,在将高浓度的水溶水均匀的注入灌溉水中的系统,该过程选用施肥系统,具体如下:采用一种便于观察、容易掌握、使用安全方便、水、肥比例调节方便的适合大面积灌溉施肥的中微喷装置,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储沙罐的离心沉沙罐,在所述离心沉沙罐顶部连接有主管道,在所述主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进液肥口、过滤器、第一阀门、加压泵、压力表和主水表,在所述主管道的端部连接有喷管,在所述进液肥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过滤器和主水表之间的主管道上并联有支管道,在所述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支计量水表,在所述第三阀门和支计量水表外侧的支管道上并联有施肥管道,在该施肥管道上依次串接有第四阀门、第一计量表和比例施肥器,在所述比例施肥器上通过肥料管道连接有肥水桶,在所述肥料管道上带有第二计量表。在所述施肥管道末端靠近支管道一侧设置有第五阀门。上述施肥系统,由于包括带有进水口和储沙罐的离心沉沙罐,在离心沉沙罐顶部连接有主管道,在主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进液肥口、过滤器、第一阀门、加压泵、压力表和主水表,在主管道的端部连接有喷管,在进液肥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在过滤器和主水表之间的主管道上并联有支管道,在支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支计量水表,在第三阀门和支计量水表外侧的支管道上并联有施肥管道,在该施肥管道上依次串接有第四阀门、第一计量表和比例施肥器,在所述比例施肥器上通过肥料管道连接有肥水桶,在所述肥料管道上带有第二计量表,当需要高压喷灌且水肥比例要求不严时,可以将支管道上的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并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开启加压泵,进液肥口中的肥水在负压作用下进入主管道,从而达到水肥混浇,当需要精确的水肥比例时,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将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打开,通过调节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来调节流经施肥管道和支管道上的水流比例,从而调节水肥比例,水量和肥水量通过支计量表、第一计量表和第二计量表很方便地读出,便于观察、容易掌握、使用方便,水、肥比例调节更加方便直观。同时,由于在所述施肥管道末端靠近支管道一侧设置有第五阀门,避免了压力不足造成清水回流。6、播种量的确定(1)小麦叶片在0℃停止生长,3℃生长比较缓慢。每生长一片叶子需要90-100℃积温。(2)栽培和环境良好时,胚芽鞘分蘖随第三叶同时出现,主茎第4叶露尖时,一级分蘖从第一片真叶的叶鞘中出现,主茎第六叶露尖时,二级分蘖出现。即一级分蘖分蘖的完成需要180-200℃积温。(3)冬小麦茎数少,群体不足会造成减产;分蘖过多,只会增加无效分蘖。一般高产冬小麦最终成穗数45-50万。(4)一粒小麦种子按0.04g计算,500g种子即为10000粒。即,在没有分蘖的情况下,可实现播种1斤籽出1万苗,成1万穗。根据上述分析和长期的研究总结,足墒播种的播种时间为10月5日-10月20日,播种量10-15kg/亩,播种深度为3-5cm,10月18日以后播种的,每推迟一天,增加播种量0.4-0.6kg/亩。鉴于最高成穗数的限定,播种量最高为12.5kg/亩,确保成穗45万/亩。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