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1683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经济实用的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青蛙是一种运动性很强的动物,且野生青蛙只吃活食,因此,难以饲养。

青蛙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收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逮捕野生青蛙目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因此,青蛙的养殖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利201110400477.5公开了一种网箱养殖青蛙的方法。在定期消毒的封闭池塘中利用网箱进行青蛙人工养殖,包括选种、产卵、蝌蚪培育、幼、成蛙饲养各步骤,(1)选种:采集养殖2-5年无病、体壮种蛙,放置于恒温为20-30摄氏度的保湿水池中饲养;(2)产卵:把雌雄蛙按1∶0.5-1的比例放入池中交配产卵,产卵后移走种蛙;(3)蝌蚪培育:孵化出蝌蚪放置池塘中的小孔网箱饲养,喂蝌蚪粉,直到断尾变态,(4)成蛙饲养:蝌蚪断尾变态后移入加入泡沫板和木板的网箱,开始喂青蛙饲料,养至每只0.25-0.5公斤即可出栏。完全在网箱中饲养的青蛙死亡率高,青蛙长得瘦小,口味不佳。且青蛙饲料不容易被青蛙接受,饲料浪费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孵化:雌雄种蛙按照1:1的比例养殖在孵化池中,保持温度在23-28℃,产卵后,卵移至网箱中恒温孵化,孵化温度为24-26℃;

(2)蝌蚪管理:将孵化的蝌蚪转移至蝌蚪池,15日龄以内的蝌蚪,投喂揉碎的鸡蛋黄,15日龄以上的蝌蚪投喂蝌蚪饲料;

(3)变态期管理:将达到变态期的幼蛙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池中栽种睡莲,在睡莲的叶子上投喂幼蛙饲料,每1-3日投喂一次;

(4)成蛙管理:幼蛙尾部完全退化20-30日后,转入成蛙池饲养,成蛙池内设有陆地进食台,在进食台投喂成蛙饲料,直至长成成品蛙。

所述孵化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淤泥,并种植荷花。

所述蝌蚪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水草,每平方米水面饲养500-800头蝌蚪,水深度0.3-0.8米,水每2-3天更换一次。

所述幼蛙池为池塘,栽种睡莲。

所述成蛙池为池塘,池塘边设有直径0.5-2米的圆形进食台。

所述蝌蚪饲料为红虫,水蚤,小球藻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幼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鱼骨粉10-20份,壳聚糖1-2份,扁浒苔3-5份,枝瘤蓠生藻3-6份,玉米须1-2份。

所述成蛙饲料为蚯蚓,蝇蛆,面包虫,红线虫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成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骨粉20-30份,豆渣10-20份,贝壳粉1-2份,马勃3-5份,石耳1-2份,扫帚菜1-2份。

所述骨粉为牛骨粉,羊骨粉,鸡骨粉,鱼骨粉,猪骨粉,马骨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利用半自然环境,青蛙生长良好,死亡率低,研制的蝌蚪饲料,幼蛙饲料和成蛙饲料容易被青蛙接受,饲料浪费少,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孵化:雌雄种蛙按照1:1的比例养殖在孵化池中,保持温度在25℃,产卵后,卵移至网箱中恒温孵化,孵化温度为25℃;所述孵化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淤泥,并种植荷花;

(2)蝌蚪管理:将孵化的蝌蚪转移至蝌蚪池,15日龄以内的蝌蚪,投喂揉碎的鸡蛋黄,15日龄以上的蝌蚪投喂红虫;所述蝌蚪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水草,每平方米水面饲养600头蝌蚪,水深度0.5米,水每2天更换一次;

(3)变态期管理:将达到变态期的幼蛙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池为池塘,栽种睡莲,在睡莲的叶子上投喂幼蛙饲料,每2日投喂一次,每200只青蛙投喂1kg幼蛙饲料;所述幼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鱼骨粉15份,壳聚糖1.5份,扁浒苔4份,枝瘤蓠生藻5份,玉米须1.5份;

(4)成蛙管理:幼蛙尾部完全退化25日后,转入成蛙池饲养,成蛙池为池塘,池塘边设有直径1米的圆形进食台,在进食台投喂成蛙饲料,每日投喂一次,每100只青蛙投喂2kg幼蛙饲料,直至长成成品蛙;所述成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牛骨粉25份,豆渣15份,贝壳粉1.5份,马勃4份,石耳1.5份,扫帚菜1.5份。

本实施例的方法饲养的青蛙,成蛙管理阶段的死亡率为1.0%,变态期管理的死亡率为2.0%,成品蛙平均单重65g。

实施例2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孵化:雌雄种蛙按照1:1的比例养殖在孵化池中,孵化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淤泥,并种植荷花,保持温度在23℃,产卵后,卵移至网箱中恒温孵化,孵化温度为24℃;

(2)蝌蚪管理:将孵化的蝌蚪转移至蝌蚪池,15日龄以内的蝌蚪,投喂揉碎的鸡蛋黄,15日龄以上的蝌蚪投喂水蚤;所述蝌蚪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水草,每平方米水面饲养500头蝌蚪,水深度0.3米,水每2天更换一次;

(3)变态期管理:将达到变态期的幼蛙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池为池塘,栽种睡莲,在睡莲的叶子上投喂幼蛙饲料,每1日投喂一次,每200只青蛙投喂1kg幼蛙饲料;所述幼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鱼骨粉10份,壳聚糖1份,扁浒苔3份,枝瘤蓠生藻3份,玉米须1份;

(4)成蛙管理:幼蛙尾部完全退化20日后,转入成蛙池饲养,成蛙池为池塘,池塘边设有直径0.5米的圆形进食台,在进食台投喂成蛙饲料,直至长成成品蛙;所述成蛙饲料为蝇蛆,每100只青蛙投喂2kg蝇蛆。

本实施例的方法饲养的青蛙,成蛙管理阶段的死亡率为1.2%,变态期管理的死亡率为2.2%,成品蛙平均单重64g。

实施例3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孵化:雌雄种蛙按照1:1的比例养殖在孵化池中,孵化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淤泥,并种植荷花,保持温度在28℃,产卵后,卵移至网箱中恒温孵化,孵化温度为26℃;

(2)蝌蚪管理:将孵化的蝌蚪转移至蝌蚪池,15日龄以内的蝌蚪,投喂揉碎的鸡蛋黄,15日龄以上的蝌蚪投喂小球藻;所述蝌蚪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水草,每平方米水面饲养800头蝌蚪,水深度0.8米,水每3天更换一次;

(3)变态期管理:将达到变态期的幼蛙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池为池塘,栽种睡莲,在睡莲的叶子上投喂幼蛙饲料,每3日投喂一次,每200只青蛙投喂1.5kg幼蛙饲料;所述幼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鱼骨粉20份,壳聚糖2份,扁浒苔5份,枝瘤蓠生藻6份,玉米须2份;

(4)成蛙管理:幼蛙尾部完全退化30日后,转入成蛙池饲养,成蛙池为池塘,池塘边设有直径2米的圆形进食台,在进食台投喂成蛙饲料,每日投喂一次,每100只青蛙投喂2kg幼蛙饲料,直至长成成品蛙;所述成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鸡骨粉30份,豆渣20份,贝壳粉2份,马勃5份,石耳2份,扫帚菜2份。

本实施例的方法饲养的青蛙,成蛙管理阶段的死亡率为1.1%,变态期管理的死亡率为2.1%,成品蛙平均单重66g。

实施例4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孵化:雌雄种蛙按照1:1的比例养殖在孵化池中,保持温度在25℃,产卵后,卵移至网箱中恒温孵化,孵化温度为25℃;所述孵化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淤泥,并种植荷花;

(2)蝌蚪管理:将孵化的蝌蚪转移至蝌蚪池,15日龄以内的蝌蚪,投喂揉碎的鸡蛋黄,15日龄以上的蝌蚪投喂红虫;所述蝌蚪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水草,每平方米水面饲养600头蝌蚪,水深度0.5米,水每2天更换一次;

(3)变态期管理:将达到变态期的幼蛙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池为池塘,栽种睡莲,在睡莲的叶子上投喂幼蛙饲料,每2日投喂一次,每200只青蛙投喂1kg幼蛙饲料;所述幼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鱼骨粉15份,阳起石粉0.5份,壳聚糖1.5份,扁浒苔4份,枝瘤蓠生藻5份,玉米须1.5份;

(4)成蛙管理:幼蛙尾部完全退化25日后,转入成蛙池饲养,成蛙池为池塘,池塘边设有直径1米的圆形进食台,在进食台投喂成蛙饲料,每日投喂一次,每100只青蛙投喂2kg幼蛙饲料,直至长成成品蛙;所述成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牛骨粉25份,豆渣15份,贝壳粉1.5份,马勃4份,石耳1.5份,扫帚菜1.5份。

本实施例的方法饲养的青蛙,成蛙管理阶段的死亡率为0.01%,变态期管理的死亡率为0.5%,成品蛙平均单重75g。

实施例5

一种青蛙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孵化:雌雄种蛙按照1:1的比例养殖在孵化池中,孵化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淤泥,并种植荷花,保持温度在23℃,产卵后,卵移至网箱中恒温孵化,孵化温度为24℃;

(2)蝌蚪管理:将孵化的蝌蚪转移至蝌蚪池,15日龄以内的蝌蚪,投喂揉碎的鸡蛋黄,15日龄以上的蝌蚪投喂水蚤;所述蝌蚪池为水泥池,池底有水草,每平方米水面饲养500头蝌蚪,水深度0.3米,水每2天更换一次;

(3)变态期管理:将达到变态期的幼蛙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池为池塘,栽种睡莲,在睡莲的叶子上投喂幼蛙饲料,每1日投喂一次,每200只青蛙投喂1kg幼蛙饲料;所述幼蛙饲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鱼骨粉10份,壳聚糖1份,扁浒苔3份,枝瘤蓠生藻3份,玉米须1份,猫儿屎1份;

(4)成蛙管理:幼蛙尾部完全退化20日后,转入成蛙池饲养,成蛙池为池塘,池塘边设有直径0.5米的圆形进食台,在进食台投喂成蛙饲料,直至长成成品蛙;所述成蛙饲料为蝇蛆,每100只青蛙投喂2kg蝇蛆。

本实施例的方法饲养的青蛙,成蛙管理阶段的死亡率为0.5%,变态期管理的死亡率为0.01%,成品蛙平均单重74g。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