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蛋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841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园艺;蔬菜的栽培的
技术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高蛋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全,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且含锌量比较高,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人称“增智菇”;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有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能降胆固醇,预防肝脏疾病和肠胃道溃疡,增强机体正气,防病健身;⒊金针菇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生物活性,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利于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生长发育也大有益处,因而有“增智菇”、“一休菇”的美称。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蛋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该一种高蛋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通过有机物炭肥和松树皮做为培育基原料,利用松树皮中较高的N、P、K、Ca和Mg含量,以及稳定的物理特性,分解均匀、缓慢,达到长效施肥地作用;很好的透气性和控制空气、水分的功效以及有机物炭肥富含营养元素N、P、K以及微量元素包括Ca、Mn、S和Fe,能够促进金针菇中含有高蛋白以及Fe元素,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高蛋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利用水稻或小麦秸秆生产的有机物炭肥堆成堆备用;按标准配基料:玉米芯30~35、棉花秸秆30~40、松树皮2~4、棉籽壳15~20、有机物炭肥20~25、麸皮15~20;2)场地选择及菌棚搭建:场地一定要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菌棚搭建长6米,宽3.4米,中间高1.8米,两边高1.6米,中间两排建7层,每层间距27公分,两边建6层,空行留75公分便于采菌;3)遮阴棚建设:用4米高的木头或是钢管做柱子,上面用铁丝固定,用遮阳网盖好,四周离地不高于50公分;4)菌棒制作及流程,拌料,装袋,上灶灭菌,初灶冷却;①按灭菌灶的容量及配方比例计算取各种培养料,将玉米芯、棉花秸秆、松树皮和棉籽壳粉碎后,与炭肥和麸皮混在一起,翻拌2~3遍,在拨水,水拨好后翻2遍至均匀,无成团现象,含水量50~55%/左右;②装袋,装袋要适宜,上下紧松一至,袋子被木屑扎破的要用透明胶补好,拌好的料要在8小时内装完,时间太长就会变酸,变酸后会影响成活率及金针菇产量;③上灶灭菌,菌袋码好后用厚一点的胶纸盖好,上面用遮阳网加固,四周用沙袋压紧,上灶后要猛火上温,4小时内要达到100度,温度达到100度时要稳住48小时后才能停火;5)接种,当菌棒的温度自然冷却至24度以下时就可以开始接种;6)发菌管理,接种完成后至脱袋出菇期间成为发菌期天,7)脱袋上架,脱袋时期掌握好是袋料金针菇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一是把握菌棒菌龄,二是手感菌棒软而有弹性,并有少量菇蕾出现,即可脱袋;脱袋的菌棒就立马上架,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最好,下雨天不能脱袋;8)出菇管理:控制好菌棚类合适的温度,结合补水进行催蕾。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有机物炭肥的制备方法如下:1)收割、打捆:将水稻或小麦秸秆进行收割,然后利用打捆机进行打捆;2)浸渍工序:将打捆好的秸秆放置在污水池、下水道或者生活用水排水沟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48小时;3)炭化:将浸渍的秸秆捆取出后进行晾干,在秸秆捆底部开始不滴水时,将秸秆送入在炭化窑中炭化,炭化具体包括:秸秆和废油料入窑、点火、炭化、烟气净化回收和燃气、木焦油、木醋酸回收储存,所述原料入窑是指将秸秆捆铺设在敞口炭化窑内,在铺设时保证秸秆捆上表面平整,避免出现原料空缺,使秸秆捆填满炭化窑,同时在秸秆捆周围表面上覆盖一层废油料;4)干燥、混合:干燥干馏炭化得到的生物质炭,并将生物质炭粉碎后,混合聚丙烯酰胺和石灰粉投入吸污净化车上的净化原料调配箱中,并通过净化原料调配箱进入化学处理池中净化污水;5)固液分离:将化学处理池中粪便混合物和液体通过固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再将粪便混合物通过烘干,制备成有机物炭肥。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基料的具体成分设置为:玉米芯32、棉花秸秆35、松树皮3、棉籽壳16、有机物炭肥24、麸皮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种高蛋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通过有机物炭肥和松树皮做为培育基原料,利用松树皮中较高的N、P、K、Ca和Mg含量,以及稳定的物理特性,分解均匀、缓慢,达到长效施肥地作用;很好的透气性和控制空气、水分的功效以及有机物炭肥富含营养元素N、P、K以及微量元素包括Ca、Mn、S和Fe,能够促进金针菇中含有高蛋白以及Fe元素,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高蛋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利用水稻或小麦秸秆生产的有机物炭肥堆成堆备用;按标准配基料:玉米芯30~35、棉花秸秆30~40、松树皮2~4、棉籽壳15~20、有机物炭肥20~25、麸皮15~20;2)场地选择及菌棚搭建:场地一定要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菌棚搭建长6米,宽3.4米,中间高1.8米,两边高1.6米,中间两排建7层,每层间距27公分,两边建6层,空行留75公分便于采菌;3)遮阴棚建设:用4米高的木头或是钢管做柱子,上面用铁丝固定,用遮阳网盖好,四周离地不高于50公分;4)菌棒制作及流程,拌料,装袋,上灶灭菌,初灶冷却;①按灭菌灶的容量及配方比例计算取各种培养料,将玉米芯、棉花秸秆、松树皮和棉籽壳粉碎后,与炭肥和麸皮混在一起,翻拌2~3遍,在拨水,水拨好后翻2遍至均匀,无成团现象,含水量50~55%/左右;②装袋,装袋要适宜,上下紧松一至,袋子被木屑扎破的要用透明胶补好,拌好的料要在8小时内装完,时间太长就会变酸,变酸后会影响成活率及金针菇产量;③上灶灭菌,菌袋码好后用厚一点的胶纸盖好,上面用遮阳网加固,四周用沙袋压紧,上灶后要猛火上温,4小时内要达到100度,温度达到100度时要稳住48小时后才能停火;5)接种,当菌棒的温度自然冷却至24度以下时就可以开始接种;6)发菌管理,接种完成后至脱袋出菇期间成为发菌期天,7)脱袋上架,脱袋时期掌握好是袋料金针菇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一是把握菌棒菌龄,二是手感菌棒软而有弹性,并有少量菇蕾出现,即可脱袋;脱袋的菌棒就立马上架,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最好,下雨天不能脱袋;8)出菇管理:控制好菌棚类合适的温度,结合补水进行催蕾。进一步,在步骤1)中,1)收割、打捆:在收割机对水稻或小麦进行收割的同时,通过收割机上打捆机对秸秆打捆,将打捆的秸秆运至废水垃圾处理厂或者废水处理中心。2)浸渍工序:将打捆好的秸秆堆置在丝网箱或者网架中,然后通过吊具将丝网箱或者网架放置在污水池或者排水沟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48小时,浸泡后将丝网箱或者网架拉起来进行晾置0.5小时~1小时,晾干后丝网箱或者网架的重量是浸泡前重量的2倍~3倍。3)炭化:将浸渍的秸秆捆取出后进行晾干,在秸秆捆底部开始不滴水时,将秸秆送入在炭化窑中炭化,炭化具体包括:秸秆和无铅废油料或者乳化液废油入窑、点火、炭化、烟气净化回收和燃气、木焦油、木醋酸回收储存;所述原料入窑是指将秸秆捆铺设在敞口炭化窑内,在铺设时保证秸秆捆上表面平整,避免出现原料空缺,使秸秆捆填满炭化窑,同时在秸秆捆周围表面上覆盖一层废油料,废油料的重量与秸秆捆的重量比设置为1:3~1:5;所述点火是指:先在碎料上表面均匀布等距布设点火位,点火时先点炭化窑靠近炭化窑壁四周部位,点火的同时开启引风机控制炭化窑内的氧气供给量,等四周点火位点燃30~40min后,点燃炭化窑内的点火位,点燃后20~30min后,点燃靠近引风机的点火位,此时全部的点火位全部点燃;所述烟气净化回收和燃气是指:通过调整引风机,将炭化后产生的烟气以10~20m/s的速度由炭化窑的风道依次进入初级净化装置、一级净化回收装置、引风机以及燃气净化回收利用装置;所述燃气、木焦油木醋酸回收储存是指:将炭化后,烟气中夹杂着的木焦油、木醋酸液通过燃气净化回收利用装置进行净化回收,并通过储气罐进行储存备用;4)干燥、混合:干燥干馏炭化得到的生物质炭,并将生物质炭粉碎后,混合聚丙烯酰胺和石灰粉投入吸污净化车上的净化原料调配箱中,并通过净化原料调配箱进入化学处理池中净化污水,本实施例中生物质炭、聚丙烯酰胺和石灰粉的混合比例设置为3~5:4~5:1~2,优选的生物质炭、聚丙烯酰胺和石灰粉的混合比例设置4.5:4:1.5,该混合比例的沉絮粪便污水中的污物效果好,成本低。5)固液分离:将化学处理池中粪便混合物和液体通过固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再将粪便混合物通过烘干,制备成有机物炭肥。用本发明制备的有机物炭肥与秸秆直接碳化的有机物炭肥相比较本发明现有技术炭肥转化量(每吨)600~700kg150~200kg含Ca量(kg)200~500mg0含Fe量(kg)5~10g0含Mn量(kg)20~25mg0含S量(kg)800~1500mg0实施例一:所述基料的具体成分设置为:玉米芯32、棉花秸秆35、松树皮3、棉籽壳16、有机物炭肥24、麸皮18。实施例二:所述基料的具体成分设置为:玉米30、棉花秸秆30、松树皮2、棉籽、有机物炭肥20、麸皮15。实施例三:所述基料的具体成分设置为:玉米35、棉花秸秆40、松树皮4、棉籽壳20、有机物炭肥25、麸皮20。3组实施例培育的金针菇与现有的金针菇相比较起数据如下:现有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蛋白质(100g)7.8g12.6g10.2g11.2g铁(100g)3.2mg8.6mg8.2mg9mg钙(100g)21mg68mg59mg66mg磷(100g)220mg180mg170mg190mg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