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育苗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林木育苗盘只能够培育小型苗木,稍微大些的苗木只能够在地里培育,在移栽的过程中很容易伤根而造成死亡,大大的降低了苗木的成活率,并且浪费了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培育林木幼苗又方便运输,大大的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的林木育苗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林木育苗装置,它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支撑间隔板、运输底板、四只轮子和前挡板;
[0005]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合围成向前开口的U型结构,支撑间隔板将三者合围区域分成上下两部分,支撑间隔板与三者嵌固在一起;
[0006]左侧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横导向槽和一号纵导向槽;
[0007]右侧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二号横导向槽和二号纵导向槽;
[0008]后侧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号横导向槽;
[0009]支撑间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号横导向槽
[00?0] —号横导向槽、二号横导向槽和三号横导向槽处于同一高度,并连通;
[0011]—号纵导向槽和二号纵导向槽位置相对,且通过四号横导向槽相互连通;
[0012]运输底板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四只轮子;
[0013]运输底板依靠四只轮子沿支撑间隔板向U型合围区域内部滑动,且运输底板的左侧边沿一号横导向槽从前至后滑入,运输底板的右侧边沿二号横导向槽从前至后滑入,运输底板的后侧边嵌入三号横导向槽;
[0014]前挡板沿一号纵导向槽和二号纵导向槽从上至下滑入,并且前挡板的下边嵌入四号横导向槽;
[0015]前挡板的内侧壁与运输底板的前侧边紧靠在一起。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林木育苗装置适合中小型林木的育苗,为可拆卸结构,苗木培养完成后,小型运输车将运输底板连同土壤、培养好的幼苗一起运至目的地进行移栽,这种移栽方式不伤根,成活率高,运输底板还可继续使用。这种装置适合运输。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林木育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林木育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图不含运输底板;
[0019]图3是图1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林木育苗装置,它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后侧板3、支撑间隔板4、运输底板5、四只轮子6和前挡板7;
[0021]左侧板1、右侧板2和后侧板3合围成向前开口的U型结构,支撑间隔板4将三者合围区域分成上下两部分,支撑间隔板4与三者嵌固在一起;
[0022]左侧板I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横导向槽1-1和一号纵导向槽1-2;
[0023]右侧板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二号横导向槽2-1和二号纵导向槽2-2;
[0024]后侧板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号横导向槽3-1;
[0025]支撑间隔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号横导向槽4-2
[0026]—号横导向槽1-1、二号横导向槽2-1和三号横导向槽3-1处于同一高度,并连通;
[0027]一号纵导向槽1-2和二号纵导向槽2_2位置相对,且通过四号横导向槽4_2相互连通;
[0028]运输底板5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四只轮子6;
[0029]运输底板5依靠四只轮子6沿支撑间隔板4向U型合围区域内部滑动,且运输底板5的左侧边沿一号横导向槽1-1从前至后滑入,运输底板5的右侧边沿二号横导向槽2-1从前至后滑入,运输底板5的后侧边嵌入三号横导向槽3-1;
[0030]前挡板7沿一号纵导向槽1-2和二号纵导向槽2-2从上至下滑入,并且前挡板7的下边嵌入四号横导向槽4-2;
[0031]前挡板7的内侧壁与运输底板5的前侧边紧靠在一起。
[0032]【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运输底板5设置有一号透水孔5-1;支撑间隔板4上设置有多个二号透水孔4-3。
[0033]用于给土壤浇水时透水用。
[0034]【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或二作进一步说明,支撑间隔板4的前端上表面设置有运输衔接槽4-1,运输搭接板的一端置于运输衔接槽4-1中,运输搭接板的另一端置于车上,且运输搭接板的上表面与支撑间隔板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0035]工作过程:
[0036]将运输底板5滑入左侧板1、右侧板2和后侧板3合围的U型区域内,运输底板5下方的四只轮子6沿支撑间隔板4滑动,即运输底板5是靠支撑间隔板4支撑的。
[0037]再将前挡板7插入,将运输底板5锁住,这样合围区域变成向上开口的箱体结构,在这个空间内,加入土壤,培养林木的育苗。
[0038]当育苗结束,需要移栽时,将小型运输车停在该装置前方,把前挡板7抽出来,将运输搭接板的一端置于运输衔接槽4-1中,运输搭接板的另一端置于车上,使运输搭接板的上表面与支撑间隔板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拉动运输底板5,使运输底板5沿着一号横导向槽1-1、二号横导向槽2-1滑出,并沿着运输搭接板上车,这样,小型运输车将运输底板5连同土壤、培养好的幼苗一起运至目的地进行移栽,这种移栽方式不伤根,成活率高,运输底板5还可继续使用。适用于中大型林木育苗。
[0039]【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三作进一步说明,运输衔接槽4-1的宽度大于两只轮子6的横向间隔。
[0040]本实施方式的这种设置保证了,所有的轮子6都能从运输搭接板上经过。
[0041]【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至四任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前挡板7的上端设置有挡杆7-1,挡杆7-1的左右两侧伸出,并压在左侧板I和右侧板2上面。
[0042]本实施方式这种设置方式在抽出前挡板7时有把手可抓,便于操作。
【主权项】
1.林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侧板(I)、右侧板(2)、后侧板(3)、支撑间隔板(4)、运输底板(5)、四只轮子(6)和前挡板(7); 左侧板(I)、右侧板⑵和后侧板⑶合围成向前开□的U型结构,支撑间隔板⑷将三者合围区域分成上下两部分,支撑间隔板(4)与三者嵌固在一起; 左侧板(I)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号横导向槽(1-1)和一号纵导向槽(1-2); 右侧板(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二号横导向槽(2-1)和二号纵导向槽(2-2); 后侧板(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号横导向槽(3-1); 支撑间隔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四号横导向槽(4-2) 一号横导向槽(1-1)、二号横导向槽(2-1)和三号横导向槽(3-1)处于同一高度,并连通; 一号纵导向槽(1-2)和二号纵导向槽(2-2)位置相对,且通过四号横导向槽(4-2)相互连通; 运输底板(5)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四只轮子(6); 运输底板(5)依靠四只轮子(6)沿支撑间隔板(4)向U型合围区域内部滑动,且运输底板(5)的左侧边沿一号横导向槽(1-1)从前至后滑入,运输底板(5)的右侧边沿二号横导向槽(2-1)从前至后滑入,运输底板(5)的后侧边嵌入三号横导向槽(3-1); 前挡板(7)沿一号纵导向槽(1-2)和二号纵导向槽(2-2)从上至下滑入,并且前挡板(7)的下边嵌入四号横导向槽(4-2); 前挡板(7)的内侧壁与运输底板(5)的前侧边紧靠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林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输底板(5)设置有一号透水孔(5-1);支撑间隔板(4)上设置有多个二号透水孔(4-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林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间隔板(4)的前端上表面设置有运输衔接槽(4-1),运输搭接板的一端置于运输衔接槽(4-1)中,运输搭接板的另一端置于车上,且运输搭接板的上表面与支撑间隔板(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林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输衔接槽(4-1)的宽度大于两只轮子(6)的横向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林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挡板(7)的上端设置有挡杆(7-1),挡杆(7-1)的左右两侧伸出,并压在左侧板(I)和右侧板(2)上面。
【专利摘要】林木育苗装置,属于育苗领域,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既能够培育林木幼苗又方便运输,大大的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的林木育苗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支撑间隔板、运输底板、四只轮子和前挡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合围成向前开口的U型结构,支撑间隔板将三者合围区域分成上下两部分,支撑间隔板与三者嵌固在一起;运输底板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四只轮子;运输底板依靠四只轮子沿支撑间隔板向U型合围区域内部滑动,前挡板从上至下插入;前挡板的内侧壁与运输底板的前侧边紧靠在一起。为可拆卸结构,苗木培养完成后,小型运输车将运输底板连同土壤、培养好的幼苗一起运至目的地进行移栽。
【IPC分类】A01G17/00, A01G9/10
【公开号】CN205385741
【申请号】CN201620217312
【发明人】张华艳, 郭立新, 王崴, 刘新博, 杨晓龙, 秦青
【申请人】张华艳
【公开日】2016年7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