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291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苗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水稻育苗盘。



背景技术:

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繁多,传统的水稻育苗方式是将种子浸泡至开始发芽后,撒入育苗田里,通过施肥,田间管理来育苗,由于前期在外界出芽生长,外界的恶劣环境对种子出芽后的水稻苗很脆弱,很容易死亡,导致秧苗不能茁壮生长,而且外界的土地在种植之后雨水的滋润下,很容易导致土地板实,土壤内的氧气非常少,不利于秧苗根系吸收氧气,导致根系吸收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秧苗长势差,影响后期的长势。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

目前,在水稻的栽培工作中,育苗盘已经成为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育苗,还能够兼做搬运种苗的承载工具。有的育苗穴盘由于透气透水性差,在育苗过程中容易导致水积累在育苗盘底部,不易于作物的生长;有的育苗盘由于是整体网格状,搬运过程不便,距离是固定的,不便于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透水透气性好、便于调整育苗杯的距离和便于运输的组合式水稻育苗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水稻育苗盘,包括盘架、育苗杯和隔条,所述盘架的周边四个对角处设有凹孔;每个所述凹孔的背面均设有支撑柱;所述盘架上设有卡槽;所述隔条两端均设有固定孔;所述隔条固定连接在所述盘架上,所述隔条与隔条之间组成滑动卡槽;所述育苗杯的杯口处设有挂钩,所述挂钩上设有凹槽;所述育苗杯内部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上部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育苗杯底部设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顶部设有漏水网;所述育苗杯置于所述滑动卡槽内,所述育苗杯的挂钩能在所述滑动卡槽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隔条与所述盘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样方便隔条与盘架的拆卸。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圆柱形或者梯形,便于放置漏水网,多余的水分便于排出育苗杯。

优选地,所述凸台的高度为所述育苗杯高度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保证育苗杯底部三分之一处随时有水,利于持续供给给幼苗。

作为优选,所述育苗杯底部设有加厚膜,这样能提高育苗杯的强度,使育苗杯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圆台形状,底部小、上部大,便于卡在所述凹孔内,稳固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盘架的四个对角处设有凹孔;每个所述凹孔的背面均设有支撑柱,因此,在运输或者空间有限的场地进行育苗时,将4个支撑柱,分别对接插入所述凹孔内,摞起堆放;或者可直接堆叠运输,方便运输,又节省空间,并且在运输过程不易伤根;2、由于育苗杯内部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上部与所述凹槽连接,在平时进行浇水或者补充营养液时候,水或者营养液直接由由凹槽进入育苗杯,然后从引流槽进入杯底,多余的水由突起部顶部设有漏水网流出;突起部可以在育苗杯底部撑起一定的空间,便于空气流通,利于根部吸收氧气;3、隔条与隔条之间组成滑动卡槽便于放置育苗杯,育苗杯的挂钩能在所述滑动卡槽上滑动,便于调整育苗杯与育苗杯之间的距离,特别适合于小规模实验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盘架和隔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隔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育苗杯;

图7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的多个盘体摞起使用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7所示,一种组合式水稻育苗盘,特别是用于小规模实验用。它包括盘架1、育苗杯2和隔条3,所述盘架1的周边四个对角处设有凹孔4;每个所述凹孔4的背面均设有支撑柱5;该支撑柱5为圆台形状,底部小、上部大,这样便于卡在所述凹4孔内,稳固性较好;当然凹孔4的形状也和支撑柱5的对应;在所述盘架1上设有卡槽6;所述隔条3两端均设有固定孔31;所述隔条3固定连接在所述盘架1上,所述隔条3与隔条3之间组成滑动卡槽7;所述育苗杯2的杯口处设有挂钩21,所述挂钩21上设有凹槽23;所述育苗杯2内部设有引流槽24;所述引流槽24的上部与所述凹槽23连接;所述育苗杯2底部设有突起部25,所述突起部25顶部设有漏水网26;所述育苗杯2置于所述滑动卡槽7内,所述育苗杯2的挂钩21能在所述滑动卡槽7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取出盘架1、育苗杯2和隔条3,将隔条3的固定孔31与盘架1上的卡槽6对接采用螺钉固定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盘体;隔条3与隔条3之间组成滑动卡槽7,然后将基质装入育苗杯2内,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将育苗杯2放入滑动卡槽7内,育苗杯2的挂钩21就卡在滑动卡槽7上,根据距离调整育苗杯2与育苗杯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实现整个育苗过程。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盘架1的四个对角处设有凹孔4;每个所述凹孔4的背面均设有支撑柱5,因此,在运输或者空间有限的场地进行育苗时,将4个支撑柱5,分别对接插入所述凹孔4内,摞起堆放;或者可直接堆叠运输,方便运输,又节省空间,并且在运输过程不易伤根;并且育苗杯2内部设有引流槽24;所述引流槽24的上部与所述凹槽23连接,在平时进行浇水或者补充营养液时候,水或者营养液直接由由凹槽23进入育苗杯2,然后从引流槽24进入杯底,多余的水由突起部25顶部设有漏水网26流出;突起部25可以在育苗杯2底部撑起一定的空间,便于空气流通,利于根部吸收氧气;隔条3与隔条3之间组成滑动卡槽7便于放置育苗杯2,育苗杯2的挂钩21能在所述滑动卡槽7上滑动,便于调整育苗杯2与育苗杯2之间的距离,特别适合于小规模实验用。

为了便于放置漏水网26,多余的水分便于排出育苗杯2,将所述突起部25设计为圆柱形或者梯形,所述突起部25的高度为所述育苗杯2高度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保证育苗杯2底部三分之一处随时有水,利于持续供给给幼苗。

为了提高育苗杯2的强度,使育苗杯2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在所述育苗杯2底部设有加厚膜8。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