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845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包括机架、施肥装置、泥浆装置、播种装置及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部安装施肥装置、泥浆装置、播种装置及传动机构,机架下部安装变速箱、行走轮和扶手,所述的施肥装置由施肥转子、刷子和施肥斗构成,并装在机架前端上,所述的泥浆装置由泥浆斗、打浆轴、控制开关构成,并装在机架中部上,所述的播种装置由播种转子轴和种子斗构成,并装在机架中部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轻便,成本低,标准谷芽播种,成秧率高,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专利说明】
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机领域,尤其是一种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播种机都是碎土种谷播种机,以工厂育秧使用为主;其核心技术是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覆土,播种、洒水,然后采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加温快速催芽及出苗;具体为取土碎土过筛—配床土—种子处理—流水线安装—装土—洒水消毒—播种—覆盖表土—摆盘—秧苗管理—运秧机插等十二道工序。虽然有育秧集约化程度高、受外界气候影响小、秧苗生长易控制等优势,但其建设育秧工厂投入大、作业规模有限、育秧营养土难解决、秧苗素质差、中间环节复杂、费用大等高运作成本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难以大面积推广。
[0003]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简化了播种育秧操作程序,机到田边,田中取泥,摆盘填浆,自动播种,将施肥、消毒、填浆、播种、压种等复杂的播种工序一次成型,田中育秧;免除了取土碎土、筛土、覆土、洒水、运输、消毒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泥浆杂物过筛、播芽谷机械化;播种的精确度均匀度达到国家机插秧标准;标准谷芽播种,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成秧率,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技术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标准谷芽播种、成秧率高、提高工作效率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
[0005]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6]1、一种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包括机架、施肥装置、泥浆装置、泥浆装置、播种装置及传动机构,机架下部安装变速箱、行走轮和扶手,所述的施肥装置由施肥转子、刷子和施肥斗构成,并装在机架前端上,所述的泥浆装置由泥浆斗、打浆轴、控制开关构成,并装在机架中部上,所述的播种装置由播种转子轴和种子斗构成,并装在机架中部上,所述的传动机构由电机输出轴上的双皮带轮一路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I,传动轴I另一端通过皮带连接变速箱的皮带轮,双皮带轮另一路通过皮带连接打浆轴的大皮带轮I,打浆轴另一端小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Π的大皮带轮Π,传动轴Π另一端齿轮I通过链条I连接输送轴I的齿轮π,输送轴I另一端齿轮m通过链条π连接施肥转子的齿轮IV,施肥转子另一端齿轮V通过链条m连接施肥搅拌轴齿轮VI,输送轴I通过输送带连接输送轴π,输送轴π的齿轮w通过链条IV连接播种转子轴的齿轮νπι带动播种转子转动播种。
[0007]2、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其中,所述施肥装置的施肥转子上均布设有施肥槽。
[0008]3、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其中,所述泥浆装置的打浆轴上均布设有叶片行碎泥。
[0009]4、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所述播种装置的播种转子上均布设有凹槽,凹槽内均布设有凹窝放置种子。
[0010]5、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其中,所述传动机构的输送轴Π通过输送带连接输送轴m,输送带之间设有2条支承转轴,支承秧盘在输送带上的压力。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轻便,成本低,标准谷芽播种,成秧率高,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0012]【附图说明】
: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斗结构主视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斗结构立体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施肥转子主视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泥浆斗结构主视图,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泥浆斗结构立体图,
[0021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打浆轴主视图,
[00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种子斗结构主视图,
[00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种子斗结构立体图,
[002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播种转子主视图。
[0025]在图1?图12中,扶手(I)、齿轮IV(2)、施肥斗(3)、电机(4)、泥浆斗(5)、种子斗
(6)、播种转子(7)、支承转轴(8)、输送轴ΠΚ9)、输送带(10)、机架(11)、输送轴Π (12)、控制开关(13)、行走轮(14)、变速箱(15)、皮带轮(16)、大皮带轮I (17)、链条Π( 18)、齿轮ΙΠ
(19)、大皮带轮Π (20)、双皮带轮(21)、传动轴Π (22)、齿轮1(23)、施肥搅拌轴齿轮VK24)、链条ΠΚ25)、齿轮V (26)、施肥转子(27)、齿轮Π (28)、输送轴I (29)、链条1(30)、传动轴I
(31)、齿轮/1(32)、链条1¥(33)、播种转子轴(34)、齿轮砸(35)、施肥转子轴(36)、施肥槽
(37)、打浆轴(38)、固定架(39)、叶片(40)、凹槽(41)、凹窝(42)。
[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0028]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包括机架、施肥装置、泥浆装置、播种装置及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的机架11上部安装施肥装置、泥浆装置、播种装置及传动机构,机架11下部安装变速箱15、行走轮14和扶手I,所述的施肥装置由施肥转子27、刷子和施肥斗3构成,施肥转子27上均布设有施肥槽37,并装在机架11前端上,所述的泥浆装置由泥浆斗5、打浆轴38、控制开关13构成,打浆轴38上均布设有叶片40碎泥,并装在机架11中部上,所述的播种装置由播种转子轴34和种子斗6构成,播种转子7上均布设有凹槽41,凹槽41内均布设有凹窝42放置种子,并装在机架11中部上,所述的传动机构由电机4输出轴上的双皮带轮21—路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131,传动轴131另一端通过皮带连接变速箱15的皮带轮16,双皮带轮21另一路通过皮带连接打浆轴38的大皮带轮117,打浆轴38另一端小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Π 22的大皮带轮Π 20,传动轴Π 22另一端齿轮123通过链条130连接输送轴129的齿轮Π 28,输送轴129另一端齿轮ΙΠ19通过链条Π 18连接施肥转子27的齿轮IV2,施肥转子27另一端齿轮V26通过链条ΙΠ25连接施肥搅拌轴齿轮VI24,输送轴129通过输送带10连接输送轴Π 12,输送轴Π 12的齿轮VII32通过链条IV33连接播种转子轴34的齿轮VI35带动播种转子7转动播种;所述传动机构的输送轴Π 12通过输送带10连接输送轴ΙΠ9,输送带10之间设有2条支承转轴8,支承秧盘在输送带10上的压力。
[0029]工作原理:播种时将播种机开到田中适当的位置,把壮秧剂放入施肥斗3,泥浆放入泥浆斗5,谷芽放入种子斗6,启动电机4,调好播种速度为600-800块/小时,然后将秧盘放置输送带10上,经施肥斗3施肥消毒后送到泥浆斗5进行填浆再送到种子斗6播种压种一次成型,然后把秧盘放置田中育秧。
[0030]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简化了播种育秧操作程序,播种的精确度均匀度达到国家机插秧标准;标准谷芽播种,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成秧率,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技术奠定了基础。
【主权项】
1.一种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包括机架、施肥装置、泥浆装置、播种装置及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1)上部安装施肥装置、泥浆装置、播种装置及传动机构,机架(11)下部安装变速箱(15)、行走轮(14)和扶手(I),所述的施肥装置由施肥转子(27)、刷子和施肥斗(3)构成,并装在机架(11)前端上,所述的泥浆装置由泥浆斗(5)、打浆轴(38)、控制开关(13)构成,并装在机架(11)中部上,所述的播种装置由播种转子轴(34)和种子斗(6)构成,并装在机架(11)中部上,所述的传动机构由电机(4)输出轴上的双皮带轮(21)—路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1(31),传动轴1(31)另一端通过皮带连接变速箱(15)的皮带轮(16),双皮带轮(21)另一路通过皮带连接打浆轴(38)的大皮带轮1(17),打浆轴(38)另一端小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Π (22)的大皮带轮Π (20),传动轴Π (22)另一端齿轮I(23)通过链条1(30)连接输送轴1(29)的齿轮Π (28),输送轴1(29)另一端齿轮ΠΚ19)通过链条Π (18)连接施肥转子(27)的齿轮IV(2),施肥转子(27)另一端齿轮V (26)通过链条ΠΚ25)连接施肥搅拌轴齿轮VK 24),输送轴I (29)通过输送带(10)连接输送轴Π( 12),输送轴Π( 12)的齿轮VIK 32)通过链条IV( 33)连接播种转子轴(34)的齿轮ΥΠΚ 35)带动播种转子(7)转动播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装置的施肥转子(27)上均布设有施肥槽(37)。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装置的打浆轴(38)上均布设有叶片(40)碎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装置的播种转子(7)上均布设有凹槽(41),凹槽(41)内均布设有凹窝(42)放置种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浆泥芽谷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送轴Π(12)通过输送带(10)连接输送轴ΠΚ9),输送带(10)之间设有2条支承转轴(8),支承秧盘在输送带(10)上的压力。
【文档编号】A01C7/06GK205726991SQ201620519234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日
【发明人】罗学夫, 洪德河, 古彪, 蓝廷芳, 罗元
【申请人】广西玉林市树锋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