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至少包括电机、传动带、钻筒、管道、上腔体、下腔体以及推进设备,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带动钻筒旋转,所述钻筒顶端通过轴承与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管道另一端与上腔体连接,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固定连接,且钻筒、管道、上腔体、下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腔体顶端且凸出顶端设有推进设备;该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下腔体内用于放置培育土壤以及肥料,该设备通过钻筒进行打孔,且将钻出的泥土通过管道进入上腔体,通过推进设备将苗木以及土壤肥料等推入钻筒钻出的孔内,且钻出的泥土封在培育土壤之上,进行保湿,解决了现有的扦插设备均为挤压泥土而进行打孔的现象以及扦插后不实施保湿措施的问题,提高扦插的存活率。
【专利说明】
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扦插设备,具体为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属于植物栽培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红豆树,(拉丁文名:0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属豆科、红豆属。又名:何氏红豆、鄂西红豆、江阴红豆。因种子皮色鲜红而得名。是常绿或落叶乔木,高20米以上,胸径可达I米;幼树树皮灰绿色,具灰白色皮孔,老树皮暗灰褐色;小枝绿色,无色。为国家Π级重点保护被子植物野生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理气,通经。主治疝气,腹痛,血滞,闭经。
[0003]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顺应它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0004]红豆树的常规育苗方式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但由于红豆树开花较迟且不稳定,一般35年才开花结果,50年以后才进入结果盛期,因此种子来源和种子数量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采用的是常规扦插繁殖,但现有的扦插设备均为挤压泥土进行打孔,使孔周围的泥土硬且密,导致扦插的存在成活率低,且现有的扦插设备在扦插后不实施保湿措施,使扦插后水分大量蒸发,进一步导致前插的存在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至少包括电机、传动带、钻筒、管道、上腔体、下腔体以及推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带动钻筒旋转,所述钻筒顶端通过轴承与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管道另一端与上腔体连接,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固定连接,且钻筒、管道、上腔体、下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腔体顶端且凸出顶端设有推进设备。
[0007]优选的,所述钻筒还设有桨叶、钻牙以及钻齿,桨叶螺旋与钻筒内壁固定连接,钻牙均匀设在钻筒外壁,钻齿均匀固定在钻筒底部,且钻齿设有2-6个。
[0008]优选的,所述上腔体顶部设有端盖,且端盖通过合页与上腔体外壁连接,端盖中间部位设有一圆孔。
[0009]优选的,所述下腔体下端设有封盖,下腔体下部设有与封盖相对应缺口,封盖通过缺口实现封口、开口。
[0010]优选的,所述推进设备包括顶板、把手、推进杆、复位弹簧以及推压板,把手位于顶板上,推进杆对称设有两个,推进杆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下端穿过端盖与推压板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套在推进杆上,且复位弹簧处于端盖与顶板之间,所述推压板中间部位设有一圆孔。[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下腔体内用于放置培育土壤以及肥料,该设备通过钻筒进行打孔,且将钻出的泥土通过管道进入上腔体,通过推进设备将苗木以及土壤肥料等推入钻筒钻出的孔内,且钻出的泥土封在培育土壤之上,进行保湿,解决了现有的扦插设备均为挤压泥土而进行打孔的现象以及扦插后不实施保湿措施的问题,提高扦插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不意图;
[0013]图中:1、电机,2、传动带,3、钻筒,4、管道,5、上腔体,6、下腔体,7、推进设备,31、桨叶,32、钻牙,33、钻齿,51、端盖,61、封盖,71、顶板,72、把手,73、推进杆,74、复位弹簧,75、
推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至少包括电机1、传动带2、钻筒3、管道4、上腔体5、下腔体6以及推进设备7,所述电机I通过传动带2带动钻筒3旋转,所述钻筒3顶端通过轴承与管道4 一端连接,所述管道4另一端与上腔体5连接,所述上腔体5与下腔体6固定连接,且钻筒3、管道4、上腔体5、下腔体6相互连通,所述上腔体5顶端且凸出顶端设有推进设备7 ο
[0016]所述钻筒3还设有桨叶31、钻牙32以及钻齿33,桨叶31螺旋与钻筒3内壁固定连接,钻牙32均匀设在钻筒3外壁,钻齿33均匀固定在钻筒3底部,且钻齿3设有2-6个,钻齿33用于破碎泥土,进行钻孔,桨叶31用于将钻齿33钻出的泥土传送到上腔体5内,钻牙32用于破碎孔周围的泥土,防止在钻齿33钻孔时对周围泥土造成挤压,使周围泥土变硬的情况。
[0017]所述上腔体5顶部设有端盖51,且端盖51通过合页与上腔体5外壁连接,端盖51中间部位设有一圆孔,端盖51可打开,用于放置苗木、苗木培育土等。
[0018]所述下腔体6下端设有封盖61,下腔体6下部设有与封盖61相对应缺口,封盖61通过缺口实现封口、开口,当封口时苗木在上下腔体内,当开口时,苗木通过自身以及苗木培养土的重力掉入钻筒3打的孔内,若自身重力无法掉落,则使用推进设备7进行辅助推进掉落。
[0019]所述推进设备7包括顶板71、把手72、推进杆73、复位弹簧74以及推压板75,把手位72于顶板71上,推进杆73对称设有两个,推进杆73上端与顶板71固定连接,下端穿过端盖51与推压板75固定连接,复位弹簧74套在推进杆73上,且复位弹簧74处于端盖51与顶板71之间,所述推压板75中间部位设有一圆孔。
[0020]该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下腔体6内用于放置培育土壤以及肥料,该设备通过钻筒3进行打孔,且将钻出的泥土通过管道4进入上腔体5,通过推进设备7将苗木以及土壤肥料等推入钻筒3钻出的孔内,且钻出的泥土封在培育土壤之上,进行保湿,解决了现有的扦插设备均为挤压泥土而进行打孔的现象以及扦插后不实施保湿措施的问题,提高扦插的存活率。
[00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至少包括电机、传动带、钻筒、管道、上腔体、下腔体以及推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带动钻筒旋转,所述钻筒顶端通过轴承与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管道另一端与上腔体连接,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固定连接,且钻筒、管道、上腔体、下腔体相互连通,所述上腔体顶端且凸出顶端设有推进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钻筒还设有桨叶、钻牙以及钻齿,桨叶螺旋与钻筒内壁固定连接,钻牙均匀设在钻筒外壁,钻齿均匀固定在钻筒底部,且钻齿设有2-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顶部设有端盖,且端盖通过合页与上腔体外壁连接,端盖中间部位设有一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下端设有封盖,下腔体下部设有与封盖相对应缺口,封盖通过缺口实现封口、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树苗木扦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设备包括顶板、把手、推进杆、复位弹簧以及推压板,把手位于顶板上,推进杆对称设有两个,推进杆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下端穿过端盖与推压板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套在推进杆上,且复位弹簧处于端盖与顶板之间,所述推压板中间部位设有一圆孔。
【文档编号】A01G1/00GK205727165SQ201620717834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7月9日
【发明人】彭东翔, 彭彪, 阮宜瑶, 阮宜焕, 刘春雷
【申请人】宁德市绿宝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