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268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该玉米收割机具有:剥皮装置,剥除玉米穗状体的皮;以及残秆处理装置,对农田的残秆进行切断处理。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玉米收割机,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具有对收割的玉米穗状体的皮进行剥除的剥皮装置,并且,在剥皮装置的下侧具有残秆处理装置。

就上述玉米收割机而言,有时,在剥皮装置中产生的夹杂物掉落并堆积在残秆处理装置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5-181388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希望能够防止在剥皮装置中产生的夹杂物堆积在残秆处理装置上。(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剥皮装置,对收割的玉米穗状体的皮进行剥除;

残秆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剥皮装置的下侧,对残留在农田的残秆进行切断处理;

引导体,将在所述剥皮装置中产生的夹杂物向所述残秆处理装置的前方流动引导;

发动机,位于俯视时相对于所述引导体的与所述剥皮装置相反的一侧;以及

分隔部,位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引导体之间,

所述引导体具有底部和两侧壁部,

在所述两侧壁部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具有上侧板状部,

所述上侧板状部由弹性体构成,并且,向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弯曲并与所述分隔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剥皮装置中产生的夹杂物由引导体流动引导至残秆处理装置的前方。欲向发动机飞散的夹杂物被分隔部阻挡。并且,就引导体而言,两侧壁部的上侧板状部产生弹性变形并向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弯曲并与分隔部接触。因此,即使引导体摆动,也因弹性恢复力的作用而能够保持追随并接触分隔部的状态,因而,在引导体与分隔部之间不易产生间隙,能够防止夹杂物泄漏。

因此,能够将在剥皮装置中产生的夹杂物可靠地流动引导至残秆处理装置的前方。由此,能够防止夹杂物堆积在残秆处理装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底部与所述两侧壁部分体构成,

在所述两侧壁部的位于所述底部侧的端缘部具有下侧板状部,

所述下侧板状部由弹性体构成,并且,向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弯曲并进入所述底部与所述残秆处理装置的上部之间,

所述两侧壁部、所述上侧板状部和所述下侧板状部由一张板部件构成。

根据该结构,两侧壁部、上侧板状部以及下侧板状部由作为弹性体的一张板部件构成。并且,该板部件与底部分体构成。结果是,成形的部件形状较为简单,易于制造。而且,由于下侧板状部进入底部和残秆处理装置的上部之间,因此,能够利用底部以简单的结构防止下侧板状部上翘。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剥皮装置配置在机体框架的上侧,并且,支承在所述机体框架,

所述机体框架具有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框架,

在左右一对所述主框架具有从左右一对所述主框架向斜下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支承部件,

所述残秆处理装置配置在所述机体框架的下侧,并且,支承在左右一对所述支承部件,

所述引导体经过左右一对所述主框架之间以及左右一对所述支承部件之间。

根据该结构,引导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通过位于上侧的左右一对主框架和位于下侧的左右一对支承部件,稳定地支承在上下2个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底部由弹性体构成,

在所述底部的中途部的背面附近,具有向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

根据该结构,当流动引导夹杂物时,即使作为弹性体的引导体的底部摆动,也会受到设置在背面附近的棒状部件的阻挡,从而能够防止引导体进行较大的摆动从而导致姿势不稳定。背面是指,相对于流动引导夹杂物的引导面位于相反侧即背面侧的面。

就底部始终与棒状部件接触的结构而言,底部在与棒状部件接触的部位弯折从而形成凹部,从而可能导致夹杂物堆积等问题。根据该结构,由于棒状部件与底部的背面之间空出间隔,因此,不会导致底部弯折并堆积夹杂物,能够良好地发挥引导作用。而且,由于底部与棒状部件仅稍稍分离,因此,在棒状部件与底部接触时,给底部施加较轻的敲击,通过该振动使附着在底部的夹杂物滑落。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底部由弹性体构成,

所述玉米收割机还具有棒状部件,所述棒状部件在接触所述底部的中途部的背面的状态下,向机体左右方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当流动引导夹杂物时,即使作为弹性体的引导体的底部摆动,背面也会受到棒状部件的阻挡,从而能够防止引导体进行较大的摆动从而导致姿势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玉米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表示引导体的安装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表示引导体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引导体的安装状态的简化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体框架

1a:主框架

4:剥皮装置

7:发动机

10:残秆处理装置

15:支承部件

18:引导体

18a:底部

18a1:背面

18b:两侧壁部

18b1:上侧板状部

18b2:下侧板状部

19:分隔部

20:棒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图1和图2的符号F所示的方向为“前”,符号B所示的方向为“后”,符号U所示的方向为“上”,符号D所示的方向为“下”。

(玉米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玉米收割机具有:机体框架1,支承整个机体;收割装置2,收割玉米穗状体;进料器3,将玉米穗状体向后方搬运;剥皮装置4,对收割的玉米穗状体的皮进行剥除;存储箱5,存储剥皮后的玉米;带驾驶室的驾驶部6;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7;左右一对行驶驱动用的前轮8;左右一对转向操作用的后轮9;以及对农田的残秆进行切断处理的残秆处理装置10等。

剥皮装置4具有剥皮处理部11和摆动分选处理部12。摆动分选处理部12被设置成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在摆动分选处理部12的下方具有回收容器13。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承剥皮装置4的剥皮框架体14立设在机体框架1。也就是说,剥皮装置4配置在机体框架1的上侧,并且,经由剥皮框架体14支承在机体框架1。

如图1和图3所示,机体框架1具有向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框架1a。从左右一对主框架1a的机体前部侧的中途部向斜下方延伸设置有左右一对支承部件15。残秆处理装置10配置在机体框架1的下侧,并且,被左右一对支承部件15支承。

支承部件15具有上下一对支承臂15a。就一对支承臂15a而言,前部侧以绕横轴心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支点托架16,后部侧连结在残秆处理装置10。在支承臂15a相对于残秆处理装置10的连结部位,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加强部件17。

因此,残秆处理装置10设置在剥皮装置4的下侧,并且,经由支承部件15以上下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机体框架1。并且,残秆处理装置10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进行升降。

收割装置2从植立于农田的玉米植物体上收割玉米穗状体。收割的玉米穗状体通过进料器3移送至剥皮装置4。残留在农田的残秆通过残秆处理装置10进行切断处理。移送至剥皮装置4的玉米穗状体通过剥皮处理部11进行剥皮处理后,存储在存储箱5中。

通过剥皮处理部11的剥皮处理,产生皮、叶和种子粒等混合物。该混合物从剥皮处理部11掉落到下方,被摆动分选处理部12承接。

在摆动分选处理部12,对上述混合物进行摆动分选。通过该摆动分选,仅使混合物中的种子粒掉落下方。掉落至下方的种子粒被回收容器13承接。并且,取出种子粒后的混合物作为夹杂物,沿着摆动分选处理部12的倾斜被送至前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摆动分选处理部12的前方,设有将夹杂物向残秆处理装置10的前方流动引导的引导体18。如图2和图3所示,引导体18经过剥皮框架体14的内部空间。并且,引导体18经过左右一对主框架1a之间以及左右一对支承部件15之间。

夹杂物通过引导体18滑落至残秆处理装置10的前方的地面。并且,滑落至地面的夹杂物通过残秆处理装置10进行切断处理。

(引导体的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引导体18具有底部18a和两侧壁部18b。并且,底部18a和两侧壁部18b分体构成。底部18a和两侧壁部18b例如为由橡胶板、软质的树脂材料等构成的板状的弹性体。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侧壁部18b支承在剥皮框架体14。详细说明如下,剥皮框架体14具有支架14b。并且,两侧壁部18b的上部通过螺栓14a连结在支架14b。也就是说,两侧壁部18b的上部支承在剥皮框架体14。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发动机7配置在引导体18的机体前部侧,即配置在俯视时相对于引导体18的与剥皮装置4相反的一侧。在发动机7与引导体18之间,设有纵壁状的分隔部19。并且,两侧壁部18b封堵底部18a和分隔部19之间的空间的侧方。分隔部19设置成下端侧部分越靠近下侧越位于前侧的倾斜姿势,形成为从侧面观察时大致呈L字形。

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两侧壁部18b的与底部18a相反的一侧(前侧)的端缘部,具有上侧板状部18b1。上侧板状部18b1向底部18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弯曲,并接触分隔部19。并且,在两侧壁部18b的位于底部侧(后侧)的端缘部,具有下侧板状部18b2。下侧板状部18b2向底部18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弯曲,如图2所示,进入底部18a和残秆处理装置10的上部之间。并且,即使引导体18摆动,也因弹性恢复力的作用而能够保持追随并接触分隔部19的状态,因此,在引导体18和分隔部19之间不易产生间隙,能够防止夹杂物泄漏。

上侧板状部18b1通过与分隔部19接触而受到分隔部19的阻挡,并向底部18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弯曲。下侧板状部18b2通过与残秆处理装置10接触而受到残秆处理装置10的阻挡,并向底部18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弯曲。此时,通过大致呈三角形的加强部件17,能够将下侧板状部18b2引导成平缓且顺利地弯曲的状态。

上侧板状部18b1和下侧板状部18b2均向底部18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即机体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弯曲。两侧壁部18b、上侧板状部18b1和下侧板状部18b2由作为弹性体的一张平板状的板部件构成。并且,在组装时,当插入引导体18时,引导体18通过与分隔部19和残秆处理装置10接触而弯曲。

如图2和图3所示,底部18a的上端部通过螺栓12a连结在摆动分选处理部12的前端部。底部18a的下部未被连结而呈自由状态,并与下侧板状部18b2的上侧重叠。底部18a沿着流动引导方向形成为比两侧壁部18b长的形状,从而使夹杂物在底部18a的比两侧壁部18b长的部分易于向左右扩散。

还具有棒状部件20,棒状部件20在与底部18a的中途部的背面接触的状态下向机体左右方向延伸。棒状部件20通过将棒状体弯折成俯视时大致呈U字形的方式构成,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20a一体连结在一对主框架1a的内表面侧。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中间部20b与底部18a的中途部的背面18a1接触。背面18a1是指,相对于流动引导夹杂物的引导面18a2位于相反侧即背面侧的面。

在底部18a的下端部具有施加向下的拉伸力的加重部件21,从而使底部18a不会因随着摆动分选处理部12的摆动产生的振动而弯折,而形成光滑的流动引导面。

(其他实施方式)

下面,对在实施方式中加以变更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以及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能够选择性地进行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内容。

(1)上侧板状部18b1也可以与两侧壁部18b分体构成。并且,也可以使两侧壁部18b由金属材料或硬质树脂等坚硬的板体构成,使上侧板状部18b1由与两侧壁部18b分体的弹性体构成。

(2)下侧板状部18b2也可以与两侧壁部18b分体构成。并且,也可以使两侧壁部18b由金属材料或硬质树脂等坚硬的板体构成,使下侧板状部18b2由与两侧壁部18b分体的弹性体构成。

(3)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即左右一对支承部件15分别位于比左右一对主框架1a偏靠机体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并且,引导体18形成为在从机体正面观察时呈下端变窄的形状。

(4)两侧壁部18b的位于底部侧的端缘部也可以位于底部18a之上。

(5)底部18a和两侧壁部18b也可以一体形成。

(6)棒状部件20也可以设置成在底部18a的中途部的背面18a1附近与背面18a1分离的状态。并且,也可以不具有棒状部件2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具有剥除玉米穗状体的皮的剥皮装置和对农田的残秆进行切断处理的残秆处理装置的玉米收割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