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0735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属于农用大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黑龙江省地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大地结冻深度一般都在1.5~2.0米之间,而且结冻期大都在四个月以上。多年来这里的农用大棚冬季普遍使用燃煤来增加大棚内的温度,燃煤采暖费用过高,即使大棚内的温度合适,但大棚内的土壤温度达不到作物生长要求,难以正常生产。例如:哈尔滨、佳木斯等地,一般一亩规模的温室大棚,冬季一个采暖周期至少要消耗燃煤15~16吨,采暖效果还不理想,而且炉灰难以处理,造成的空气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近年出现的供北方使用的免供暖农用大棚,在节能环保方面、在棚内温度的提升方面都达到了满意的技术效果。但在太阳能的利用和土地的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在太阳能的利用和土地的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开发。进而提供一种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包括:前地下保温墙体、大棚前墙、下层塑料薄膜、大棚薄膜支架、上层塑料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平台、中间墙体、防雨棚、后墙体、后地下保温墙体、山墙地下保温墙体和山墙,所述前地下保温墙体埋设在地平面以下的土层内,前地下保温墙体的上端设有大棚前墙,所述后地下保温墙体埋设在地平面以下的土层内,后地下保温墙体的上端砌筑有后墙体,中间墙体砌筑在后墙体前侧的土层上,中间墙体的上端固定有平台,大棚薄膜支架的前端固定在大棚前墙上,大棚薄膜支架的后端固定在平台上的前侧,大棚薄膜支架的下部设有下层塑料薄膜,大棚薄膜支架的上部设有上层塑料薄膜,平台上端的中部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防雨棚的上端与平台的后侧固定连接,防雨棚的下端与后墙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大棚前墙和中间墙体之间的空间为主温室,中间墙体和后墙体之间的空间为副温室,前地下保温墙体和后地下保温墙体两端的土层内设有山墙地下保温墙体,山墙地下保温墙体的一端与前地下保温墙体相连接,山墙地下保温墙体的另一端与后地下保温墙体相连接,山墙地下保温墙体的上端砌筑有山墙,山墙的前端与大棚前墙相连接,山墙的后端与后墙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冬季室外气温正常时,在不用采暖的情况下,大棚的主温室内各类作物生长正常。白天当室外温度在-15~-25℃左右时,主温室内温度可达18~30℃甚至更高;夜间当室外温度在-30℃左右时,主温室内温度仍保持在16~20℃之间。副温室内的温度比主温室内的温度低很多,且没有光照,湿度较大,非常适合用来生产菌类,副温室的存在可确保主温室内的温度更高。大棚上面的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供大棚的照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前地下保温墙体,2为大棚前墙,3为下层塑料薄膜,4为主温室,5为大棚薄膜支架,6为上层塑料薄膜,7为太阳能电池板,8为平台,9为中间墙体,10为防雨棚,11为副温室,12为后墙体,13为后地下保温墙体,14为土层,15为地平面(正负零),16为山墙地下保温墙体,17为山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带有副温室的免供暖农用大棚,包括:前地下保温墙体1、大棚前墙2、下层塑料薄膜3、大棚薄膜支架5、上层塑料薄膜6、太阳能电池板7、平台8、中间墙体9、防雨棚10、后墙体12、后地下保温墙体13、山墙地下保温墙体16和山墙17,所述前地下保温墙体1埋设在地平面15以下的土层14内,前地下保温墙体1的上端设有大棚前墙2,所述后地下保温墙体13埋设在地平面15以下的土层14内,后地下保温墙体13的上端砌筑有后墙体12,中间墙体9砌筑在后墙体12前侧的土层14上,中间墙体9的上端固定有平台8,大棚薄膜支架5的前端固定在大棚前墙2上,大棚薄膜支架5的后端固定在平台8上的前侧,大棚薄膜支架5的下部设有下层塑料薄膜3,大棚薄膜支架5的上部设有上层塑料薄膜6,平台8上端的中部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7,防雨棚10的上端与平台8的后侧固定连接,防雨棚10的下端与后墙体12的上端固定连接,大棚前墙2和中间墙体9之间的空间为主温室4,中间墙体9和后墙体12之间的空间为副温室11,前地下保温墙体1和后地下保温墙体13两端的土层14内设有山墙地下保温墙体16,山墙地下保温墙体16的一端与前地下保温墙体1相连接,山墙地下保温墙体16的另一端与后地下保温墙体13相连接,山墙地下保温墙体16的上端砌筑有山墙17,山墙17的前端与大棚前墙2相连接,山墙17的后端与后墙体12相连接。

所述主温室4的宽度L为8.5~10m。

所述副温室11的宽度W为3.5~4.5m。

所述前地下保温墙体1、后地下保温墙体13和山墙地下保温墙体16的埋深H均为1.8~2.4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