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杉苗木的扦插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27283发布日期:2018-09-14 21:0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苗木的繁育方法,特别指一种红豆杉苗木的扦插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红豆杉,又叫紫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第四纪冰川以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红豆杉,既有高大的乔木,又有低矮的灌木,全世界约有几十种,曼地亚红豆杉就是其中之一。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根不仅是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枝叶含量达0.03%以上,根系部分可达0.06%,全株用于提取紫杉醇,植株利用率高,其深度加工后综合经济价值更高,同时也是居室、庭院环境美化绿化的珍贵树种。“紫杉醇”具有极好的抗癌作用,经临床实验证明,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乳腺癌、食道癌、鼻咽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头颈肿瘤、上胃肠道癌、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肺癌等多种癌症都有疗效,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和显著的抑制肿瘤作用,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最热门的新型天然有机抗癌药物,对治疗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和心脏搭桥手术后消炎和动脉硬化有特效。曼地亚红豆杉属cam类植物,此类植物全天24小时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而其他植物只能白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晚上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居室里与人争氧,所以曼地亚红豆杉最大的优势是适合室内摆放,起到增氧效果。它还能吸收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氧化硫和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致癌物质,净化空气,起到防癌、抗癌保健作用。它是家庭居室、酒店、宾馆及办公场所美化环境珍贵植物。

但是,曼地亚红豆杉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属于外来品种,现在主要有四川、广西资源、山东等地有少量栽培。究期原因,现有曼地亚红豆杉的苗木繁育方法存在如下不足:幼苗根系发育不良,成活率仅有85%,出圃率不超过80%,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只有60%左右,如遇不良气候,成活率甚至低于4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红豆杉苗木的扦插繁育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扦插地的建设:选择地势平坦、避风、水源充足、光照少和管理方便的地方作为扦插地;搭建2米左右高度的荫棚,保证遮光度为70-80%,棚内苗床平行间隔,有排水沟,在苗床表层铺一层无菌细沙。

2、培育床准备:将带有渗水孔的扦插盆均匀间隔的摆放在苗床上,然后在扦插盆之间及苗床无盆位置填充平齐盆口的本地土壤,并在表土以下5-20cm位置的土壤中均匀混入保水剂,最后用渗水膜将培育床四周包住防止垮塌。

3、制作扦插基质:取重量份为2-3份的珍珠岩、2-3份的蛭石、1-1.5份的草炭灰、4-6份的河沙混合,并在基质中加入总重量0.3%的磷肥,再喷水拌和,同时加入60-70%的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使其湿度达到60-70%即成扦插基质,将扦插基质分别装入各扦插盆内,基质表层距盆口5cm以上。

4、选穗扦插:选择年龄在1-2年生的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树的枝条作为插穗,用平切法剪切长度10-15cm的枝条,插穗枝条为半木质化或全木质化,粗细均匀,剪口平整光滑,忌破口、破皮;剪好的插条基部2厘米浸入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30分钟后,再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小时,浸泡深度为插穗下部30%-40%,取出立即扦插基质中。

5、移栽培大:培育期间只在扦插盆外的土壤中浇水,盆内基质水份通过盆壁和渗水孔从盆外土壤中获得;扦插培育3个月以后即可出圃,枝粗强健的苗可移入大田培大,枝杆纤细的苗可移做盆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红豆杉品种为曼地亚红豆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盆为泥瓦盆或陶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盆上的渗水孔均匀开设于盆身和盆底,其孔径在0.5-1.0c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盆的壁厚在1.0-2.0c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扦插盆间隔的距离不超过扦插盆的口径。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特殊的扦插盆及培育床,在保证插穗根系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渗透方式保水、控水,不会出现烂根或缺水现象,生根率可达95%左右,生长势头佳,苗高可达20cm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出圃率超过90%,而且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人工曼地亚红豆杉的培育成功,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野生红豆杉资源,也为开发红豆杉这种黄金植物开辟了广阔前景。该方法培育出的种苗,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可用于营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其做盆栽培育,四季常青、秋果红艳的特点能给人以健康饱满的外观感,耐修剪,好造型,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1、选择地势平坦、避风、水源充足、光照少和管理方便的地方作为扦插地;搭建2米左右高度的荫棚,保证遮光度为70-80%,棚内苗床平行间隔,有排水沟,在苗床表层铺一层无菌细沙。

2、将带有渗水孔的扦插盆均匀间隔半个扦插盆口径的距离摆放在苗床上,该扦插盆为泥瓦盆或陶盆,渗水孔均匀开设于盆身和盆底,其孔径在0.5-1.0cm之间,壁厚在1.0-2.0cm之间。然后在扦插盆之间及苗床无盆位置填充平齐盆口的本地土壤,并在表土以下5-20cm位置的土壤中均匀混入保水剂,最后用渗水膜将培育床四周包住防止垮塌。

3、取重量份为2-3份的珍珠岩、2-3份的蛭石、1-1.5份的草炭灰、4-6份的河沙混合,并在基质中加入总重量0.3%的磷肥,再喷水拌和,同时加入60-70%的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使其湿度达到60-70%即成扦插基质,将扦插基质分别装入各扦插盆内,基质表层距盆口5cm以上。

4、选择年龄在1-2年生的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曼地亚红豆杉母树的枝条作为插穗,用平切法剪切长度10-15cm的枝条,插穗枝条为半木质化或全木质化,粗细均匀,剪口平整光滑,忌破口、破皮;剪好的插条基部2厘米浸入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30分钟后,再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小时,浸泡深度为插穗下部30%-40%,取出立即扦插基质中。

5、培育期间只在扦插盆外的土壤中浇水,盆内基质水份通过盆壁和渗水孔从盆外土壤中获得;扦插培育3个月以后即可出圃,枝粗强健的苗可移入大田培大,枝杆纤细的苗可移做盆景。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豆杉苗木的扦插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地的建设;2)培育床准备;3)制作扦插基质;4)选穗扦插;5)移栽培大。本发明采用特殊的扦插盆及培育床,在保证插穗根系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渗透方式保水、控水,不会出现烂根或缺水现象,生根率可达95%左右,生长势头佳,苗高可达20cm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出圃率超过90%,而且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人工曼地亚红豆杉的培育成功,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野生红豆杉资源,也为开发红豆杉这种黄金植物开辟了广阔前景,并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县俊武种养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03.01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