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竹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7246阅读:1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竹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竹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竹林资源丰富,仅重庆市即有近300万亩竹林。然而,由于竹子自身组成特征及竹加工水平低劣等原因,我国的竹材利用率多徘徊在35~40%左右,竹笋的利用率也仅在30%左右,剩余的60~70%作为下脚料或废料被抛之荒野,或被填埋,或被焚烧。这不仅造成竹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严重污染环境。竹林废弃物富含碳源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

平菇,学名糙皮侧耳,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菌丝白色,绒毛状、多分枝、有横隔。单核菌丝较纤细,双核菌丝粗壮、爬壁能力强,温度高或营养高时易产生橘红色色素。平菇的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菌丝生长速度快,抗杂菌能力强。是我国栽培与消费数量最多的一种菇类,肉肥质嫩,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食用平菇可有效降低血压和体内胆固醇含量,对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平菇含有多糖类的平菇素,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和降低多种癌细胞的生长。

平菇为木腐菌,生育所需主要养分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有机氮化物,另外还有一定量的磷、钙、镁、铁、钾等矿质元素。适宜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pH值为3~8,以5.5~7为宜。菌丝生长温度为5~36℃,在24~28℃为最适生长温度,超过33℃菌丝生长不良,达到40℃则停止生长;培养基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培养料湿度增加到70%,空气湿度为85~95%。好气性、需光性真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竹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方法,利用竹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不仅充分利用竹林资源,还能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同时食用菌栽培废料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有效解决竹林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难题,实现竹业经济循环向前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竹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母种制备:选择种菇,并将菌种分离纯化,制备得到母种;

步骤2、母种培养:选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制备母种培养基,无菌下接入步骤1制备得到的母种,置25℃培养21天;

步骤3、原种培养:制备原种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用解剖针或镊子挑取斜面培养基中的菌丝,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封口,25℃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即为原种;

步骤4、栽培种培养:制备栽培种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注射器每袋注射液体原种菌剂10ml,封口后栽培种置于25℃、空气相对湿度70%培养室中进行发菌管理;

步骤5、发菌期管理:保持培养温度为20℃,将袋以井字形排列平放于架子上,需要15天,袋内温料基本稳定后,再堆放6~7层或更多层;控制好定值期、伸展期和巩固期的培养条件;

步骤6、出菇期管理:当见到袋口有子实体原基出现时,立即排袋出菇,并对子实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管理;

步骤7、采收:当菇盖展开度达八成,菌盖边缘没有完全平展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转扭下,也用刀在菌柄基部紧贴斜面处割下。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种菇的要求具体为:在头潮菇中,选择外观典型、大小适中、菌肉肥厚、颜色正常、尚未散孢、无病虫害、长至7~8分熟的优质单朵菇做种菇。

进一步地,种菇选择平菇、香菇、茶树菇或杏鲍菇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菌种分离纯化具体为: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在接种室内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将选好的种菇基部剪去,75%酒精擦拭表面,无菌水冲洗干净,灭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将待分离种菇沿菌柄中心纵剖成两半,用解剖刀在菇盖与菌柄交接中心处划若干黄豆大小菌肉,接种针或镊子取菌肉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封口膜封口;在25℃下,培养2~4天,斜面培养基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体,当菌丝延伸到基质上后,用接种针挑取菌丝顶端部分,接种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长满管后即为母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制备母种培养基具体为:将选好的马铃薯削皮、去芽眼,切成薄片或1cm大小方块,称取200g放入铝锅内,加入1000ml水,加热煮沸后再煮10min,使马铃薯酥而不烂;然后用4~6层纱布过滤,弃渣,取其滤液倒回锅内,加入20g琼脂,文火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至琼脂溶化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补水至1000ml;培养基熬制好后,趁热倒入大的玻璃漏斗中,打开弹簧夹,将漏斗下导管插入试管中下部,以防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分装至试管的1/3为宜,封口膜封口;将分装好的试管10支一捆包扎,直立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高压下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到60℃,从锅内取出试管,趁热摆成斜面,一般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1/3,待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即为母种培养基。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制备原种培养基具体为:称取已洗净削皮的马铃薯200g放入洁净的1000ml烧杯中,加入600~700ml自来水,温火煮马铃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马铃薯一碰即碎时停止加热;将煮好的马铃薯沉淀物滤除,称取葡萄糖20g、蛋白胨1g、硫酸镁1g、硫酸铵2g放入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并定容至1000ml;摇匀等分倒入20个250ml锥形瓶中,用封口膜封口;将已分装的培养基置入高压灭菌锅中,121℃高温高压下灭菌30min,取出,冷却,制备得到原种培养基。

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制备栽培种培养基具体为:将收集的竹林废弃物切段、切片、粉碎成1-2mm粗细的竹屑备用,栽培种培养基的质量组成及含量如下:竹屑64%、麸皮34%、石灰2%,以上质量百分含量总量为100%;或者,竹屑82%、麸皮16%、石灰2%,以上质量百分含量总量为100%;或者,竹屑98%、麸皮0%、石灰2%,以上质量百分含量总量为100%;选择上述配方之一,按料水的质量比为1∶1.2加水后搅拌均匀,装袋,封口后,在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高压下灭菌30min,取出冷却,制备得到栽培种培养基。

进一步地,竹屑选择楠竹、慈竹或者金竹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5中的定值期、伸展期和巩固期的培养条件要求如下:

在定值期,室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上,播种后2~3天,24h后菌种块开始萌发,长出绒毛状的白色菌丝,这时开始遮光培养;控制料温在32℃以下,料温过高会烧死菌丝;如果发现多数菌袋菌种不萌发即属于菌种问题,应重新灭菌,重新播种;

在伸展期,播种后5~10天,菌袋两端布满菌丝,并向深层蔓延生长,即菌丝吃料,到15~20天,要通风换气,每天1~2次,每次10~20min,但仍然以保温为主;

在巩固期,播种后21天,菌袋内的培养料温度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防止阳光直射。

进一步地,步骤6中的对子实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管理具体为:

步骤6.1、原基形成期:播种25天以后,即菌丝发满3~5天,要求通风良好,有充足的散射光。昼夜温差最好在10℃以上;

步骤6.2、桑葚期:向空间喷水,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在温度适宜条件下维持2~3天;

步骤6.3、珊瑚期:加强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在7~18℃,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

步骤6.4、形成期:每天喷水2~3次,温度控制在7~18℃,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

步骤6.5、成熟期:当菌盖直径达8cm,颜色由深变浅时就能够采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竹林废弃物主要由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组成,其中采伐剩余物约占整竹质量的40%,加工剩余物约占整竹质量的30%。采伐剩余物主要是竹枝、竹叶和竹稍,加工剩余物主要是竹屑、竹沫、竹节、竹青和竹黄。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偏硬,作食用菌栽培料时需破碎并蒸煮软化;

2)竹林废弃物的碳含量较高,碳/氮比47.36~59.68,富含磷、钾、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作食用菌栽培基质时,可适当加入麸皮等高氮、低碳氮比物质,调低碳氮比,增加磷、钾等养分,配制成适于食用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栽培基质;

3)以竹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栽培基质上平菇菌丝长满全袋天数、出菇天数以及生物转化率分别为:a)楠竹培养基(竹屑64%、麸皮34%、石灰2%),22天、26天,109.3%;b)慈竹培养基(竹屑82%,麸皮16%,石灰2%),21天、26天,118%;c)金竹培养基(竹屑82%、麸皮16%、石灰2%),21天,26天,101.3%。上述指标以及产出的食用菌产量、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均明显高于常用玉米芯培养基,且生产过程除未施用农药,环保、安全、无公害,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

4)本发明将大幅度提高了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和废弃物处理成本,减少甚至消除了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难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不同竹种的结构组成;

图2是本发明以楠竹屑和金竹屑为主要原料栽培的平菇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图3是本发明以楠竹屑和金竹屑为主要原料栽培的平菇营养元素含量(g/k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竹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母种制备

步骤1.1、种菇选择

在头潮菇中,选择外观典型、大小适中、菌肉肥厚、颜色正常、尚未散孢、无病虫害、长至7~8分熟的优质单朵菇做种菇。

种菇还可以选择香菇、茶树菇和杏鲍菇等。

步骤1.2、菌种分离纯化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在接种室内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1)表面灭菌:将选好的种菇基部剪去,75%酒精擦拭表面,无菌水冲洗干净,灭菌纱布或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2)切块接种:将待分离种菇沿菌柄中心纵剖成两半,用解剖刀在菇盖与菌柄交接中心处划若干黄豆大小菌肉,接种针或镊子取菌肉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封口膜封口。

(3)培养纯化:在25℃下,培养2~4天,斜面培养基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体,当菌丝延伸到基质上后,用接种针挑取菌丝顶端部分,接种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长满管后即为母种。

步骤2、母种培养:

步骤2.1、母种培养基

选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1)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2)培养基熬制:将选好的马铃薯削皮、去芽眼,切成薄片或1cm大小方块,称取200g放入铝锅内,加入1000ml水,加热煮沸后再煮10min左右,使马铃薯酥而不烂。然后用4~6层纱布过滤,弃渣,取其滤液倒回锅内,加入20g琼脂,文火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至琼脂溶化后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补水至1000ml。

(3)培养基分装:培养基熬制好后,趁热倒入大的玻璃漏斗中,打开弹簧夹,将漏斗下导管插入试管中下部,以防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分装至试管的1/3左右为宜,封口膜封口。

(4)灭菌:将分装好的试管10支一捆包扎,直立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高压下灭菌30min。

(5)摆斜面:灭菌后冷却到60℃左右,从锅内取出试管,趁热摆成斜面,一般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1/3,待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步骤2.2、母种培养:无菌条件下将步骤1.2分离纯化得到的母种接入到步骤2.1制备得到的母种培养基中,25℃培养21天;

步骤3、原种培养

步骤3.1、原种培养基的制备:

(1)培养基配方

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1g,硫酸镁1g,硫酸铵2g,磷酸二氢钾1g,水1000ml。

(2)培养基配制和分装:称取已洗净削皮的马铃薯200g放入洁净的1000ml烧杯中,加入600~700ml自来水,温火煮马铃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马铃薯一碰即碎时停止加热。将煮好的马铃薯沉淀物滤除,称取葡萄糖20g、蛋白胨1g、硫酸镁1g、硫酸铵2g放入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并定容至1000ml。摇匀等分倒入20个250ml锥形瓶中,用封口膜封口。

(3)灭菌:将已分装的培养基置入高压灭菌锅中,121℃高温高压下灭菌30min,取出,冷却;

步骤3.2、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用解剖针或镊子挑取步骤2中获得的菌丝,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封口,25℃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即为原种。

步骤4、栽培种培养

将收集的竹林废弃物切段、切片、粉碎成1-2mm左右粗细的竹屑备用。

平菇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竹屑64%、麸皮34%、石灰2%;竹屑分别选择楠竹、慈竹或者金竹。

按上述配方将培养基混合,按料水的质量比为1∶1.2加水后搅拌均匀,装袋,封口后,在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高压下灭菌30min。取出冷却,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注射器每袋注射液体原种菌剂10ml,封口后平菇栽培种置于25℃、空气相对湿度70%培养室中进行发菌管理。

步骤5、发菌期管理:

将栽培种播种于栽培袋中,封口后,温度条件适宜,才能萌发菌丝,进行营养生长。室内温度20℃左右,将袋以井字形排列平放于架子上,以防止袋内培养料温度过高而烧死菌丝。大约15天,袋内温料基本稳定后,再堆放6~7层或更多层。这个阶段要注意杂菌污染与病虫害的发生,促使菌丝旺盛生长。

(1)定植期:定植期室内温度在20℃以上,最适温度为24~26℃,播种后2~3天,一般24h后菌种块开始萌发,长出绒毛状的白色菌丝,这时开始遮光培养。

注意控制栽培袋内料温在32℃以下,料温过高会烧死菌丝。如果发现多数菌袋菌种不萌发即属于菌种问题,应重新灭菌,重新播种。

(2)伸展期:播种后5~10天,菌袋两端布满菌丝,并向深层蔓延生长,即菌丝吃料。这时菌丝生长速度,代谢较旺盛,呼吸作用加强,需氧量增大。特别是到15~20天,要注意通风换气,每天1~2次,每次10~20min,但仍然以保温为主。

(3)巩固期:播种后21天,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代谢、呼吸作用更加旺盛,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和时间,保证发菌场所的空气新鲜。菌袋内的培养料温度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左右,防止阳光直射。

步骤6、出菇期管理

当见到袋口有子实体原基出现时,立即排袋出菇。子实体发育时期的五个管理要点:

(1)原基形成期:播种25天以后,即菌丝发满3~5天,要求通风良好,有充足的散射光。昼夜温差最好在10℃以上。

(2)桑葚期:向空间喷水,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在温度适宜条件下维持2~3天。

(3)珊瑚期。加强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在7~18℃,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

(4)形成期:每天喷水2~3次,温度控制在7~18℃,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

(5)成熟期:当菌盖直径达8cm左右,颜色由深变浅时就可采收。

步骤7、采收

当菇盖展开度达八成,菌盖边缘没有完全平展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转扭下,也可用刀在菌柄基部紧贴斜面处割下。

实施例2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竹屑82%、麸皮16%、石灰2%;其中,竹屑分别选择楠竹、慈竹和金竹;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竹屑98%、麸皮0%、石灰2%;其中,竹屑分别选择楠竹、慈竹和金竹;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

以常用玉米芯栽培种培养基为对照:玉米芯88%、玉米粉10%、石灰2%。其他同实施例1。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竹林废弃物的原料组成及其对本发明的栽培效果的影响:

选用常见竹种楠竹、慈竹、金竹的竹林废弃物为主要材料,分竹种按竹秆、竹枝、竹叶、竹稍四部分收集,测定其质量并分析它们的结构组成(图1)。

由图1可见,三种竹中,质量最大的是楠竹,平均总质量达到24.29kg/株,2其次是金竹,平均总质量13.76kg/株,最轻的是慈竹,平均总质量仅为8.55kg/株。楠竹的平均总质量分别是金竹和慈竹的1.76倍和2.84倍。楠竹和金竹的结构坚实、厚重,常作建材使用,而慈竹结构较松软、柔韧,常用作工艺编织材料。

竹秆质量在楠竹、慈竹、金竹三种竹中均最高,平均质量分别为15.18kg/株、4.87kg/株、7.80kg/株,分别占单株总质量的62.49%、57.00%、56.69%;竹枝的平均质量分别为楠竹3.74kg/株、慈竹1.39kg/株,金竹2.16kg/株,分别占单株总质量的15.40%、16.22%、15.70%;竹叶的平均质量分别为楠竹3.88kg/株、慈竹1.32kg/株、金竹2.37kg/株,分别占单株总质量的15.97%、15.40%、17.25%;竹稍的平均质量分别为楠竹1.49kg/株、慈竹0.97kg/株、金竹1.43kg/株,分别占单株总质量的6.15%、11.38%、10.37%。

在竹材利用时,竹秆是这三种竹的主要利用部位,占整竹的60%左右,而40%左右的竹枝、竹叶、竹稍三部分多被废弃,常被烧掉或随意放置在竹林或路边,不只是竹资源的浪费,还影响竹林景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在竹秆的使用过程中,工艺上有分段、切片、去节、去竹黄等,这些同样会造成竹秆的损失。据分析、统计和实测,在竹地板、竹材胶合板、竹凉席及竹制日用品的生产中,竹材的重量利用率低于40%,有60%以上的竹材在加工过程中成为加工剩余物。因此,竹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应有70%左右的废弃物产生,包括40%左右的采伐废弃物(竹枝、竹叶、竹稍等),30%左右的加工废弃物(竹屑、竹沫、竹节、竹青、竹黄等)。

40%左右的采伐废弃物中,材质较硬的竹枝和竹稍分别是楠竹21.55%、慈竹27.60%、金竹26.07%,在采伐废弃物中占比分别是楠竹57.43%、慈竹64.19%、金竹60.18%,约60%,材质较软的竹叶占约40%。这一方面说明,在对采伐废弃物加以利用时,首先需有适当的切段、切片、破碎机械将它们进行初加工,以方便包装和运输;另一方面说明,在利用这些材料作食用菌栽培的代料时,还需蒸煮软化基质,否则可能刺破菌袋,引起培养基污染,并影响菌丝吃料。

将收集的竹林废弃物粉碎、过筛,重铬酸钾法测定样品中全碳含量;用H2SO4-H2O2消煮样品,半微量凯氏法测氮;用HNO3-HClO4消煮样品,分别用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测待测液中磷、钾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待测液中钙、镁、铁、锌、铜、锰含量。以食用菌栽培中常用代料玉米芯和麸皮作对照。

碳:5种样品中,麸皮和玉米芯的全碳含量均低于竹类,分别为402.50g/kg和480.85g/kg,楠竹和慈竹的全碳含量接近,分别为494.91g/kg和493.03g/kg,金竹的全碳含量最高,达到522.16g/kg,比麸皮高出29.73%,比楠竹、慈竹分别高出5.51%、5.91%。说明竹类比麸皮和玉米芯能提供更多的碳供食用菌分解利用,是一种较好的碳源,且以金竹能提供的碳量最高。

氮:5种样品中,麸皮的氮含量最高,达到27.43g/kg,其次为玉米芯,为10.57g/kg。三种竹的氮含量明显低于麸皮,分别为楠竹8.98g/kg、慈竹10.41g/kg,金竹8.75g/kg,楠竹和金竹的氮含量相近,慈竹的氮含量与玉米芯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麸皮的氮含量明显高于玉米芯和竹类,分别是它们的2.59倍(玉米芯)、3.05倍(楠竹)、2.63倍(慈竹)、3.13倍(金竹)。

表1不同竹种的化学元素含量(g/kg)

表中不同小写字母(a-j)表示数据间差异显著。

磷:麸皮的磷含量最高,达到4.31g/kg,明显高于其余4种材料。其次是慈竹,磷含量为0.83g/kg,楠竹、金竹、玉米芯的磷含量相近,分别为0.42g/kg、0.47g/kg、0.56g/kg。麸皮的磷含量分别是后4种材料的7.69倍(玉米芯)、10.26倍(楠竹)、5.19倍(慈竹)、9.17倍(金竹)。

钾:钾含量以玉米芯中的最高,达到4.77g/kg,其次是麸皮,为3.39g/kg,慈竹与麸皮近似,为3.12g/kg,楠竹与金竹的相近,分别为1.83g/kg和1.50g/kg。玉米芯中的含量分别是三种竹类的1.53倍(慈竹)、2.61倍(楠竹)、3.18倍(金5竹)。

钙:5种材料中,以麸皮的钙含量最高,达到5.32g/kg,其次是慈竹和玉米芯,分别是2.64g/kg和2.08g/kg,楠竹和金竹的钙含量最低,只有1.94g/kg和1.97g/kg。麸皮的钙含量分别是其余4种材料的2.01倍(慈竹)、2.56倍(玉米芯)、2.74倍(楠竹)、2.70倍(金竹)。

镁:麸皮的镁含量在5种材料中最高,达到3.31g/kg,其次是慈竹,为1.30g/kg,之后依次是楠竹(0.80g/kg)、金竹(0.64g/kg)、玉米芯(0.45g/kg)。麸皮的镁含量分别是其余4种材料的2.55倍(慈竹)、4.14倍(楠竹)、5.17倍(金竹)、7.35倍(玉米芯)。

铁:玉米芯的铁含量最高,达到0.69g/kg,其次是麸皮,为0.48g/kg,之后依次是金竹(0.18g/kg)、楠竹(0.11g/kg)、慈竹(0.06g/kg)。玉米芯的铁含量分别是其余4种材料的1.44倍(麸皮)、3.83倍(金竹)、6.27倍(楠竹)、11.50倍(慈竹)。

锌:玉米芯和麸皮的锌含量均明显高于三种竹类,达到0.07g/kg和0.06g/kg,约是三种竹类锌含量的2倍。

铜:玉米芯和麸皮中检测出少量的铜,含量为0.01g/kg,而楠竹、慈竹和金竹中未检测出铜。

锰:5种材料中,楠竹的锰含量最高,达到0.32g/kg,其次是麸皮,为0.13g/kg,金竹和玉米芯中的锰含量一致,均为0.03g/kg,慈竹中有少量锰,含量仅为0.01g/kg。楠竹的锰含量分别是其余4种材料的2.46倍(麸皮)、10.67倍(金竹和玉米芯)、32倍(慈竹)。

碳/氮比:以测得的总碳量除以总氮量,得到碳/氮比。表2中可见,金竹和6楠竹的碳/氮比最高,分别是59.68和55.11,其次是慈竹和玉米芯,分别是47.36和45.49,最低的是麸皮,仅为14.67。

由表2可见,5种材料中,麸皮的氮、磷、钙、镁、铜等养分含量都最高,而且钾、铁、锌、锰含量均较高,说明麸皮是这5种材料中养分含量最高的。但其碳含量最低,仅为402.5g/kg,且碳氮比仅为14.67,说明要用麸皮作为原料栽培食用菌时,还需增加碳含量,调高其碳氮比,才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生长或子实体形成。

竹类中,作为散生竹的楠竹与金竹的营养元素含量总体相当,除金竹的碳含量高于楠竹,楠竹的锰含量高于金竹外,两者的氮、磷、钾、钙、镁、铁、锌、铜含量均相近,且碳/氮比相似,说明作食用菌栽培代料时,楠竹和金竹间可相互替代。

竹类中的慈竹属丛生竹,松软柔韧,碳、氮、钾、钙含量都与农作物的玉米芯相近,且碳氮比相似,说明在用作食用菌栽培代料时,慈竹的营养与玉米芯类似,可有一定程度的替代。

5种材料的性质、成分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在配制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时,可适当利用楠竹、金竹、慈竹的高碳、高碳氮比,再配以麸皮的高氮、低碳氮比、高磷、高钾、高钙、高镁、高铁等,进行适当的调制,使培养基质的碳氮比适当、养分含量合适,配成使食用菌菌丝健壮、发菌力强、吃料快、子实体产量高、品质好的栽培基质。

2、平菇最适栽培种培养基选择

2.1、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后,观察并统计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和出菇情况(表2)。

表2平菇在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时间(天)及产量(g/kg)

表中不同小写字母(a-j)表示数据间差异显著。

按实施例1-3中平菇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配制栽培种培养基,其中竹屑分楠竹屑、慈竹屑、金竹屑分别拌入培养基中,封口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观察并记录得到平菇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表2)。

从表2可见,楠竹、慈竹和金竹的各3种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速度都快于对照(常用玉米芯培养基),平均21天长满菌袋,26天出菇。菌种发菌力强、速度快、生长健壮、旺盛,最适培养基中每1000g培养料平均产菇1095g,生物转化率109.5%,子实体圆整、菌盖厚实、菌柄短,颜色鲜亮,口感脆、鲜,食用品质明显好于玉米芯培养基上生产出的平菇。而玉米芯培养基上平菇菌丝平均20天长满菌袋,28天出菇,菌种发菌力、菌丝生长速度都弱于竹屑培养基,每1000g培养料平均产菇649g,生物转化率64.9%,子实体品相及口味差于竹屑培养基上产出的平菇。由此可见,用楠竹、慈竹、金竹的竹林废弃物栽培平菇完全可行,且菌种发菌力、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品相及口味都高于常用玉米芯培养基,可以在竹产区采用竹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

在楠竹的三种配方中,实施例1培养基最好,21天菌丝长满全袋,26天出菇,产量达到1093g/kg;实施例3培养基最差,19天菌丝长满全袋,26天出菇,产量只有373g/kg,仅是实施例1培养基的1/3。因此,在以楠竹为主要栽培料栽培平菇时,拟以实施例1培养基即竹屑64%、麸皮34%、石灰2%为最适平菇栽培种培养基。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平菇21天长满全袋,26天出菇,生物转化率109.3%。

慈竹的三种配方中,实施例2培养基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3,其发菌速度、出菇速度均最快,21天菌丝长满全袋,26天出菇,产量达到1180g/kg,生物转化率118%,是产量最低的实施例3培养基的2.7倍。因此,在以慈竹为主要栽培料栽培平菇时,以2号培养基即竹屑82%、麸皮16%、石灰2%为最适平菇栽培种培养基。

金竹的三种培养基中,以实施例2培养基最好,21天菌丝长满菌袋,26天出菇,产量1013g/kg,生物转化率101.3%。因此,在以金竹为主要栽培料栽培平菇时,以实施例2培养基即竹屑82%、麸皮16%、石灰2%为最佳平菇栽培种培养基。

综上,以竹屑为主要栽培料栽培平菇时的发菌速度、出菇速度、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品质均高于常用玉米芯培养基,而三种竹中以楠竹的实施例1,慈竹和金竹的实施例2培养基为最适平菇栽培种培养基,此条件下的生物转化率平均达到109.5%。

2.2、子实体营养品质

取以楠竹屑和金竹屑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平菇子实体,105杀青10min,85℃恒温烘干至恒重,称重测水分含量;灰化法测灰分含量;索氏抽提法测粗脂肪含量;H2SO4-H2O2消解后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氮含量;HNO3-HClO4消解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磷,火焰光度计法测钾,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钙、镁、铁锌含量。

由图2可知,以楠竹屑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平均粗灰分、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高于金竹屑栽培的平菇,即用楠竹屑生产出的平菇营养价值高于金竹屑生产出的平菇。

从图3可见,用楠竹屑为主要原料生产出来的平菇的N、P、K、Ca含量均明显高于以金竹屑生产出的平菇,但镁含量却明显低于后者。铁和锌含量无明显差别。

综上表明,以楠竹屑生产出的平菇的营养品质和营养元素含量均高于金竹屑生产出的平菇。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10月09日 19:33
    技术那里可以学
    0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10月09日 19:32
    你好,竹子能做蘑菇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