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135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压电力塔防鸟筑巢引发安全事故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驱鸟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整个电网来说非常重要。众所周知,鸟类喜欢在高处筑巢,喜欢筑巢的鸟类包括喜鹊和乌鸦等。乌鸦做巢喜欢在短的树枝上,或在地面的石窝内生蛋,其余大部分鸟类由于叼不动重物,因此无法在高压线塔上做巢。

经过长年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喜鹊尤其喜欢在高压线塔上筑巢,同时喜鹊在筑巢时,一般是就地取材,在地面上衔取树枝、枯草等材料进行筑巢。但是喜鹊筑巢收集来的筑巢材料中可能有一些导电的物质,如铁丝等金属材料,落到高压线上会引起线间或线塔(地)间短路,还有可能会将输电线路上的电传导到输电塔,对电网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电视台和各地报纸都曾经报到过类似事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如图1所示,示出了喜鹊在高压线上筑巢形成鸟窝1的示意图,由于喜鹊在筑巢时,有可能衔取铁丝等金属作为筑巢材料,这很容易造成高压电线的短路现象,甚至导致电力中断、火灾等灾害发生。

为了应对鸟类在高压线塔上筑巢的问题,电力人员采取了诸多方案:

1、在高压线塔的安全位置处安装人工制备的各种形状(例如圆形和方形)的鸟巢或者小屋,以期望喜鹊在人工制备的鸟巢或者小屋内居住,但是效果不佳,由于鸟类的警戒心较强,在很多情况下仅在自己的筑巢进行居住,因此仅有不到10%的鸟类在此居住,大多数鸟类还是自己筑巢。

2、采用驱鸟装置进行驱赶,该种驱鸟装置一般采用声音驱赶的方式来驱赶鸟类,例如采用电子扬声器或者风车来进行驱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采用电子设备驱赶的成本较高,同时安装也过于麻烦,需要电力维护人员攀爬至高处将笨重的电子驱赶设备固定在相应位置处;采用风车等方式进行驱赶的效果不佳,同时驱赶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鸟装置,所述驱鸟装置为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件,所述条状件的一端悬挂在高压线塔的鸟类筑巢雏形处附近;

所述条状件的表面涂有挥发性的油性刺激味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件的表面涂有夜光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夜光材料为夜光漆。

进一步的,所述油性刺激味材料为樟脑油。

进一步的,在所述条状件的表面涂覆油性刺激味材料后,进行高温热吹风处理;

进行高温热吹风处理的温度为60-150℃。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件呈蛇的形状,具有蛇头、蛇身和蛇尾,和/或

所述条状件表面具有蛇形图案。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件的长度为0.5-1.2米。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件的材质为塑料,为多节塑料件衔接组装而成,或为一整体的柔性塑料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件的一端设有弹性夹子结构,或所述条状件的一端设有扎带,以将条状件固定悬挂在高压线塔上。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件悬挂在高压线塔上鸟类筑巢雏形处的8米以内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件悬挂在高压线塔上鸟类筑巢雏形处的8米以内范围。

本发明(利用鸟类,特别是燕子、喜鹊的天敌——对蛇的恐吓、躲避原理)通过将蛇形的驱鸟装置悬挂在高压线塔上,可有效起到驱赶鸟类筑巢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安装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喜鹊在高压线塔上筑巢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的2种形态图;

图4为将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安装在高压线塔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鸟装置,参照图2-图4所示,所述驱鸟装置为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件10,条状件10的一端悬挂在高压线塔的鸟类筑巢雏形处附近;条状件的表面涂有挥发性的油性刺激味材料。

鸟类在筑巢时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在筑巢初期会衔接少量的筑巢材料在高压线塔上,即鸟类筑巢雏形;当电力巡检人员在巡检工作中,发现高压线塔上某处堆积了多根树枝时,即可将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悬挂在其附近,以驱赶鸟类在此继续筑巢。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驱鸟装置的长度为0.5-1.2米。进一步优选的,驱鸟装置的长度为1米为最佳。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条状件的表面涂有夜光材料,进一步的,夜光材料可以为夜光漆。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油性刺激味材料为樟脑油。樟脑油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至红棕色的油状液体,它除含樟脑外,还含黄樟脑,桉树脑,樟脑烯,丁子香酚等,有强烈樟脑气味。经过我们长期验证,该味道能够有效起到驱赶喜鹊的功效,同时将其涂覆在表面,完全挥发的周期也较长。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条状件的表面涂覆油性材料后,进行高温热吹风处理;进行高温热吹风处理的温度为60-150℃。例如可以采用吹风机在80℃的环境下进行吹风。通过高温吹风处理,可以使得油性刺激味材料更好的附着在条状件的表面,从而延长油性刺激味材料的作用时间。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条状件1呈蛇的形状,具有蛇头、蛇身和蛇尾,和/或条状件表面具有蛇形图案。通过将驱鸟装置设置为类似蛇形,可以有效利用喜鹊天生怕蛇的特性来起到震慑作用。进一步的,还可以在驱鸟装置表面涂上斑点图案,从而使得条状件在外观上更像蛇,提高对喜鹊的威慑。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仅在驱鸟装置的头部涂有油性刺激味材料,以降低成本。在实际应用中,亦可对驱鸟装置表面进行大范围涂覆樟脑油。同理,夜光漆亦可局部涂覆或者大面积涂覆,保证且夜光漆的涂覆位置与油性刺激味材料的涂覆位置不重叠即可,避免相互影响。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驱鸟装置为多节绝缘材料前后衔接组装而成,或为一整体的条状柔性绝缘材料。如图2和图3所示,图2示出了驱鸟装置为多节绝缘材料前后衔接组装而成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驱鸟装置为一整体的条状柔性绝缘材料时的示意图。采用这两种方案,使得驱鸟装置可以在高空摆动,从而带来一种驱鸟装置为蛇的形象。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驱鸟装置的材质为塑料,以降低成本。采用塑料制成驱鸟装置时,驱鸟装置优选的形态为多节绝缘材料前后衔接组装而成,即图2所示形态。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条状件的一端设有弹性夹子结构,或所述条状件的一端设有扎带,以将条状件固定悬挂在高压线塔上。进一步的,考虑到条状件的长度过长可能会被吹到两根电线之间,因此最好在条状件的尾端1/3位置处加以固定,通过头部和尾部两点固定,避免条状件的摆动幅度过大。

作者本人具有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得出喜鹊怕蛇的天性,在喜鹊做巢的树上,挂上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喜鹊看到后就离弃巢穴飞走了,同时这棵树上再也没有鸟类做巢。甚至我们发现一处高压线塔上喜鹊已经做好巢穴而且在巢穴内生蛋后,由于担心会对高压线塔造成危害,于是在巢穴附近挂上了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喜鹊当天就飞走了,效果显著。我在全国各地进行实验,一旦发现高压线塔上有喜鹊开始筑巢,将本发明提供的条状驱鸟装置放置在鸟类筑巢雏形附近,喜鹊就会抛弃此处做巢,效果远远大于预期,实现了99%的驱赶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喜鹊若在高压线塔上的安全区域进行筑巢,可不必理会,避免人为干涉生态环境,保护鸟类,仅当鸟类在危险区域筑巢可在其附近挂上驱鸟装置。

经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喜鹊一般仅在春秋季节筑巢,且不超过两个月,因此电力巡检人员最好在喜鹊的筑巢季节加大巡查力度,力争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若在新的高压电塔上安装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最好在高压线塔上假设2-3条,以提高驱赶效果。

电力巡检人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若发现喜鹊或者其他鸟类在高压线塔危险区域筑巢(例如绝缘子处或者高压电线附近),将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10悬挂在筑巢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由于驱鸟装置为蛇形,由于喜鹊天生怕蛇的特性,一方面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驱鸟装置的表面涂有挥发性的樟脑油,该材料会在空气中散发出独特的气味,经过我们长期验证,该味道能够有效起到驱赶喜鹊的功效;此外,驱鸟装置的表面还涂有夜光漆,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光线照射后,可以在夜间进行自发光,伴随着夜间蛇形驱鸟装置的摆动,可以形成一个光点的摆动,从而有效地对喜鹊起到震慑作用,避免喜鹊在高压线塔危险区域继续筑巢,保证电力塔的安全。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将驱鸟装置悬挂在没有喜鹊筑巢的电力塔上,从而起到预防喜鹊筑巢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蛇形的驱鸟装置悬挂在高压线塔上,可有效起到驱赶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驱鸟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安装简单,驱鸟效果明显,有效的降低了高压电塔发生事故的几率,减少了国家对驱鸟方面的支出,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