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4331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逐步形成了与其栖息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器官和生活习性。底栖和穴居性鱼类(如卷口鱼、黄颡鱼、泥鳅等)通常具有眼睛较小、口位向下,触须发达等特征。这些鱼类触觉和嗅觉发达,而视觉相对退化。这也使得其具有避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针对这些鱼类开展人工繁育时,应提供与之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结构装置。在养殖池或养殖缸中投放瓦片、pvc管可为这些鱼类提供适宜的栖息隐蔽场所。然而,零散的瓦片和pvc管散布于池底或缸底并不利于操作和管理(如布置和清污)。此外,受限于池底和缸底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为鱼类提供的栖息隐蔽场所十分有限。针对此,有人通过将塑料瓶的瓶底剪去,利用塑料瓶瓶口的螺纹组装拼接鱼礁,这种方式可满足底栖和穴居性鱼类的穴居需求,有效的利用养殖空间,但这种鱼礁的单位构件只有一个进出口以及进水口,不利于内部水流交换和鱼类转身。随后,又有人通过在瓶身上钻孔来提高构件内部的水流连通性,但这些装置仍未解决鱼类在鱼礁内部转身以及避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该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通过在pvc管上凿有漏孔,为鱼类提供避光场所和充足的栖息隐蔽空间,还有利于鱼类进出和管道内部水体流通。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包括支架和pvc管,所述支架有多层,每层的高度与所放位置的pvc管的外径一致,且pvc管以横纵交错的方式紧密镶嵌在支架的各层之中;所述pvc管的两侧凿有漏孔,每一层内pvc管通过漏孔相连通,且同一层的pvc管摆放方向一致。

所述支架是正方体。

所述支架的边长大于摆放pvc管的外径之和。

所述pvc管的漏孔是椭圆形。

所述pvc管的长度大于支架的长度。

所述pvc管的漏孔开口方向与支架立杆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木条或不锈钢管和pvc管制作而成,所需材料易得,制作方法简单,可为鱼类提供避光场所和充足的栖息隐蔽空间,还有利于鱼类进出和管道内部水体流通,此外,本装置便于放置,容易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pvc管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pvc管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包括支架1和pvc管2,支架1由木条或不锈钢管拼接而成,pvc管2管壁不透光,在pvc管2的两侧凿有漏孔21,如图2和图3所示,且pvc管2的长度略大于或等于支架1的长度,所述支架1的边长大于若干根pvc管2的外径之和。支架1分为若干层,每层的高度与所放位置的pvc管2外径一样,pvc管2以纵横交错的方式镶嵌在支架1的各层之中,且每一层内pvc管2都是通过漏孔21相连通的。

实施例1

如上所述,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由支架1和pvc管2组成。支架1由木条或者不朽钢管搭建而成,如采用木条制作,通过不朽钢钉拼接;如采用不朽钢管,则通过焊接的方式搭建,支架1呈立方体,立方体支架1的边长为50cm。通过在支架1上继续拼接木条或焊接不锈钢管将支架1分为5层,每一层的高度为10cm。所用pvc管2外径为10cm,长度为51cm,pvc管2管壁不透光,可鱼类提供避光场所。pvc管2的管壁上每隔10cm凿有一个漏洞21,漏洞21为椭圆形,长直径为10cm,短直径为6.8cm,便于鱼类进出和管道内部水体流通。支架1的每层摆放5根pvc管2,pvc管2的长度、外径、摆放数量使其正好可以卡在支架1的每层之中。pvc管2以横向摆一排纵向摆一排、纵横交错的方式填满支架1的5层。摆放时,使pvc管2的漏孔21露于两侧,漏孔21开口方向与支架1立杆垂直,同一层的pvc管2摆放方向一致,鱼类可在同一层的管道中活动交流。待pvc管2填满整个支架1后,将其放入养殖池或养鱼缸中,并使pvc管2处于横放状态,方便鱼类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入装置。

实施例2

如上所述,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由支架1和pvc管2组成。支架1有木条或者不朽钢管搭建而成,如采用木条制作,通过不朽钢钉拼接;如采用不朽钢管,则通过焊接的方式搭建,支架1呈正方体,可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为鱼类提供充足的栖息隐蔽空间。正方体的边长为40cm,高为36cm。通过在支架1上继续拼接木条或焊接不锈钢管将支架1分为4层。第一层和第三层的高度为10cm,第二层和第四层的高度为8cm。所用pvc管2包括外径为10cm和外径为8cm两种,两种pvc管2长度均为41cm,pvc管2管壁不透光,可鱼类提供避光场所。外径为10cm的pvc管2的管壁上每隔15cm凿有一个漏洞21,漏洞21为椭圆形,长直径为10cm,短直径为6.8cm;外径为8cm的pvc管2管壁上每隔8cm凿有一个漏洞21,漏洞21为椭圆形,长直径为8cm,短直径为5.4cm,便于鱼类进出和管道内部水体流通。第一层和第三层摆放4根外径为10cm的pvc管2,第二层和第四层摆放5根直径为8cm的pvc管2,pvc管2的长度、外径、摆放数量使其正好可以卡在支架1的每层之中。pvc管2以横向摆一排纵向摆一排、纵横交错的方式填满支架1的4层。摆放时,使pvc管2的漏孔21露于两侧,漏孔21开口方向与支架1立杆垂直,同一层的pvc管2摆放方向一致。待pvc管2填满整个支架1后,将其放入养殖池或养鱼缸中,并使pvc管2处于横放状态,方便鱼类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入装置。

综上所述,实际鱼类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养殖水体的大小、深度与鱼体的大小和鱼群的数量来决定支架1的长宽高、pvc管2长度、pvc管2管径大小以及pvc管2管壁上漏孔21的数量,为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提供适宜的栖息隐蔽场所,此外,本装置便于放置于收集,容易清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栖和穴居性鱼类栖息隐蔽装置,包括支架和PVC管,所述支架有多层,每层的高度与所放位置的PVC管的外径一致,且PVC管以横纵交错的方式紧密镶嵌在支架的各层之中;所述PVC管的两侧凿有漏孔,每一层内PVC管通过漏孔相连通,且同一层的PVC管摆放方向一致。本发明采用木条或不锈钢管和PVC管制作而成,所需材料易得,制作方法简单,可为鱼类提供避光场所和充足的栖息隐蔽空间,还有利于鱼类进出和管道内部水体流通,此外,本装置便于放置,容易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罗思;王猛;马卫忠;单承康;陈凡;魏浪;赵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4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