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菜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3844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生菜幼苗种植技术,具体的说是属于提高生菜发芽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生菜作为一种重要的绿叶菜,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被广泛种植食用的重要绿叶蔬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饮食习惯的西化,生菜产业必然迎来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种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现有的育苗技术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壮苗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生菜幼苗的生长势和根系的发达程度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生菜育苗的主要方法为种子直接播入穴盘中进行育苗,直至移栽。这对种子的发芽率要求较高。且容易出现高脚苗,根系不发达生长势较弱。

还有的技术主要采用基质拌好后装入穴盘中直接播种,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会造成浪费种子、穴盘和基质,以及相应的人力。传统方法所育出的苗极容易收到环境影响,造成生长势弱,且主根发达,侧根不发达,移栽后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根系不发达生长势较弱,种子发芽率低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生菜育苗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菜育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催芽:在发芽盒中依次铺好海绵,滤纸,加入适量的水,种子均匀放在滤纸上;

b:发芽:把发芽盒放到恒温的气候箱内,待种子露白后和蛭石混匀播种;

c:配比基质:把椰糠∶蚯蚓粪按照2∶1进行配比基质,加入适量水拌匀后,把基质铺至托盘;

d:洒播:把种子蛭石混合物均匀的洒在铺好基质的托盘中;

e:保温:托盘上覆盖一层薄膜保湿,根据温度情况进行遮荫或小拱棚保温;

f:移栽:两片子叶完全张开后,移栽至穴盘内,每一个穴孔里定植一棵幼苗;

g:浇水:观察苗期,注意保温,每天查看幼苗是否缺水,如缺水在穴盘底部浸泡营养液;

h:壮根:苗龄大约20天时,把穴盘底部孔中长出的根剪断,以利于侧根发育,达到壮根效果。

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步骤a中的气候箱的恒温温度为20

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步骤b中的种子20小时露白后与蛭石的混匀配比为1:5。

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步骤c中的基质铺至托盘的深度为4cm-6cm。

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步骤g中的营养液为0.3%的硫酸钾复合肥液。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以特有的营养液和基质配方,加上剪掉主根处理等措施,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育的生菜苗生长势强壮,根系发达,且节省种子和基质,降低了生菜育苗的过程中成本的和提高了育苗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流程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生菜育苗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a:催芽:在发芽盒中依次铺好海绵,滤纸,加入适量的水,种子均匀放在滤纸上;b:发芽:把发芽盒放到恒温的气候箱内,待种子露白后和蛭石混匀播种;c:配比基质:把椰糠∶蚯蚓粪按照2∶1进行配比基质,加入适量水拌匀后,把基质铺至托盘;d:洒播:把种子蛭石混合物均匀的洒在铺好基质的托盘中;e:保温:托盘上覆盖一层薄膜保湿,根据温度情况进行遮荫或小拱棚保温;f:移栽:两片子叶完全张开后,移栽至穴盘内,每一个穴孔里定植一棵幼苗;g:浇水:观察苗期,注意保温,每天查看幼苗是否缺水,如缺水在穴盘底部浸泡营养液;h:壮根:苗龄大约20天时,把穴盘底部孔中长出的根剪断,以利于侧根发育,达到壮根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中的气候箱的恒温温度为20。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种子20小时露白后与蛭石的混匀配比为1:5。在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的基质铺至托盘的深度为4cm-6cm。在本实施例中,步骤g中的营养液为0.3%的硫酸钾复合肥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相对发芽率可以提高15%-20%,成活率提高10%,壮苗率提高3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详细,只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查看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后,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菜育苗的方法,包含步骤有:a、催芽:在发芽盒中铺好海绵,滤纸,加入适量水,种子均匀放在滤纸上;b、发芽:把发芽盒放到恒温气候箱内,待种子露白后和蛭石混匀播种;c、配比基质:把椰糠∶蚯蚓粪按照2∶1进行配比,加入水拌匀后把基质铺至托盘内;d、洒播:把种子蛭石混合物均匀洒在铺好基质的托盘中;e、保温:托盘上覆盖薄膜保湿,并控制温度;f、移栽:两片子叶张开后,移栽至穴盘内;g、浇水、观察苗期,注意保温,浇水,所述浇水为在穴盘底部浸泡营养液;h、壮根:苗龄大约20天时,把穴盘底部孔中长出的根剪断,以利于侧根发育,达到壮根效果。有益技术效果是,降低生菜育苗的成本的和提高育苗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魏仕伟;廖长贵;葛国军;杨华;林田;王飞;张前荣;王国军;陈海荣;龙萍;刘鸿艳;罗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廊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0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