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4408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信息化合物大量诱集害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ée)别名纵卷螟、刮青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是我国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一般先爬入水稻心叶或附近叶鞘、旧虫苞内,2龄幼虫则一般在叶尖或叶侧结小苞,3龄开始吐丝缀合叶片两侧叶缘,将整段叶片向正面纵卷成苞。幼虫躲藏其中啃食上表皮及叶肉。苗期受害,影响正常的生长;分蘖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抽穗至齐穗期剑叶受害,影响开花结果,千粒重降低,甚至植株枯死,危害严重时可试水稻减产4~5成。而常规喷施农药的化学防治手段难以达到防治作用,增加施药力度又加剧了其抗药性的产生,这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隐患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开发有效的性信息素引诱剂能大量捕杀稻纵卷叶螟雄蛾,减少雌蛾的交配机率来控制下一代的虫口数,实现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稻纵卷叶螟为远距离迁飞害虫,研究证实,其性信息素成分和组成比例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国内外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鉴定出的性信息素包括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顺11-十八碳烯醇(z11-18:oh)和顺13-十八碳烯醇乙酸酯(z13-18:ac)等组分。采用性信息素补杀稻纵卷叶螟雄蛾其优点是专一性强,不伤害天敌,且对环境友好。而现有技术中需要4种信息素进行复配,才能得到有一定诱捕能力引诱剂,且费用较高,不利于在补杀害虫的应用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引诱力更强的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所述引诱剂包括性信息素;所述性信息素由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组成;所述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质量比为100:(5~20):(5~20)。

优选的,所述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质量比为100:(8~15):(8~15)。

优选的,所述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质量比为100:11:11。

优选的,所述引诱剂还包括增效剂;所述增效剂为苯甲醇。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的体积与性信息素的质量比为(0.20~4.5)ml:(100~1000)μg。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的体积与性信息素的质量比为2.0ml:600μg。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在综合防治稻纵卷叶螟中的应用。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将增效剂附着在载体上,形成附着有增效剂的诱芯;

2)将性信息素加入到性信息素载体上,制成附着有性信息素的诱芯;

3)将所述步骤1)得到附着有增效剂的诱芯和所述步骤2)得到的附着有性信息素的诱芯固定在诱捕器上;

4)在所述步骤3)得到的诱捕器置于田间,进行诱捕;

其中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性引诱剂在加入到性信息素载体前预先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性信息素溶液;所述溶剂为正己烷或二氯甲烷;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每诱芯负载性信息素溶液的质量为100~1000μg。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所述引诱剂包括性信息素;所述性信息素由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组成;所述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质量比为100:(5~20):(5~20)。本发明提供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由3种性信息素构成,3种性信息素构成的引诱剂比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的引诱剂引诱效果更佳,能显著提高稻纵卷叶螟性诱剂的引诱能力,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量超过10头,并且诱捕量是四种性信息素组成的诱导剂的2.6~4.5倍。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还包括增效剂苯甲醇,作苯甲醇作为增效剂能与性诱导剂协同增效作用,以高性诱剂的引诱能力。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量超过14头,诱捕量是空白对比例的8.6倍,是性诱导剂的2.2倍。本发明提供的诱导剂能有效控制田间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减轻稻纵卷叶螟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所述引诱剂包括性信息素;所述性引诱剂由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组成;所述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质量比为100:(5~20):(5~2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的信息素由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组成,比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的引诱剂引诱效果更佳,诱捕量是四种性信息素组成的诱导剂的2.6~4.5倍。

本发明中,所述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包括性信息素。所述性引诱剂由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组成。所述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质量比为100:(5~20):(5~20),更优选为100:(8~15):(8~15),最优选为100:11:11。所述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醛和顺13-十八碳烯醇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优选还包括增效剂。所述增效剂的体积与性引诱剂的质量比优选为(0.20~4.5)ml:(100~1000)μg,更优选为2.0ml:600μg。所述增效剂优选为苯甲醇。所述苯甲醇的纯度优选为分析纯。本发明中所述苯甲醇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苯甲醇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在综合防治稻纵卷叶螟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所述作用包括以下步骤:

1)将增效剂附着在载体上,形成附着有增效剂的诱芯;

2)将性引诱剂加入到性信息素载体上,制成附着有性信息素的诱芯;

3)将所述步骤1)得到附着有增效剂的诱芯和所述步骤2)得到的附着有性引诱剂的诱芯固定在诱捕器上;

4)在所述步骤3)得到的诱捕器置于田间,进行诱捕;

其中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本发明将增效剂附着在载体上,形成附着有增效剂的载体。

本发明中,所述载体的种类优选为含有脱脂棉的离心管。所述离心管盖子上存在直径为2~3mm的小孔。所述增效剂被脱脂棉吸收。所述脱脂棉的吸附量为0.2~4.5ml/mg。

本发明将性引诱剂加入到性信息素载体上,制成附着有性引诱剂的诱芯。

本发明中,所述性引诱剂在加入到性信息素载体前优选预先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性信息素溶液;所述溶剂为正己烷或二氯甲烷。所述每诱芯负载性信息素溶液的质量为100~1000μg。

本发明中,所述性信息素载体的种类优选为橡胶芯或毛细管。

得到附着有性引诱剂的诱芯和附着有性引诱剂的诱芯后,本发明将所述附着有增效剂的诱芯和所述附着有性引诱剂的诱芯固定在诱捕器上。

本发明中,所述诱捕器的种类为船型诱捕器或新型蛾类诱捕器。

本发明中,所述诱捕器的固定方法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固定方法即可。

得到固定有引诱剂的诱捕器后,本发明将所述诱捕器置于田间,进行诱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引诱剂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

实施例2

一种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25μg:100μg。

实施例3一种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100μg:25μg。

实施例4

一种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25μg:25μg。

实施例5

一种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100μg:100μg。

对比例1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醇(z11-18:oh)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60μg:500μg:60μg:60μg。

对比例2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醇(z11-18:oh)、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5μg:500μg:120μg:180μg。

对比例3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组成,剂量比500μg。

对比例4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和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

对比例5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乙酸酯(z13-18:ac)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

对比例6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顺11-十八碳烯醇(z11-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

实施例6

诱捕器选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船型诱捕器和配套白色粘板,诱芯均选用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的橡胶诱芯。将制作好的诱芯固定于诱捕器上,诱捕器用铁丝固定于竹竿,竹竿插入水稻田,固定诱捕器位置与稻叶叶尖齐平,整齐排布于田埂和稻田中央,单排包含所有处理诱捕器,每个处理诱捕器间隔10米,每个处理3个重复,诱捕1~2天后更换诱捕器位置。试验地选择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地(杭州富阳,2015.8.11-8.25,n=3)。

设置上述实施例1~5,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作为处理;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田间诱捕效果

由表1可见,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以500μg:(25~100)μg:(25~100)μg的剂量比(实施例1~5)混合制成的诱芯每个诱捕器的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量超过10头,诱捕量是对比例1以中国报道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配比诱芯的2.6倍,是对比例2以日本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配比诱芯的4.5倍,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对比例。

实施例7

一种诱芯组合,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增效剂诱芯,含有0.20ml苯甲醇的1.5mlpvc离心管。

实施例8

一种诱芯组合,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增效剂诱芯,含有4.50ml苯甲醇的1.5mlpvc离心管。

实施例9

一种诱芯组合,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增效剂诱芯,含有2.0ml苯甲醇的1.5mlpvc离心管。

对比例7、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

对比例8

增效剂诱芯,含有0.20ml苯甲醇的1.5mlpvc离心管。

对比例9

增效剂诱芯,含有0.10ml苯甲醇的1.5mlpvc离心管。

对比例10

一种诱芯组合,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由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组成,剂量比为500μg:55μg:55μg;增效剂诱芯,含有0.10ml苯甲醇的1.5mlpvc离心管。

实施例10

诱捕器选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船型诱捕器和配套白色粘板,性诱剂诱芯均选用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的橡胶诱芯,增效剂诱芯选用带有脱脂棉的1.5mlpvc离心管,并在离心管盖上打一小孔(直径大小2~3mm),加入不同剂量的增效剂制得诱芯。将制作好的性诱剂诱芯和增效剂诱芯固定于诱捕器上,诱捕器用铁丝固定于竹竿,竹竿插入水稻田,固定诱捕器位置与稻叶叶尖齐平,整齐排布于田埂和稻田中央,单排包含所有处理诱捕器,每个处理诱捕器间隔10-12米,每个处理3个重复,诱捕1-2天后更换诱捕器位置。试验地选择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地(杭州富阳,2015.8.4-8.18,n=3))。

设置上述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对比例7、对比例8、对比例9及对比例10作为处理;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性诱剂诱芯和增效剂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

从表2可见,本发明中的性诱剂诱芯和增效剂诱芯组合,诱捕到的稻纵卷叶螟虫量显著大于单用性诱剂诱芯、单用增效剂诱芯,证明本发明提供的增效剂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11

根据最佳的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配比,固定性信息素组分比例,增大或减少主组分顺13-十八碳烯醛的剂量,得到最佳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剂量。

诱芯制作:使用配制好的各性信息素2μg/μl溶液。按表3中不同处理,定量加入各性信息素组分溶液,待溶剂正己烷挥发干制成诱芯。

诱捕器设置:板上,诱将诱芯直接粘附于诱捕器粘捕器用铁丝固定于竹竿,竹竿插入水稻田,固定诱捕器位置与稻叶叶尖齐平,整齐排布于田埂和稻田中央,单排包含所有处理诱捕器,每个处理诱捕器间隔10米,每个处理3个重复,诱捕2天后更换诱捕器位置。

表3不同剂量的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的平均诱虫量

由表3不同剂量处理的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顺11-十八碳烯醛(z11-18:ald)、顺13-十八碳烯醇(z13-18:oh)以200μg:22μg:22μg的剂量比(处理a2)混合制成的诱芯在田间的诱捕活性最高,500μg:55μg:55μg的剂量比(处理a3)次之。处理a2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为11头,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的平均诱捕量。这说明性信息素的剂量存在一个最佳引诱活性范围,小剂量与大剂量引诱效果均不如200μg:22μg:22μg的剂量比效果好,这是因为剂量太大具有迷向作用,不利于诱捕;剂量太小,活性太弱,无法吸引田间稻纵卷叶螟虫。

从上述实际田间试验效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性诱剂配方及性诱剂诱芯和增效剂诱芯组合有较好的引诱效果,比现有配方诱芯的引诱效果强,这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剂能够有效控制田间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减轻稻纵卷叶螟危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