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下套种威灵仙的仿生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765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毛竹林下套种威灵仙的仿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为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别名铁扫帚、百条根、老虎须等。根或全株入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偏头疼、黄胆浮肿、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及关节炎等。此外全株还可作农药,防治菜青虫、地老虎、造桥虫、孑孓等(河南经济植物志)。作为一种药理作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优良中药材,威灵仙市场需求量大且处于不断增长中。野生威灵仙多生于山坡、溪谷或灌木丛中,近年来其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因此人工种植威灵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普通人工栽培方式多为山坡或大田种植,往往大量使用化肥,收获的威灵仙指标性成分偏低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毛竹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分布总面积达280万hm2。我国大部分毛竹林是一年换叶、生鞭、孕笋(“小年”),下一年发笋、长竹、伐竹(“大年”),两年为一个生长和经营周期,这种节律性较明显的毛竹林称为大小年竹林。反之,年年发笋差异不大的毛竹林称为花年竹林。目前毛竹林经营多采用单一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有限,农民生产管理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大面积撂荒现象。而且长期单一品种种植使得毛竹林的病害越来越多,如竹笋夜蛾、竹象鼻虫、竹螟、竹蝗、竹蚧、竹小蜂、竹蝉及毛竹枯稍病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毛竹林下套种威灵仙的仿生栽培方法,依据毛竹林的节律性耕作威灵仙,使两者互惠互利,以提高两种作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毛竹林下套种威灵仙的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林地

选择毛竹立竹度为120-300株/亩的北坡竹林或立竹度为180-300株/亩的南坡竹林,林地坡度≤30度;

(2)林地处理

在伐竹完成的下一年1月至2月初,去除杂草、灌木,挖去竹蔸,平整土地;预先选择若干排毛竹作为搭设竹栅栏的支柱,每排支柱的下坡位20-40cm处开挖深40cm以上的水平种植带,填入腐熟农家肥后回填表土,整平耙细,做畦备用;

(3)种子预处理

将干燥的威灵仙种子在5-10℃条件下放置12±3天后,常温浸种12±2小时,所用浸种液含30-40mg/lga3和200-300mg/lznso4,浸种后沥干待用;

(4)播种

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在畦上开出播种沟,撒入处理过的种子,覆土不超过2cm,浇透水,并覆盖稻草;

(5)搭建爬藤架

将竹栅栏固定在作为支柱的毛竹上,并使竹栅栏位于水平种植带的上坡位;

(6)林间管理

种植第一年:当苗高超过30cm时,扶动枝条使其搭到爬藤架上攀援生长;6月份进行中耕,除草、松土,查看死苗并及时补苗;9月份进行深中耕,深20-25cm,给威灵仙和毛竹同时施用腐熟农家肥,用量1000-1500kg/亩;冬季威灵仙地上部分枯死后,清理枯枝;

种植第二年:分别于6月和9月进行两次中耕,除草、松土,并为威灵仙喷施叶面肥;在这第二年开花期间,除留种外,摘去多余的花蕾和花朵;

(7)采收

种植第二年秋季采收威灵仙,撤去竹栅栏,挖取根茎,去除泥沙,晒干即成;随后进行伐竹。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4)中播种沟的深度为2-4cm。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5)中的竹栅栏由两根横杆和若干根竖杆组成,两根横杆的间距为50-70cm,相邻竖杆间距15-20cm。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6)中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羊粪、豆粕、大薸、草木灰和水以5∶3∶3∶1∶30的重量比混合,浸泡发酵1-2个月,发酵液过滤后稀释50-100倍,喷施前加入da-6和活性多粘类芽孢杆菌粉剂,使da-6和活性多粘类芽孢杆菌粉剂的最终浓度分别为10-20mg/l和2-3m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在毛林下套种威灵仙,毛竹林为威灵仙提供阴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及攀援依附的支柱,节省了大量人工设施的建设成本,而威灵仙由于其特殊药力对毛竹林的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两者互惠互利,协调共生;

(2)本发明的耕作方式,强化了毛竹林的节律性,如:威灵仙种植第一年的追肥,不仅促进威灵仙根部生长和膨大,而且非常有利于毛竹生鞭和冬季孕笋,提高来年的发笋和成竹率;通过各方面的有效措施,本方法中的威灵仙在种植第二年的秋季即可收获,随后进行伐竹,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实现了威灵仙和竹林步调一致,均以两年为一个周期,从而使竹林的大小年更加明显,也有利于调节竹鞭的生长活力并有效预防竹林的衰败。

(3)威灵仙种子经过预处理后,发芽率大大提高,可达95%以上,从而减少了查苗、补苗的工作量,使种子直播方式切实可行,也省去了苗圃建设、管理和移栽的成本;而且预处理后的种子出苗齐,出苗时间和开始爬藤时间均有所提前,植株生长亦更加旺盛。

(4)本发明的竹栅栏是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可多次重复利用的环境友好型爬藤架。它们为威灵仙扩展了生长空间,避免茎、叶堆聚在一起,使得通风不良而影响生长。

(5)本发明的叶面肥含有丰富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能有效促进威灵仙生长;大薸作为随处可见的杂草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其浸出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对多种害虫有趋避作用;草木灰中的钾元素具显著促根作用;多粘类芽孢杆菌是一种益生菌,具有抗病作用;da-6是一种无毒、高效的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加速生长点的分化,尤其对根的作用效果显著,与肥料和杀菌剂复配既可调节植物生长又起增效作用,上述多种成分的合理配比使该叶面肥具有良好的促根、促生和抗病作用。尤其重要的是,施用该叶面肥可提高高品质威灵仙的产量,所产威灵仙药材的齐墩果酸含量高出药典标准20%以上,且无重金属和农残超标现象。此外,适时喷施该种叶面肥可减少化学性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毛竹林下套种威灵仙的仿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林地

选择毛竹立竹度为120-300株/亩的北坡竹林或立竹度为180-300株/亩的南坡竹林,林地为节律性较明显的大小年竹林,林地无明显病虫害,土质疏松、湿润肥沃,土层深厚;林地坡度≤30度。

(2)林地处理

在伐竹完成的下一年(即小年,竹林换叶、生鞭和孕笋的那一年)1月至2月初,去除杂草、灌木,挖去竹蔸,平整土地;预先选择若干排毛竹作为搭设竹栅栏的支柱,每排支柱的下坡位20-40cm处开挖深40cm以上的水平种植带,填入腐熟农家肥后回填表土,整平耙细,做畦备用;所有种植带应基本保持一致走势,避免杂乱无章,且留下步道。

(3)种子预处理

将干燥的威灵仙种子在5-10℃条件下放置12±3天后,常温浸种12±2小时,所用浸种液含30-40mg/lga3(赤霉素)和200-300mg/lznso4,浸种后沥干待用。

(4)播种

种子直播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在畦上开出2-4cm深的播种沟,撒入处理过的种子,覆土不超过2cm,浇透水,并覆盖稻草。播种后12天左右开始出苗,15天左右为出苗高峰,幼苗健壮、整齐。

30天左右,苗高10-12cm时,间苗、补苗,保证苗间距15-20cm。起苗时可见幼苗根系发达,侧根长1-2cm,侧根数6-10根不等。

(5)搭建爬藤架

用竹栅栏作为爬藤架使用,竹栅栏由两根横杆和若干根竖杆组成,两根横杆的间距为50-70cm,相邻竖杆间距15-20cm;横杆和竖杆的交叉点用铁丝捆扎固定,两侧竖杆比中间竖杆长10-20cm,且下端削尖,以便插入泥土中从而有助于固定整个爬藤架;将竹栅栏固定在作为支柱的毛竹上,并使竹栅栏位于水平种植带的上坡位。爬藤架的坡向与林地坡向基本一致。

(6)林间管理

种植第一年:当苗高超过30cm时(播种后约50天左右),轻轻扶动枝条使其搭到爬藤架上攀援生长;6月份进行中耕,除草、松土,查看死苗并及时补苗;9月份进行深中耕,深20-25cm,给威灵仙和毛竹同时施用腐熟农家肥,用量1000-1500kg/亩;冬季威灵仙地上部分枯死后,清理枯枝。

种植第二年:分别于6月和9月进行两次中耕,除草、松土,并为威灵仙喷施叶面肥,6月和9月各喷施两次;在这第二年开花期间,除留种外,摘去多余的花蕾和花朵,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保证营养尽可能供给根部生长。

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羊粪、豆粕、切碎的新鲜大薸、草木灰和水以5∶3∶3∶1∶30的重量比混合,浸泡发酵1-2个月,发酵液过滤后稀释50-100倍,喷施前加入da-6(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和活性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粉剂,使da-6和活性多粘类芽孢杆菌粉剂的最终浓度分别为10-20mg/l和2-3mg/l。

(7)采收

种植第二年秋季采收威灵仙,撤去竹栅栏,挖取根茎,去除泥沙,晒干即成;随后进行伐竹。伐竹完成后可进行新一批的威灵仙种植或轮作其他阴生药用植物如黄精、玉竹、铁线莲等。

种植两年的威灵仙单株鲜根重可达0.5-1.0kg,每亩产出干品600-850kg。经检测干燥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0.36-0.42%,高出药典标准20-40%,且未检出任何重金属含量超标。竹林小年大量生鞭,鞭稍生长量比往期增长1倍以上;冬季母竹孕笋也增多。大年春季大量出笋、成竹,笋的个头大、虫笋和退笋少、成竹率高,平均成竹数可达59.2根/亩,比往期提高12%以上,新出毛竹的胸径也明显增大。毛竹和威灵仙均未出现病虫害。

对比例

本对比例的操作步骤和参数参照实施例1,不同在于步骤(3)、(4)和(6),具体如下:

步骤(3):种子预处理

将干燥的威灵仙种子常温浸种12±2小时,浸种后沥干待用。

步骤(4):播种

种子直播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在畦上开出2-4cm深的播种沟,撒入处理过的种子,覆土不超过2cm,浇透水,并覆盖稻草。播种后15天左右开始出苗,18天左右为出苗高峰,但总体出苗率较低,苗较稀疏且略显瘦弱。

40天左右,苗高10-12cm时,间苗、补苗,尽量保证苗间距15-20cm。起苗时可见幼苗根系相较于实施例1偏弱,侧根长0.5-2cm,侧根数3-7根不等。由于出苗率低,补苗的工作量较大,且须利用实施例1中间苗时多余的苗。

步骤(6):林间管理

种植第一年:当苗高超过30cm时(播种后约60天左右),轻轻扶动枝条使其搭到爬藤架上攀援生长;6月份进行中耕,除草、松土,查看死苗并及时补苗;9月份进行深中耕,深20-25cm,给威灵仙和毛竹同时施用腐熟农家肥,用量1000-1200kg/亩;冬季威灵仙地上部分枯死后,清理枯枝。

种植第二年:分别于6月和9月进行两次中耕,除草、松土;在这第二年开花期间,除留种外,摘去多余的花蕾和花朵。

种植两年的威灵仙单株鲜根重可达0.3-0.6kg,每亩产出干品400-550kg。经检测干燥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0.30-0.33%,符合药典标准,且未检出任何重金属含量超标。竹林小年大量生鞭,鞭稍生长量比往期增长1倍以上;冬季母竹孕笋也增多。大年春季大量出笋、成竹,平均成竹数可达52.6根/亩,新出毛竹的胸径也明显增大。毛竹和威灵仙均未出现明显病虫害,偶可见极少量竹蝉但未造成危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