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63880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又宜作工业原料,可以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同时,马铃薯的水分利用率是小麦和玉米的8倍,适合在山区旱地及水资源缺乏地区种植。因此,马铃薯作为一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日渐广泛。然而,在多数地区,由于经济贫困以及马铃薯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多年来马铃薯种植呈“多、杂”的状况。马铃薯的传统种植方式是用薯块作为营养体进行繁殖,导致马铃薯病毒随着世代在母体内逐渐累积,从而造成种性退化,对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例如:在榆林地区,沙杂15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产量和质量都很高,深受当地农民喜爱,在当地极有发展前景;但因病毒经过世代累积,该品种种性退化严重,脱毒需求亟待解决。作为常见的马铃薯病毒,pvx、pvy、plrv、pvs、pva、pvm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等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种植。例如:河北省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pvy、pstvd病毒,成为太行山区马铃薯高产优质的限制因因子;pvy病毒严重时可减产80%以上;pstvd具有高度的侵染性,极易通过接触、农具、衣物和切刀等进行汁液传播。基于以上现状,传统技术中研究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等方式来脱除马铃薯病毒,但均无法有效解决该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马铃薯抗病毒品种和脱毒种苗尤为重要。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而且马铃薯的薯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本发明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0.5mg、赤霉素0.01mg~0.1mg,余量为ms培养基。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萘乙酸;且每升培养基中,萘乙酸的加入量为0.01mg~0.1mg。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还包括d-泛酸钙;且每升培养基中,d-泛酸钙的加入量为0.01mg~0.5mg。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原料组分还包括:柠檬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石菖蒲0.3mg~0.8mg。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5.5。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在制备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进行组培苗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3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压力约为103kpa。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102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中,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具体包括:剥取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且茎尖的长度为0.2mm~0.5mm。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104中,进行组培苗培养具体包括:s301: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2000lux~3000lux,光照时间为15~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140d;s302: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s303:待s302得到的产物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5~8):1;第一光源为465nm~47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85nm~695nm的光源和265nm~280nm的光源,且685nm~695nm的光源和265nm~280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5):1。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申请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而且马铃薯的薯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本发明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2)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马铃薯苗叶片数多,叶色绿,根系丰富,盘根极好,且马铃薯抗逆性显著增强,马铃薯的薯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改善种植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能促使马铃薯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实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选用马铃薯品种沙杂15,在榆林地区进行培养;当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地区。本发明提供一种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0.5mg、赤霉素0.01mg~0.1mg,余量为ms培养基。其中,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5.5。优选地,原料组分还包括萘乙酸;且每升培养基中,萘乙酸的加入量为0.01mg~0.1mg。优选地,原料组分还包括d-泛酸钙;且每升培养基中,d-泛酸钙的加入量为0.01mg~0.5mg。优选地,原料组分还包括:柠檬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石菖蒲0.3mg~0.8mg。另外,将本发明提供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于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其中,剥取带叶原基的茎尖具体包括:剥取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且茎尖的长度为0.2mm~0.5mm;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3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进行组培苗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进行组培苗培养具体包括:s301: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2000lux~3000lux,光照时间为15~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140d;s302: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s303:待s302得到的产物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5~8):1;第一光源为465nm~47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85nm~695nm的光源和265nm~280nm的光源,且685nm~695nm的光源和265nm~280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5):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1~2个叶原基,且长度为0.2mm~0.5mm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其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8:1;第一光源为46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且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1。实施例二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1~2个叶原基,且长度为0.2mm~0.5mm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其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5mg、赤霉素0.01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5。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3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15℃,光照强度为3000lux,光照时间为15h·d-1的条件下培养14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5:1;第一光源为47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85nm的光源和280nm的光源,且685nm的光源和280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5:1。另外,为了进一步凸显本发明提供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的优势,设置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中,除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外,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1~2个叶原基,且长度为0.2mm~0.5mm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其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萘乙酸0.05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8:1;第一光源为46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且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1。实施例四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1~2个叶原基,且长度为0.2mm~0.5mm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其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萘乙酸0.05mg、柠檬酸0.005mg、硅藻土8g、电气石粉5g以及石菖蒲0.8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8:1;第一光源为46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且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1。实施例五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1~2个叶原基,且长度为0.2mm~0.5mm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其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d-泛酸钙0.3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8:1;第一光源为46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且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1。实施例六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马铃薯的薯型标准且健康的薯块,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处理依次包括暗光处理和散射光处理。s102:待s101中的芽萌发至2cm~3cm时,选取芽段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用解剖刀切取芽段,之后将芽段用自来水冲洗40min以上,再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30s,放入无菌杯内用质量百分浓度为6%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s103:从s102得到的产物中剥取带1~2个叶原基,且长度为0.2mm~0.5mm的茎尖,之后将生长点接入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中。其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d-泛酸钙0.3mg,柠檬酸0.01mg、硅藻土3g、电气石粉10g以及石菖蒲0.3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3。制备方法包括: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采用球磨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其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培养基各原料组分总质量的1.5倍;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并于120℃高压灭菌20min。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8:1;第一光源为46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且69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1。另外,为了进一步凸显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势,设置以下对比例;下述对比例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改变相关参数得到。对比例一本对比例与实施例六的培养基不同。具体地,s103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d-泛酸钙0.3mg,柠檬酸0.01mg、硅藻土3g、电气石粉10g以及石菖蒲0.3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6。对比例二本对比例与实施例六的培养基不同。具体地,s103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d-泛酸钙0.3mg,柠檬酸0.01mg、硅藻土3g、电气石粉10g以及石菖蒲0.3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2。对比例三本对比例与实施例六的培养基不同。具体地,s103中,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05mg、赤霉素0.1mg,d-泛酸钙0.3mg,柠檬酸0.01mg、硅藻土3g、电气石粉10g以及石菖蒲0.3mg,余量为ms培养基;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5.8。对比例四本对比例与实施例六s104的光照条件不同。具体地,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8:1;第一光源为46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695nm的光源。对比例五本对比例与实施例六s104的光照条件不同。具体地,s104:将s103得到的产物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7h·d-1的条件下培养120d,待出现明显生长的小茎以及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叶子时,转入ms培养基培养;待形成根系且具有3~4个叶片时,进行扩繁培养;最终得到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其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8:1;第一光源为695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46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且465nm的光源和265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3:1。另外,将本发明各实施例和各对比例得到的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定期观察记录,系统评价其生长状况。具体地,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最终得到的马铃薯试管苗进行观察记录,每种培养基均移栽200株,重复三次,定期观察记录;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对于马铃薯试管苗株高,以采用常规培养基得到的马铃薯试管苗长势作基准。表1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列表株高增加/%成活率/%叶数患病率/%生长状况实施例一25.5893.26.61.21叶绿、白根多、盘根好实施例二26.3593.86.81.30叶绿、白根多、盘根好实施例三30.0696.27.90.79叶绿、白根多、盘根好实施例四36.5898.68.60.32叶绿、白根多、盘根好实施例五32.1896.88.10.76叶绿、白根多、盘根好实施例六38.5699.08.90.28叶绿、白根多、盘根好对比例一19.9875.64.23.95白根少、盘根差对比例二18.5374.54.54.06白根少、盘根差对比例三20.9276.44.63.68白根少、盘根差对比例四19.2572.24.03.93白根少、盘根差对比例五17.6373.54.34.08白根少、盘根差此外,申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确认各实施例培养得到的马铃薯试管苗不带有pvx、pvy、pvs、plrv、pva、pvm,且采用rt-pcr方法确认不带有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当然,除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列举的情况,其他原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制备过程中的各条件和参数等也是可以的。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而且马铃薯的薯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此外,本发明的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