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杉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549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豆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m,干径达1m;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由于红豆杉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药,每公斤售价为500-1000万美元。紫杉醇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红豆杉枝叶用于治疗白血病、肾炎、糖尿病以及多囊性肾病,红豆杉自然资源匮乏,药源紧缺,因而各地都在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目前红豆杉的在我国多地区均有栽培,但由于红豆杉对环境要求较高,导致各种栽培红豆杉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豆杉的栽培方法,可快速促进新移栽苗木生根,显著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红豆杉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多,土壤疏松、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排水优良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种植地;

(2)整地:结合深耕施基肥,年底或第二年开春前完成整地工作,保证土块被打碎,整好地后作畦,主畦宽3.5m,每隔1.8m挖条小沟,宽45cm,畦高度不能低于30cm,畦面整平整细,畦面中间要饱满,形成4-6°的斜坡,以防积水或渍水,每个地块中沟和边沟深度达到80cm,以利于雨后排水和保持土壤疏松;

(3)定植:选择2-3年生的幼苗进行移栽定植;定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好;株行距1.2m×1.2m;随起随栽,将苗木的根系在已准备好的abt1生根粉带泥浆溶液中浸一下,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补充苗木所失水分,将苗木植入穴中,回填土提苗,保证苗木根系舒展,防止窝根,扶正苗木,用脚踩实四周,保证苗根与土壤密接;移栽时边移栽边浇水,定根水一定要浇足,保证水淋到根系底部,使根系和湿土紧贴相连在一起;

(4)搭棚遮荫:用水泥柱搭棚,每亩水泥柱用量为55-60根,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为4m×4m,用钢丝贯穿连接固定,用单层5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处理,搭棚基本高度为1.8m,水泥柱用量根据种植地大小调整遮阳网拉网时为南北方向,视树的高度确定棚的高度,高于树30-50cm;

(5)栽后管理:种植后第一年的5-6月和8-9月各锄抚1次,在锄抚时应对苗木进行培土、扩穴、埋青,以增加土壤肥力,移栽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灌水,并做到晚灌早排,使种植地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多雨季节或种植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尤其是幼苗时期,防止种植地积水;自第2年开始,结合抚育进行施肥,每年至少1-2次,施肥方法是在苗干基部挖环形沟,后将复合肥或农家肥均匀施入沟内,每株180-220g左右,浇水,再覆土填平即可;

(6)病虫害防治:苗期增施钾、磷肥和草木灰,促进苗木生长,以增强幼苗的抗病力;控制苗圃环境,做到圃内无杂草;保护地栽培要加强通风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和土壤中的水分,露地栽培要筑高垅,开好排水沟,及时清除栽培地中的积水;苗木幼嫩期间将石灰粉与草木灰以1∶4的比例混合均匀,每亩苗床撒施100-150kg或在出苗期每隔7天,用0.5%的波尔多液喷洒幼苗;发现病苗及病株时,用百菌洁、多菌灵、托布津、井岗霉素稀释800倍-1000倍液喷治,每隔2-3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优选地,步骤(2)所述基肥包括腐熟的农家肥700-800kg、饼肥50-60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搭建遮阴网,可有效避免移栽后的红豆杉被夏天的阳光灼伤叶片;红豆杉属喜阴植物,极易被强光灼伤叶片,搭建遮阴网可避免阳光灼伤的危害;生根粉处理根系,可以快速促进新移栽苗木生根,显著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红豆杉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多,土壤疏松、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排水优良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种植地;

(2)整地:结合深耕施基肥,基肥包括腐熟的农家肥700kg、饼肥60kg;年底或第二年开春前完成整地工作,保证土块被打碎,整好地后作畦,主畦宽3.5m,每隔1.8m挖条小沟,宽45cm,畦高度不能低于30cm,畦面整平整细,畦面中间要饱满,形成4-6°的斜坡,以防积水或渍水,每个地块中沟和边沟深度达到80cm,以利于雨后排水和保持土壤疏松;

(3)定植:选择2-3年生的幼苗进行移栽定植;定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好;株行距1.2m×1.2m;随起随栽,将苗木的根系在已准备好的abt1生根粉带泥浆溶液中浸一下,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补充苗木所失水分,将苗木植入穴中,回填土提苗,保证苗木根系舒展,防止窝根,扶正苗木,用脚踩实四周,保证苗根与土壤密接;移栽时边移栽边浇水,定根水一定要浇足,保证水淋到根系底部,使根系和湿土紧贴相连在一起;

(4)搭棚遮荫:用水泥柱搭棚,每亩水泥柱用量为55-60根,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为4m×4m,用钢丝贯穿连接固定,用单层5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处理,搭棚基本高度为1.8m,水泥柱用量根据种植地大小调整遮阳网拉网时为南北方向,视树的高度确定棚的高度,高于树30-50cm;

(5)栽后管理:种植后第一年的5-6月和8-9月各锄抚1次,在锄抚时应对苗木进行培土、扩穴、埋青,以增加土壤肥力,移栽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灌水,并做到晚灌早排,使种植地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多雨季节或种植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尤其是幼苗时期,防止种植地积水;自第2年开始,结合抚育进行施肥,每年至少1-2次,施肥方法是在苗干基部挖环形沟,后将复合肥或农家肥均匀施入沟内,每株200g左右,浇水,再覆土填平即可;

(6)病虫害防治:苗期增施钾、磷肥和草木灰,促进苗木生长,以增强幼苗的抗病力;控制苗圃环境,做到圃内无杂草;保护地栽培要加强通风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和土壤中的水分,露地栽培要筑高垅,开好排水沟,及时清除栽培地中的积水;苗木幼嫩期间将石灰粉与草木灰以1∶4的比例混合均匀,每亩苗床撒施120kg或在出苗期每隔7天,用0.5%的波尔多液喷洒幼苗;发现病苗及病株时,用百菌洁、多菌灵、托布津、井岗霉素稀释800倍-1000倍液喷治,每隔2-3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豆杉的栽培方法,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定植、搭棚遮荫、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选择2‑3年生的幼苗进行移栽定植;定植时间以冬末春初为好;株行距1.2m×1.2m;随起随栽,将苗木的根系在已准备好的ABT1生根粉带泥浆溶液中浸一下,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补充苗木所失水分,将苗木植入穴中,回填土提苗,保证苗木根系舒展,防止窝根,扶正苗木,用脚踩实四周,保证苗根与土壤密接;移栽时边移栽边浇水,定根水一定要浇足,保证水淋到根系底部,使根系和湿土紧贴相连在一起,可快速促进新移栽苗木生根,显著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日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日良
技术研发日:2017.07.14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