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钵苗移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7285发布日期:2019-04-23 20:0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钵苗移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钵苗移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钵苗移栽设备。



背景技术:

钵苗移栽是温室穴盘育苗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人工作业单调繁重,正逐步被机械化移栽设备所取代。早期钵苗移栽设备的研究多以工业机器人为本体,其只适用于特定环境,不便于对系统进行扩展和改进,利用率较低。近年来,荷兰、美国、韩国等国家又研制了多种用于温室作业生产线的大型钵苗移栽机,其作业效率达800~1000作业循环/h,最多可扩展32组移栽手爪。但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体积大,与我国现阶段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的适应性差。目前,针对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相对产业化应用要求仍存有诸多技术瓶颈需要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钵苗移栽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钵苗移栽设备,包括支撑平台、支架和并联移栽机构,支架上设有并联移栽机构,并联移栽机构位于支撑平台的上方,支撑平台的两侧设有植苗盘输送带和供苗盘输送带,所述的供苗盘输送带的上端部设有压盘杆,所述的压盘杆通过气缸进行带动。

优选的,所述压盘杆相邻的一侧设有压盘到位检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供苗盘输送带的一侧与支撑平台相连处设有穴盘输送检测传感器和穴盘输送到位检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并联移栽机构包括基座、主动臂、副主动臂、从动臂和移栽动平台,所述基座的两侧均设有主动臂和副主动臂,所述的主动臂和副主动臂一端与基座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从动臂的一端相连,从动臂的另一端与移栽动平台相连,所述的移载动平台上设有取苗爪。

优选的,所述的并联移栽机构通过基座与支架相连;所述的植苗盘输送带上设有植苗盘,所述的供苗盘输送带上设有供苗盘。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很好的实现设施蔬菜、花卉类作物从高密度盘到低密度盘或营养钵的高速移栽,满足了自动化移栽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并联移栽机构示意图。

图中:1并联移栽机构;2取苗爪;3植苗盘输送带;4供苗盘输送带;5穴盘输送检测传感器;6穴盘输送到位检测传感器;7压盘杆;8气缸、9压盘到位检测传感器;10基座;11伺服电机输出轴;12主动臂;13副主动臂;14从动臂;15移栽动平台;16钵苗;17供苗盘;18植苗盘;19支撑平台;20支架;21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钵苗移栽设备,包括支撑平台19、支架20和并联移栽机构1,支架20上设有并联移栽机构1,并联移栽机构1位于支撑平台19的上方,支撑平台19的两侧设有植苗盘输送带3和供苗盘输送带4,所述的供苗盘输送带4的上端部设有压盘杆7,所述的压盘杆7通过气缸8进行带动。所述压盘杆7相邻的一侧设有压盘到位检测传感器9。所述供苗盘输送带4的一侧与支撑平台19相连处设有穴盘输送检测传感器5和穴盘输送到位检测传感器6。所述并联移栽机构1包括基座10、主动臂12、副主动臂13、从动臂14和移栽动平台15,所述基座10的两侧均设有主动臂12和副主动臂13,所述的主动臂12和副主动臂13一端与基座10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件21与从动臂14的一端相连,从动臂14的另一端与移栽动平台15相连,所述的移载动平台15上设有取苗爪2,所述的主动臂12通过伺服电机输出轴11与基座10相连。所述的并联移栽机构1通过基座10与支架20相连;所述的植苗盘输送带3上设有植苗盘18,所述的供苗盘输送带4上设有供苗盘1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钵苗移栽设备,包括支撑平台、支架和并联移栽机构,支架上设有并联移栽机构,并联移栽机构位于支撑平台的上方,支撑平台的两侧设有植苗盘输送带和供苗盘输送带,所述的供苗盘输送带的上端部设有压盘杆,所述的压盘杆通过气缸进行带动。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很好的实现设施蔬菜、花卉类作物从高密度盘到低密度盘或营养钵的高速移栽,满足了自动化移栽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耿庆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安庆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4
技术公布日:2019.04.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