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逃脱果蝇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8023发布日期:2019-04-23 20:0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逃脱果蝇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蝇诱捕器,尤其涉及一种防逃脱果蝇诱捕器。



背景技术:

在做林果种植、果品加工的工作中,果蝇是非常另人讨厌的一种昆虫,而且它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混载果园及果品加工场所,它更是子子孙孙,繁荣昌盛;根据它的生物学习性,要想彻底、干净地消灭它,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人畜农药中毒事件,以及它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残留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发明人结合多年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工作经验,前人的科研成果和果蝇本身的生物学习性,研究、设计了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经实际诱捕试验观察,诱捕效果非常理想。随着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理念的逐步推广采用,采用高效、环保的方法来杀灭害虫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有些果蝇诱捕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果蝇从内部逃出,诱捕效果大大降低,而且将诱捕到的果蝇清理时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诱捕果蝇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果蝇从容器内逃脱,而且被诱捕的果蝇清理方便快捷的一种防逃脱果蝇诱捕器。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诱捕瓶、瓶盖和挂钩,所述瓶盖上设有挂钩,所述瓶盖设置在诱捕瓶上方并与诱捕瓶螺纹连接,所述诱捕瓶为圆柱形容器,所述诱捕瓶分为上瓶体和下瓶体,所述上瓶体与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瓶盖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诱捕瓶内的连杆,所述连杆下端连接有诱捕剂放置台,所述诱捕剂放置台位于下瓶体内,所述上瓶体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锥形诱捕孔,所述锥形诱捕孔的外开口直径大于内开口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诱捕瓶和瓶盖为棕色不透光材质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诱捕瓶为塑料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诱捕孔的数量为5-8个。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诱捕果蝇效果好,通过采用锥形诱捕孔,能够有效防止果蝇从容器内逃脱,将上瓶体与下瓶体旋转分离,下瓶体内的被诱捕的果蝇清理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瓶盖、2是挂钩、3是上瓶体、4是下瓶体、5是连杆、6是诱捕剂放置台、7是锥形诱捕孔、8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逃脱果蝇诱捕器,包括诱捕瓶、瓶盖1和挂钩2,所述瓶盖1上设有挂钩2,所述瓶盖1设置在诱捕瓶上方并与诱捕瓶螺纹连接,所述诱捕瓶为圆柱形容器,所述诱捕瓶分为上瓶体3和下瓶体4,所述上瓶体3与下瓶体4螺纹连接,所述瓶盖1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诱捕瓶内的连杆5,所述连杆5下端连接有诱捕剂放置台6,所述诱捕剂放置台6位于下瓶体4内,所述上瓶体3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锥形诱捕孔7,所述锥形诱捕孔7的外开口直径大于内开口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诱捕瓶和瓶盖1为棕色不透光材质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诱捕瓶为塑料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诱捕孔7的数量为5-8个。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作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逃脱果蝇诱捕器。包括诱捕瓶、瓶盖和挂钩,所述瓶盖上设有挂钩,所述瓶盖设置在诱捕瓶上方并与诱捕瓶螺纹连接,所述诱捕瓶为圆柱形容器,所述诱捕瓶分为上瓶体和下瓶体,所述上瓶体与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瓶盖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诱捕瓶内的连杆,所述连杆下端连接有诱捕剂放置台,所述诱捕剂放置台位于下瓶体内,所述上瓶体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锥形诱捕孔,所述锥形诱捕孔的外开口直径大于内开口直径。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诱捕果蝇效果好,通过采用锥形诱捕孔,能够有效防止果蝇从容器内逃脱,将上瓶体与下瓶体旋转分离,下瓶体内的被诱捕的果蝇清理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余凤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仪征聚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7
技术公布日:2019.04.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