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3500阅读:31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蚝,学名近江牡蛎,是广西钦州市四大名贵海产之一,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大蚝蚝肉蛋白质含量超过40%,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中牛奶”之称,同时还可入药。钦州湾茅尾海是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苗种繁殖区,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目前全市沿海浅滩涂插养及深水吊养大蚝面积有14万多亩,而可供开发养殖的滩涂有130多万亩。传统的大蚝养殖方法为立柱养殖,养殖时需要搭建立柱,投资较大,而且由于海水潮汐的变化,海水的高度也发生变化,难以为大蚝提供充足的养分,此外,设置的立柱容易堆积淤泥和养殖时的垃圾,极易破坏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不仅能够在养殖过程为大蚝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水深10~20米,盐度不低于0.9%,最低水温不低于5℃,溶解氧>5毫克/升的近海海域为养殖海区;在养殖海区搭建浮筏,浮筏以竹木为主体框架,竹木下固定可漂浮物,浮筏边沿用缆绳牵引,缆绳的入水端连接锚将浮筏固定于海面上;

2)在浮筏下用1~4米的绳索悬挂固着大蚝蚝苗的附着基,附着基以间隔吊挂在绳索上的方式浸入海水中,每根绳索上悬挂5~20个附着基,最上端的附着基距离海面的距离为20~50cm,相邻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2~20cm;

3)养殖时间共三年,第一年时选用体长为10~20毫米大蚝蚝苗的吊养,将浮筏固定于盐度0.9%~1.5%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二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1.5%~2%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三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2%~3%的海域进行养殖,待大蚝的体长超过10cm后即可收获。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竹木以搭建成方形网格的形式构成浮筏的主体框架,每个网格的规格为20~50cm×100~200cm。

所述可漂浮物为泡沫、轮胎或空桶。

所述附着基为石块、瓦片、陶瓷、水泥块或贝壳。

所述养殖海区优选为距离红树林边沿0.5~5km范围内的海域。

所述大蚝蚝苗的播养量优选为1~3万粒/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大蚝用浮筏吊养,大蚝能够充分浸泡于海水中,而且浮筏可根据需要进行迁移,能够为大蚝的养殖提供充分的养料,确保了大蚝的快速成长;而且大蚝是吊养于海水中,不会因阻碍潮汐变化而产生大量的淤泥,对环境影响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

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水深10米,盐度不低于0.9%,最低水温不低于5℃,溶解氧>5毫克/升,距离红树林边沿2km范围内的近海海域为养殖海区;在养殖海区搭建浮筏,浮筏以竹木为主体框架,竹木以为方形网格的形式,每个网格的规格为50cm×100cm,竹木下固定可漂浮物(泡沫),浮筏边沿用缆绳牵引,缆绳的入水端连接锚将浮筏固定于海面上;

2)在浮筏下用2米的绳索悬挂固着大蚝蚝苗的附着基(石块),附着基以间隔吊挂在绳索上的方式浸入海水中,每根绳索上悬挂10个附着基,最上端的附着基距离海面的距离为30cm,相邻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5cm;其中,大蚝蚝苗的播养量为2万粒/亩

3)养殖时间共三年,第一年时选用体长为10~20毫米大蚝蚝苗的吊养,将浮筏固定于盐度1.0%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二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1.8%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三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2.5%的海域进行养殖,待大蚝的体长超过10cm后即可收获。

实施例2

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水深20米,盐度不低于0.9%,最低水温不低于5℃,溶解氧>5毫克/升,距离红树林边沿0.5km范围内的近海海域为养殖海区;在养殖海区搭建浮筏,浮筏以竹木为主体框架,竹木以为方形网格的形式,每个网格的规格为30cm×200cm,竹木下固定可漂浮物(轮胎),浮筏边沿用缆绳牵引,缆绳的入水端连接锚将浮筏固定于海面上;

2)在浮筏下用4米的绳索悬挂固着大蚝蚝苗的附着基(贝壳),附着基以间隔吊挂在绳索上的方式浸入海水中,每根绳索上悬挂20个附着基,最上端的附着基距离海面的距离为50cm,相邻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20cm;其中,大蚝蚝苗的播养量为3万粒/亩

3)养殖时间共三年,第一年时选用体长为10~20毫米大蚝蚝苗的吊养,将浮筏固定于盐度1.5%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二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2%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三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3%的海域进行养殖,待大蚝的体长超过10cm后即可收获。

实施例3

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水深15米,盐度不低于0.9%,最低水温不低于5℃,溶解氧>5毫克/升,距离红树林边沿5km范围内的近海海域为养殖海区;在养殖海区搭建浮筏,浮筏以竹木为主体框架,竹木以为方形网格的形式,每个网格的规格为20cm×200cm,竹木下固定可漂浮物(空桶),浮筏边沿用缆绳牵引,缆绳的入水端连接锚将浮筏固定于海面上;

2)在浮筏下用1米的绳索悬挂固着大蚝蚝苗的附着基(贝壳),附着基以间隔吊挂在绳索上的方式浸入海水中,每根绳索上悬挂5个附着基,最上端的附着基距离海面的距离为20cm,相邻附着基之间的间距为3cm;其中,大蚝蚝苗的播养量为1万粒/亩

3)养殖时间共三年,第一年时选用体长为10~20毫米大蚝蚝苗的吊养,将浮筏固定于盐度0.9%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二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1.5%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三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3%的海域进行养殖,待大蚝的体长超过10cm后即可收获。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浮筏养殖大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深10~20米,盐度不低于0.9%,最低水温不低于5℃,溶解氧>5毫克/升的近海海域为养殖海区,在养殖海区搭建浮筏;2)在浮筏下用1~4米的绳索悬挂固着大蚝蚝苗的附着基,附着基以间隔吊挂在绳索上的方式浸入海水中;3)养殖时间共三年,第一年时选用体长为10~20毫米大蚝蚝苗的吊养,将浮筏固定于盐度0.9%~1.5%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二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1.5%~2%的海域进行养殖;第三年时,将浮筏转移固定于盐度为2%~3%的海域进行养殖,待大蚝的体长超过10cm后即可收获。该不仅能够在养殖过程为大蚝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刘南;麦日桂;龙万伸;马春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浦北县德海种养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10.26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