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6485发布日期:2019-05-07 19:32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猪的饲养方法,尤其是后备母猪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猪为六畜之首,在我国有悠久的养猪历史,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长期养猪是以农户为单位饲养,缺乏科学的饲养方法,不注重疾病防治,有什么料就喂什么,不会科学进行各种饲科搭配,尤其是后备母猪的选育和培养相当粗放,直接影响其产仔数量和质量,至使经济效益低下,有的甚至投入大于产出。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我国生猪生产己逐步由农户散养发展到规模养殖阶段。规模养殖生猪要求生猪生产者能把生产中的诸要素合理的组织起来,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用率和猪群生产性能,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规模养殖在养猪形式上发展很快,但养猪技术和水平却没能很好的配套,养殖设施化程度不高。使养殖的效益相对比较低下。后备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其养的好坏直接影晌其所生仔猪的生长发育和质量,因此研究科学规范的后备母猪饲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繁殖能力强、产仔质量高的后备母猪的饲养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后备母猪的饲养方法,包括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飼养管理、疫病防治、配种,其特征在于:1、后备母猪的选留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以断奶窝重来确定,将断奶窝重逐一排队,选断奶窝重大的作第一次选留对象,再根据仔猪本身发育良好,乳头七对或七对以上,且3对乳头在脐部之前,乳头排列位置间距合理,没有瞎乳头、副乳头、闭塞乳头及乳头凹陷的作第二次选留,第二阶段主要根据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初情期来选,选择身体发育匀称、四肢健壮、中上等膘、毛色光泽、胸宽且深、背腰平直、腰荐结合部要自然平顺、臀宽外阴大而长的毋猪作备用母猪,第三阶段主要根据后备母猪第一次产仔后的表现,如产仔数、泌乳情况和护仔性能来选择;2、营养调控,后备母猪30千克时,每千克配合饲料应含消化能13兆焦,含粗旦白质16%,赖氨酸0.8%,钙0.75%,磷0.65%,自由釆食,体重45千克时,钙、磷再提高0.1个百分点,后备母猪5月龄,体重85千克时开始限饲,采食量控制在2.5千克左右,后备母猪8月龄,体重110千克时初配比较合适,第一次发情不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3,8千克左右,配种结束后立即降至补饲催情前水平,日粮每千克含消化能12.1兆焦,含粗旦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提高到12.8兆焦,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饲喂量3.3千克,分娩前三天降至1.8千克,母猪产仔后5-7天饲喂量要逐步增至最大量,基础量为1.5千克,再以每哺一头仔猪增加0.5千克饲料,并相应提高蛋白质含量;3、饲养管理,5月龄前按商品猪饲养方式进行饲养管理,6-7月龄日饲喂量控制在2.5千克,使后备母猪在第二次发情配种时体重在110-120千克,在170日龄以后有计划的与公猪接触,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连续22天,间隔一周,诱导其发情;饲养密度控制在3.7平方米/头,并保持栏舍通风、干燥、卫生、光照充足,创造18-20度的感受环境。

通过本发明技术饲养的后备母猪繁殖能力强,自然发情率超过90%,220-230日龄p2点背膘厚16-18mm,所产仔猪个体差异小,且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后备母猪的饲养方法,包括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飼养管理、疫病防治、配种,其特征在于:1、后备母猪的选留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以断奶窝重来确定,将断奶窝重逐一排队,选断奶窝重大的作第一次选留对象,再根据仔猪本身发育良好,乳头七对或七对以上、且3对乳头在脐部之前,乳头排列位置间距合理,没有瞎乳头、副乳头、闭塞乳头及乳头凹陷的作第二次选留,第二阶段主要根据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初情期来选,选择身体发育匀称、四肢健壮、中上等膘、毛色光泽、胸宽且深、背腰平直、腰荐结合部要自然平顺臀宽外阴大而长的毋猪作备用母猪,第三阶段主要根据后备母猪第一次产仔后的表现,如产仔数、泌乳情况和护仔性能来选择;2、营养调控,后备母猪30千克时,每千克配合饲料应含消化能13兆焦,含粗旦白质16%,赖氨酸0.8%,钙0.75%,磷0.65%,自由釆食,体重45千克时,钙、磷再提高0.1个百分点,后备母猪5月龄,体重85千克时开始限饲,采食量控制在2.5千克左右,后备母猪8月龄,体重110千克时初配比较合适,第一次发情不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3,8千克左右,配种结束后立即降至补饲催情前水平,日粮每千克含消化能12.1兆焦,含粗旦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提高到12.8兆焦,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饲喂量3.3千克,分娩前三天降至1.8千克,母猪产仔后5-7天饲喂量要逐步增至最大量,基础量为1.5千克,再以每哺一头仔猪增加0.5千克饲料,并相衣提高蛋白质含量;3、饲养管理,5月龄前按商品猪饲养方式进行饲养管理,6-7月龄日饲喂量控制在2.5千克,使后备母猪在第二次发情配种时体重在110-120千克,在170日龄以后有计划的与公猪接触,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连续22天,间隔一周,诱导其发情;饲养密度控制在3.7平方米/头,并候持栏舍通风、干燥、卫生、光照充足,创造18-20度的感受环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备母猪的饲养方法,包括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飼养管理、疫病防治、配种,其特征在于:后备母猪的选留分三个阶段进行,营养调控,饲养管理,通过本发明技术饲养的后备母猪繁殖能力强,自然发情率超过90%,220‑230日龄P2点背膘厚16‑18mm,所产仔猪个体差异小,且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丁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本味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7
技术公布日:2019.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