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2021发布日期:2019-05-15 21:3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早已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食品安全的源头保障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重要难题,主要的原因是栽培作物会发生病虫害,控制病虫害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农业生产者和一线技术人员却一直把化学投品入当作最重要的依靠,由此带来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使保障食品安全成为生产者的自觉行为,真正实现减肥减药,经济高效和安全环保。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自身健康生长和病虫害侵染危害这一矛盾。一直以来,植保工作始终把控制病虫害当作首要任务,植保的理念是以有害生物为核心,把杀菌剂,杀虫剂等农药施用作为手段,把消灭病虫害当作主要目标。由此,难免带来药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好,但病虫害发生却越来越重,食品安全却越来越令人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调控土壤微生态平衡和营养平衡:每年施加底肥时,施加腐熟农家肥每亩每年20-50立方米,同时配合种植作物的需求施加氮磷钾肥;腐熟农家肥为采用em菌剂腐熟发酵处理的农家肥;施肥后15-20天进行深耕;

(2)调控土壤酸碱平衡:通过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平衡,采用的肥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腐殖酸钾肥20-35份,农作物秸秆半发酵料50-80份,海泡石10-15份,碳酸氢铵肥15-20份;所述农作物秸秆半发酵料是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与枯草芽孢杆菌菌剂、链霉菌菌剂按质量比100∶0.5-1∶0.5-0.8,加水调节含水量35-45wt%,常温发酵2-3天制得;

(3)病虫害防治采用新型低毒的植物源农药。

优选的,所述碳酸氢铵肥为碳酸氢铵与好土、粘土按质量比1∶1∶1混合造粒制成。

优选的,环节(1)的调控土壤酸碱平衡在每件底肥深耕后15-20天进行,调控土壤酸碱平衡施加肥料后进行一次浅耕操作。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第一次调控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且采用的腐熟农家肥中含有em菌剂中的益生菌,在有机质的环境下,土壤质地疏松,含氧量提高,土壤益生菌可以得到良好繁殖,逐渐改善微生物平衡。并且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有机质为作物提供“天然“绿色营养成分,降低土壤对无机肥的需求量。第二次调控为施加平衡肥,是在施加底肥之后进行,为浅层施肥,目的是调节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区的土壤酸碱平衡。同时在第二年循环施底肥、是施平衡肥的过程中,平衡肥逐渐分不到深层土壤中,对深层土壤进行调节。

本发明通过土壤微生物平衡、营养平衡、酸碱平衡的调节,逐渐改良土壤环境,进而提高作物的生长抗逆性,达到减少作物生病和提高病原菌致病抵抗力的目的。

现在,新型低毒的植物源农药基本涉及到了农业种植的大部分抗病领域。虽然植物源农药见效比较慢,但是结合前两步调控过程,可以从根本上逐渐改善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作物自身抵抗力提高的情况下,少量的病虫害侵袭反而能够进一步挖掘植物自身潜力,而不是依靠有机肥和传统农药对植物进行过分“宠溺”和“保护”。

本发明的方法涉及了以植物为核心的植保新理念理念明确提出了以植物为核心,突出保健的作用,以营养平衡、生物调节、抗逆诱导等作为主要手段,达到提升植物自身的抵抗力,改善生长发育,实现健康安全的目的。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安全植保的方向。

平衡肥施加每亩量为80-100kg,并且从第三年或第四年其海泡石的用量逐年减半,至海泡石的用量为2-4份时,保持不变,7-8年后可以不再使用。目的是防止海泡石的量在土壤中积存过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调控土壤微生态平衡和营养平衡:每年施加底肥时,施加腐熟农家肥每亩每年20立方米,同时配合种植作物的需求施加氮磷钾肥;腐熟农家肥为采用em菌剂腐熟发酵处理的农家肥;施肥后15-20天进行深耕;

(2)调控土壤酸碱平衡:施底肥深耕后15-20天,通过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平衡,采用的肥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腐殖酸钾肥30份,农作物秸秆半发酵料80份,海泡石15份,碳酸氢铵肥18份;所述农作物秸秆半发酵料是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与枯草芽孢杆菌菌剂、链霉菌菌剂按质量比100∶0.8∶0.8,加水调节含水量40wt%,常温发酵3天制得;所述碳酸氢铵肥为碳酸氢铵与好土、粘土按质量比1∶1∶1混合造粒制成;

上述肥料施加后,进行一次浅耕;

(3)病虫害防治采用新型低毒的植物源农药。

实施例2

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调控土壤微生态平衡和营养平衡:每年施加底肥时,施加腐熟农家肥每亩每年40立方米,同时配合种植作物的需求施加氮磷钾肥;腐熟农家肥为采用em菌剂腐熟发酵处理的农家肥;施肥后15-20天进行深耕;

(2)调控土壤酸碱平衡:施底肥深耕后15-20天,通过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平衡,采用的肥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

腐殖酸钾肥35份,农作物秸秆半发酵料60份,海泡石12份,碳酸氢铵肥20份;所述农作物秸秆半发酵料是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与枯草芽孢杆菌菌剂、链霉菌菌剂按质量比100∶1∶0.6,加水调节含水量45wt%,常温发酵3天制得;所述碳酸氢铵肥为碳酸氢铵与好土、粘土按质量比1∶1∶1混合造粒制成;

上述肥料施加后,进行一次浅耕;

(3)病虫害防治采用新型低毒的植物源农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以下环节:(1)调控土壤微生态平衡和营养平衡,每年施加底肥时,施加腐熟农家肥每亩每年20‑50立方米,同时配合种植作物的需求施加氮磷钾肥;(2)调控土壤酸碱平衡,通过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平衡,采用的肥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腐殖酸钾肥20‑35份,农作物秸秆半发酵料50‑80份,海泡石10‑15份,碳酸氢铵肥15‑20份(3)病虫害防治采用新型低毒的植物源农药。

技术研发人员:王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权
技术研发日:2017.11.01
技术公布日:2019.0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