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华蜜蜂分析环境中杀虫剂用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6006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蜜蜂分析环境中杀虫剂用量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中华蜜蜂分析环境中杀虫剂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养蜂大国,其中饲养数量最多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作为我国本土蜂种,对其采取资源保护措施刻不容缓。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得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蜂群数量急剧下降,经过调查证明,中华蜜蜂相比于意大利蜜蜂对于杀虫剂耐药性更低,因此选用中华蜜蜂作为杀虫剂环境指示剂,能够从蜂种保护角度出发,为杀虫剂田间使用剂量提供理论依据。

1、杀虫剂在蜜蜂源植物上的残留

杀虫剂常被用于田间拌种剂,经过杀虫剂处理的种子在生长期间能够有效抵抗病虫害。同时,农作物的花蜜、花粉或者枝叶分泌液中残留的杀虫剂对蜜蜂等授粉昆虫的影响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随着植物的生长,杀虫剂产生的代谢物同样会对昆虫具有毒害作用。

有学者调查发现,经过吡虫啉处理的玉米种子,在花期收集的玉米花粉中,吡虫啉的残留浓度在1~3μg·g-1。经过噻虫嗪、啶虫脒和噻虫啉处理的油菜种子,65%、64%和51%的花蜜中和37%、62%和45%的花粉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农药残留。经过杀虫剂处理的作物,花蜜、花粉可能通过授粉昆虫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同时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分,使污染面积不断增大。

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面对含有杀虫剂的蜜粉源和不含有杀虫剂的蜜粉源时,蜜蜂更倾向于采集含有杀虫剂的植物蜜粉源,这就进一步使蜜蜂在采集过程中接触到杀虫剂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影响到了蜜蜂的健康。

2、杀虫剂对蜜蜂急性致死毒性

杀虫剂对蜜蜂急性致死毒性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是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的ld50有很大差异,laurino等人测定噻虫胺对单只意蜂24h内口试ld50为3.53ng,吡虫啉为118.74ng,噻虫嗪为4.4ng。吡虫啉对意蜂24h内接触ld50在7.8-242ng。吡虫啉对单只无刺蜂24h内口试ld50为23.54ng,48h内口试ld50为24.5ng。总结文献中数据,吡虫啉对一只意蜂的口试急性致死剂量范围在3~120ng。每只意蜂在取食少于3ng吡虫啉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急性致死毒性特征。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条件,如气候、温湿度、测定方法等因素及世界范围内蜜蜂遗传背景的差异而造成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急性致死剂量的差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中华蜜蜂分析环境中杀虫剂用量的方法,将中华蜜蜂作为一种环境指示剂,拟从保护授粉昆虫的角度出发,为指导杀虫剂田间使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中华蜜蜂分析环境中杀虫剂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步骤如下:

(1)从健康的中华蜜蜂蜂群中随机取若干供试蜜蜂活体为试验样品,所述供试蜜蜂为工蜂,但不包括羽化后1天之内的工蜂;

(2)将步骤(1)的供试蜜蜂冷冻麻醉后,逐只饲喂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每只工蜂的饲喂总体积为2μl;所述杀虫剂的种类,为实验地域所使用的杀虫剂,其使用浓度分别为:1ng/μl、2ng/μl、3ng/μl、4ng/μl、5ng/μl;

(3)将步骤(2)饲喂好的供试蜜蜂放入饲养盒中,每个饲养盒中放入不少于20只,在温度28℃,湿度75%的恒温恒湿箱中培养24h;

(4)每个蜂群取若干只供试蜜蜂,每个蜂群重复若干次,重复若干个蜂群;

(5)记录供试蜜蜂的死亡数量,计算死亡率;

(6)用spss软件probit方法计算出杀虫剂对供试蜜蜂24h内口试ld50,当ld50小于5ng/μl时,表明实验地域杀虫剂的用量超出允许范围。

其中,步骤(1)所述若干供试蜜蜂活体,其数量不少于20只,一般为100只供试蜜蜂活体。

步骤(3)所述每个饲养盒中放入不少于20只供试蜜蜂,一般为20只供试蜜蜂。

步骤(4)所述每个蜂群取若干只供试蜜蜂,每个蜂群一般取100只供试蜜蜂。

步骤(4)所述每个蜂群重复若干次,每个蜂群一般重复3次。

步骤(4)所述重复若干个蜂群,一般重复3个蜂群。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

目前,有关杀虫剂对蜜蜂影响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多数集中在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作为我国的本土蜂种,与意大利蜜蜂共处同一个生态位,同样面临着杀虫剂的威胁。通过实验得知,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蜜蜂个体小,对杀虫剂耐药性低,所以更适合作为环境指示剂,指导杀虫剂的田间用量。本发明从保护生态角度出发,为农业生产中杀虫剂的使用剂量提供了数据基础。

为了探索不同浓度的杀虫剂对参试中华蜜蜂的影响,我们统计了吡虫啉对中华蜜蜂24h内口试ld50,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吡虫啉对中华蜜蜂24h内口试ld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一种利用中华蜜蜂分析环境中杀虫剂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健康的中华蜜蜂蜂群中随机取100只供试蜜蜂活体为实验样品,所述供试蜜蜂为工蜂,但不包括羽化后1天之内的工蜂;

(2)将步骤(1)中的供试蜜蜂带回实验室,冷冻麻醉后,逐只饲喂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每只供试蜜蜂的饲喂总体积为2μl;所述杀虫剂的种类,为实验地域所使用的杀虫剂,其使用浓度为5ng/μl;

(3)将步骤(2)饲喂好的供试蜜蜂放入饲养盒中,每个饲养盒中放入20只,在温度28℃,湿度75%的恒温恒湿箱中培养24h;

(4)每个蜂群取100只供试蜜蜂,每个蜂群重复3次,重复3个蜂群;

(5)记录饲养盒中的供试蜜蜂死亡数量,计算死亡率;

(6)用spss软件probit方法计算出杀虫剂对供试蜜蜂24h口试ld50,若ld50小于5ng/μl,表明实验地域的杀虫剂用量超出允许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接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中华蜜蜂分析环境中杀虫剂用量的方法,从健康的中华蜜蜂蜂群中随机取若干工蜂活体为试验样品,通过冷冻麻醉、饲喂杀虫剂、统计参试工蜂24h内的死亡率,并用SPSS软件Probit方法计算出杀虫剂对工蜂24h内口试LD50,若LD50小于5ng/μL,表明实验地域杀虫剂的用量超出允许范围。中华蜜蜂相比于西方蜜蜂对于杀虫剂更敏感,抗性更低。中华蜜蜂为我国本土蜜蜂,近年来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已对蜂群数量造成严重影响,从保护蜂种及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可以利用本发明的分析方法,将中华蜜蜂作为杀虫剂用量的环境指示剂,指导农业生产中杀虫剂的使用剂量。

技术研发人员:苏松坤;李梦;李志国;和静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农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1.22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