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蛙自然封闭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02055发布日期:2019-06-13 17:1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目前采用传统方法自然封闭山沟养殖,粗放经营,没有技术和管理内容,生长期长,成蛙需要4-5年,林蛙的天敌及病虫害无法防治,成活率只有10%,成蛙回捕率3‰,150-180只蛙采1斤油,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效果不明显。

本发明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不改变野生营养成份的前提下,加以改造和防止天敌及防治病虫害,成蛙生长期需1-2年,蝌蚪孵化期成活率85%以上,成活率70%以上,成蛙回捕率55%以上,100-130只蛙采1斤油,养殖密度每平方米90-100只。

本发明的林蛙自然封闭养殖方法:1、幼蛙1令蛙和2令蛙分类养殖,饲料是以人工养殖昆虫和野生昆虫为主,确保营养充足,加快生长速度。2、培育优质种蛙,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出油提高30%。3年蛙体重达45-50g,身长达7-7.5寸,4-5年蛙体重达70-75g,身长达8.5寸。3、林蛙的病虫害以防治为主,用高锰酸钾、生石灰、盐等多种药物,可以防止红眼病、皮肤病、白水泡病、寄生虫病等疾病发生。4、防止林蛙逃跑或天敌,林蛙有雨遁、水遁、雾遁、风遁、水遁、土遁等特点,根据土质条件,深埋硬底基础防止林蛙土遁,在场地用高1000mm围墙,内倾斜75°-80°,防止林蛙外逃和蛇类进入场内,用30目金属网将全场罩上,防止鸟类及林蛙雨遁、雾遁、风遁等等。5、养殖林蛙场地选择十分重要,需有小溪及暖泉水之处,水流平稳,夏季不涨水,冬季不干枯,植被覆盖率85%以上,植物种类以阔叶林与灌木林为主,土质松软,不渗水和一定的潮湿度和半阴半阳的光照,以适应林蛙的生长。场内设孵化池3×1om,水深30mm,水温15-20℃,确保生长速度加快,每个池之间水流相通,变态池和孵化池相邻,越冬池若干个,水深1.5-1.8m,越冬池与越冬池之间有循环水设施,使林蛙可安全越冬。为了防止夏季干旱安装喷灌设备,使池外有一定温度,在场内安装若干高效聚虫灯进行照明,吸引大量野生昆虫,补充林蛙捕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林蛙自然闭封养殖方法,采用先进科学孵化池及越冬池,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防止病虫害,成蛙可提前1-2年成蛙,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90-100只,对山区农业开发是一项潜力较大的养殖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彭亚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彭亚萍
技术研发日:2017.12.02
技术公布日:2019.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