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及其套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2792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及其套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水线上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及其套盘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钵体秧苗均采用塑穴钵盘培育,由于钵盘较薄而且质软,把软钵盘嵌套到硬钵盘里面的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育秧劳动强度较大。因此为适应水稻钵体秧苗移栽机械化的发展,开发能够实现软钵盘分离并且使软钵盘、硬钵盘嵌套起来的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育秧流水线上的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及其套盘方法,该机构原理简单,且保证每次分离一个软钵盘并使之嵌套于硬钵盘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包括传送装置、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和两个软钵盘支撑机构;所述的传送装置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沿硬钵盘传输方向布置,或两个软钵盘支撑机构沿硬钵盘传输方向布置;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关于软钵盘支撑机构对称设置,两个软钵盘支撑机构关于软钵盘剥离机构对称设置;所述的软钵盘剥离机构包括运动挡片、连接杆、运动杆、定位杆、定位挡片、第一回转气缸、第二回转气缸和剥离气缸;第一回转气缸驱动连接杆摆动;连接杆与剥离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剥离气缸的缸体与运动杆的一端固定;运动杆的另一端与运动挡片固定;第二回转气缸驱动定位杆摆动,且第二回转气缸与第一回转气缸动作同步;定位杆与定位挡片固定;运动挡片间距设置在定位挡片的正下方。所述的软钵盘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气缸和楔块;支撑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支撑气缸的活塞杆与楔块固定,楔块与机架构成滑动副。所述楔块的顶面低于软钵盘剥离机构的运动挡片底面。

该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的套盘方法,具体如下:

将多个软钵盘叠放后支撑在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的楔块上。当一个硬钵盘传送至软钵盘正下方触发硬钵盘传送装置上的位置传感器时,进行一次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动作:控制器控制第一回转气缸和第二回转气缸动作,运动挡片和定位挡片做进给运动,伸入最底部两个软钵盘边缘的空隙中;然后支撑气缸带动楔块做收回运动,此时除了最底部的一个软钵盘外,其余软钵盘均由定位挡片支撑。接着,运动挡片在剥离气缸带动下推动最底部的软钵盘向下运动,从而将最底部的一个软钵盘剥落。剥落的软钵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硬钵盘内;然后支撑气缸带动楔块复位,剥离气缸的活塞杆缩回,第一回转气缸和第二回转气缸分别带动运动挡片和定位挡片复位。至此完成一次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动作。

叠放的软钵盘只剩最后一个时,该软钵盘的套盘动作中,运动挡片和定位挡片直接进给运动到该软钵盘顶部,然后支撑气缸带动楔块做收回运动时,该软钵盘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入硬钵盘内。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用于流水线上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通过定位挡片和运动挡片的进给运动、楔块的收回运动以及运动挡片的分盘运动三个动作之间的配合关系来完成对软钵盘的分盘运动进而完成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运动,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有效减少人工逐个分离软钵盘再放置于硬钵盘的繁琐操作,可以明显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水稻育秧流水线上的育秧效率,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需要,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软钵盘剥离机构与软钵盘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软钵盘支撑机构与软钵盘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运动挡片和定位挡片伸入最底部两个软钵盘边缘空隙中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楔块收回后与软钵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运动挡片推动最底部的软钵盘分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楔块复位过程示意图;

图中:1、运动挡片,2、定位挡片,3、软钵盘,4、支撑气缸,5、楔块,6、硬钵盘,7、连接杆,8、运动杆,9、定位杆,10、剥离气缸,11、位置传感器,12、传送带,13、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和4所示,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实现软钵盘的分盘并嵌套于硬钵盘的动作,包括传送装置、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和两个软钵盘支撑机构;传送装置上设有位置传感器11;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沿硬钵盘传输方向布置,或两个软钵盘支撑机构沿硬钵盘传输方向布置;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关于软钵盘支撑机构对称设置,两个软钵盘支撑机构关于软钵盘剥离机构对称设置。软钵盘剥离机构包括运动挡片1、连接杆7、运动杆8、定位杆9、定位挡片2、第一回转气缸、第二回转气缸和剥离气缸10;第一回转气缸和第二回转气缸的缸体均固定在机架13上;第一回转气缸的输出杆与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杆7的另一端与剥离气缸10的活塞杆固定,剥离气缸的缸体与运动杆的一端固定;运动杆8的另一端与运动挡片1固定;第二回转气缸的输出杆与定位杆9的一端固定;定位杆9的另一端与定位挡片2固定;运动挡片1间距设置在定位挡片2的正下方;第二回转气缸与第一回转气缸动作同步。软钵盘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气缸4和楔块5;支撑气缸4固定在机架13上,支撑气缸4的活塞杆与楔块5固定,楔块5与机架13构成滑动副。楔块5的顶面低于软钵盘剥离机构的运动挡片1底面。

该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的套盘方法,具体如下:

将多个软钵盘3叠放后支撑在两个软钵盘剥离机构的楔块5上,如图5和图6所示。当一个硬钵盘6由传送带12传送至软钵盘3正下方,硬钵盘6触发传送装置上的位置传感器11时,进行一次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动作:控制器控制第一回转气缸和第二回转气缸动作,运动挡片1和定位挡片2做进给运动,伸入最底部两个软钵盘3边缘的空隙中;然后支撑气缸4带动楔块5做收回运动,此时除了最底部的一个软钵盘3外,其余软钵盘3均由定位挡片2支撑,如图7和图8所示。接着,运动挡片1在剥离气缸带动下推动最底部的软钵盘3向下运动,从而将最底部的一个软钵盘3剥落,如图9和图10所示。剥落的软钵盘3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硬钵盘6内;然后支撑气缸4带动楔块5复位,剥离气缸的活塞杆缩回,第一回转气缸和第二回转气缸分别带动运动挡片1和定位挡片2复位。其中,叠放的软钵盘3只剩最后一个时,对于该软钵盘3的套盘动作中,运动挡片1和定位挡片2直接进给运动到该软钵盘3顶部,然后支撑气缸4带动楔块5做收回运动时,该软钵盘3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入硬钵盘6内;此时,运动挡片1在剥离气缸带动下的下推动作也没有推动软钵盘3,也只是做空行程。但是运动挡片1、定位挡片2和楔块5的动作与其余软钵盘3做套盘动作时保持一致,简化了机构以及机构的控制流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软钵盘和硬钵盘的套盘机构及其套盘方法。目前软钵盘套到硬钵盘里的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本发明套盘过程:运动挡片和定位挡片做进给运动,伸入最底部两个软钵盘边缘的空隙中;然后支撑气缸带动楔块做收回运动,此时除了最底部的一个软钵盘外,其余软钵盘均由定位挡片支撑;接着,运动挡片在剥离气缸带动下推动最底部的软钵盘向下运动,将最底部的一个软钵盘剥落;剥落的软钵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硬钵盘内;然后支撑气缸带动楔块复位,剥离气缸的活塞杆缩回,第一回转气缸和第二回转气缸分别带动运动挡片和定位挡片复位。本发明结构简单,有效减少人工逐个分离软钵盘再放置于硬钵盘的繁琐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俞亚新;皮东亚;彭成鹏;张佳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08
技术公布日:2018.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