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蓄水树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3551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蓄水树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蓄水树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蓄水树池。



背景技术:

“十三五”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我国的五年规划,而生态建设的一个重点区域就是干旱地区,而“石漠化”是干旱地区的头号生态问题。治旱的根本在生态,生态的根本在造林,造林的关键在于水。石漠化地区一般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被退化,水资源流失严重,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的顶级表现。

植树造林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改善的有效手段,其中“水”是植树造林中的核心内容,树木要成活,关键要解决“水”这一限制因子。目前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植物生长不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解决“水”这个问题。一方面,石漠化地区降雨量少,尤其是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容易引起植物的失水萎蔫,影响成活率;另一方面,石漠化地区的土壤砂化严重,土壤颗粒粗,松散,凝结力差,加之土壤中的有机质及养分少,保水性能极差,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水分非常有限。即便可以采用人工灌溉,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源及人工成本。

中国专利CN 201509456 U公开了一种用于沙漠植树的装置,该专利公开的用于沙漠植树的装置包括蓄水池,蓄水池内设有镂空渗水的底座,镂空渗水底座上面设有植树池,植树池侧壁与蓄水池侧壁之间连接有透水硅孔板,透水硅孔板上面设有过滤网,蓄水池内能存水,能在天气干旱的时候继续给树木供给水分,然而该装置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1)该装置的侧壁设置使种植池与四周土壤隔断了联系,对于沙漠地区的植物而言,要想存活,关键是要让其根系不断的向下生长,越往下越接近地下水层,当根系能生长到地下水层时,植物就能从地下水源吸收到水分,即便长时间不下雨,也能存活;而对比装置的侧壁设置短期内看似可以保证供水,长期来看其实是不经济的,缺少生态可持续性;2)该装置蓄水效率有待考证:沙漠地区本就缺水,在两侧设置中空的蓄水池,未必能蓄到理想的水,很有可能是虚设,且蓄在蓄水池中的水与种植池独立分离设置,不能实现蓄水池中的水分的最大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蓄水树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蓄水树池,该生态蓄水树池为两层梯极结构,上层为种植土填充区,下层为蓄水区,两层之间通过梯形台地衔接形成树坑空间,所述的种植土填充区用于填充种植土并种植树木,所述的蓄水区设置分层蓄水装置,种植土填充区和蓄水区通过土工布进行隔离。

所述的梯形台地为两侧对称设置的阶梯状结构并在底部形成花盆底状的蓄水区。

所述的分层蓄水装置包括吸水棉带、蓄水板和蓄水陶土,所述的吸水棉带沿梯形台地表面铺设并铺满蓄水区底部,所述的蓄水板设置在蓄水区内,所述的蓄水陶土填充于蓄水区内。

所述的蓄水板包括面板和蓄水柱,所述的蓄水柱为空心圆柱,所述的蓄水柱设置多个并垂直于面板底面向下凸出,所述的面板上对应设有与蓄水柱连通的通孔。

所述的面板为PVC面板。

所述的种植土填充区填充的种植土上设有一层带孔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生态蓄水树池设计为两层梯极结构,使水分轻松有效的汇集至蓄水层,实现了树池对水分的最大化利用与储存;

(2)本实用新型阶梯状结构是梯形台地,在降雨或灌溉时,水份第一流径种植土区域,含有有机质及养分的土壤是天然蓄水层,可以储留一部分水,树坑中心区域的水通过土壤的自然下渗,逐步渗透至蓄水区,同时树池边缘的水分通过阶梯状的梯形台地被导流进蓄水区,这种导流设计,延长了水的径流时间,水分可以被种植土充分吸收和储留;

(3)本实用新型分层蓄水装置采用蓄水陶土、蓄水板、吸收海绵,使得让水分储存更高效,尺度为1.5m*1.5m的树坑可储存约270-300公斤水,水资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储水效率相当高;

(4)本实用新型蓄水板为单独的蓄水构件,可以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的恶劣程度及树木对水分的需求,选择2条以上铺设于蓄水区,增加蓄水容量,每条蓄水板可储蓄3公斤左右的水。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通过植物根系的自吸特点给植物提供水分;

(5)本实用新型种植土表层铺设的带孔薄膜,在气候炎热,蒸发量厉害的情况下可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是整个蓄水结构的最后一道蓄水保障,进一步提高蓄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蓄水树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蓄水陶土,2为蓄水板,3为吸水棉带,4为土工布,5为种植土,6为带孔薄膜、21为面板、22为蓄水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蓄水树池,该生态蓄水树池为两层梯极结构,上层为种植土填充区,下层为蓄水区,图中A区为种植土填充区,B区为蓄水区,两层之间通过梯形台地衔接形成树坑空间,种植土填充区用于填充种植土5并种植树木,蓄水区设置分层蓄水装置,种植土填充区和蓄水区通过土工布4进行隔离。梯形台地为两侧对称设置的阶梯状结构并在底部形成花盆底状的蓄水区。分层蓄水装置包括吸水棉带3、蓄水板2和蓄水陶土,吸水棉带3沿梯形台地表面铺设并铺满蓄水区底部,蓄水板2设置在蓄水区内,蓄水陶土1填充于蓄水区内。种植土填充区填充的种植土5上设有一层带孔薄膜6,带孔薄膜66是覆盖于树池表层的一层普通塑料薄膜,可以根据需要在上面扎出10-50个微孔,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可以保持通气,让树木健康生长。

如图2所示,蓄水板2包括面板21和蓄水柱22,蓄水柱22为空心圆柱,蓄水柱22设置多个并垂直于面板21底面向下凸出,面板21上对应设有与蓄水柱22连通的通孔。面板21为PVC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降雨或灌溉时,水份第一流径A区的种植土填充区,含有有机质及养分的土壤是天然蓄水层,可以储留一部分水,树坑中心区域的水通过土壤的自然下渗,逐步渗透至蓄水区B区,同时树池边缘的水流至梯级平台,被导流进蓄水区B区,这种导流设计,延长了水的径流时间,水分可以被种植土5充分吸收、储留。多余的水分通过土工布4,流入蓄水陶土1层和蓄水板2。其中蓄水陶土1层是储蓄水分的主体,其内在结构似蜂窝状的颗粒,陶土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直径0.5毫米至5毫米的封闭式小气孔。当雨水流入这些小气孔时,小气孔就会像蓄水池一样尽其所能地蓄水。当干燥时,这些装满雨水的小气孔便像人体毛细血管一样,将植物生长所需水分自动送入植物根部。蓄水板2上的蓄水柱22是对蓄水陶土1蓄水的一个补充,在极端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蓄水柱22里的水可以给植物提供水源。当还有多余的水分时,在重力作用下,水会继续向下渗透,途经吸水棉带3,吸水棉带3由植物纤维构成,天然的植物纤维中含有亲水性基团,比如-OH、-NH、-COOH等,这些基团对水分子具有亲和力,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而且整个土球都在吸水棉带3的包裹区域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土球区域的湿润环境,最大限度的为植物提供水分。

梯形台地的设计增加了水在树坑中径流的时间,为充分吸收储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蓄水陶土1、蓄水板2及吸水棉带3的多层蓄水方式组合,使流经树坑的水分被全方位吸收储存,尺度为1.5m*1.5m的树坑可储存约270-300公斤水,水资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储水效率相当高。条状蓄水板2为单独的蓄水构件,可以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的恶劣程度及树木对水分的需求,选择2条以上铺设于树坑底部,增加蓄水容量,每条蓄水板2可储蓄3公斤左右的水。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通过植物根系的自吸特点给植物提供水分。种植土5表层铺设的带孔薄膜6,在气候炎热,蒸发量厉害的情况下可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是整个蓄水结构的最后一道蓄水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