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类种子规模化繁育苗木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9699发布日期:2018-07-06 20:3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林业树木育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栎类种子规模化繁育苗木技术。



背景技术:

栎属(quercusl.)植物属壳斗科(fagaceae),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栎属植物是重要林木之一,也是集木材、炭、染料、栓皮和饲养柞蚕等多功用为一身的树种,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包括北美、欧洲、喜马拉雅地区在内的许多栎属植物分布区的研究证实,栎属植物实生更新能力普遍较差,其原因在于栎属植物种实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在成熟之前易遭虫害而发育不良,成熟后面临动物的取食压力,加之微环境、火干扰、砍柴等干扰的影响,能正常进入土壤而萌发成苗的种子比例极低,这些均导致栎林实生更新困难。与此相对的是,栎属植物具有较强的萌生更新能力。森林的萌生更新主要指干基萌生与地下茎萌生,具体是利用树木残留体(树桩)和地下茎上的休眠芽或不定芽形成新的植株促使森林更新的过程。萌生更新在受干扰后森林植被尤其是次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方面萌生植株能通过基株原有的根系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资源,通常比实生植株生长快,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较快地再次占据林窗,在种群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萌生更新能够有效补偿种苗更新机会受到限制而带来的林分实生更新能力不足,因而萌生能力强的群落常常具有较强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和恢复力,以及较强的稳定性。

由于其更新生长采用的是是利用树木残留体(树桩)和地下茎上的休眠芽或不定芽形成新的植株,这就给人工繁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能实现批量化、规模化的育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栎类树木的种子进行快速的规模化的繁育苗木技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栎类种子规模化繁育苗木技术,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实施的:

1)杀虫处理,栎属树种种子杀虫不宜采用熏蒸与微波杀虫法,可采用0.5%氧化乐果或50℃加少量高锰酸钾的温水对种子进行杀虫处理;高锰酸钾与水的比例是1:500;

2)漂洗,水漂去除空瘪和腐烂种子;

3)贮藏,低温4-5℃保湿贮藏,(大多数栎类,18个月以上仍可保证70%以上种子活力)采用编织袋半袋存放或湿麻袋包装栋树种子、采收处理后立即存放在恒定低温冷库,可以有效保存种子活力,抑制胚根萌发;

4)播种前预处理,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24-48h即可播种;

5)播种:分为直播和容器育苗,播种时应将种子横放,以利胚根向下生长;

直播: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壤土,深翻耙平后,充分灌溉,条播或穴播,株行距每亩播种20cm×15cm,覆土厚度3-5cm,用草帘覆盖保持土壤温湿度;苗期适当中耕除草、灌水,管理粗放;

容器育苗:选择口径在10-15cm,高20-30cm的黑色塑料钵,栽培土可用草炭土均匀加入30%河沙;基质充分浸水后,将种子横卧按入土中3-5cm,浇水至表面平坦不见种子;

6)苗期管理,幼苗期注意保湿,防止新芽枯萎,必要时可用70%的遮阳网搭盖遮阴棚;生长季节盆苗管理时注意浇水的干湿交替,保证土壤中的气体交换和水分供应,防止渍水种子腐烂;

出苗后可施极淡并浸泡的枯饼,或施0.3-0.5%的尿素和磷钾肥。最佳的施肥方法是薄施、多施,即每次少量施肥,增加施肥次数;8月份停止施氮肥,9月底停止施肥,以免苗木徒长产生冻害;

入冬上冻前将容器紧密排列囤入室外阳畦或背风向阳处,灌足冻水,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持盆土温湿润;

7)虫害防治,出苗后可采取人工捕杀结合0.2%的氧化乐果喷施的方法防治地老虎幼虫;进入伏天后可采用0.2%的水胺硫磷加0.5%的尿素配置成溶液,浇灌苗木根部的方法,防治金龟子幼虫危害苗木。

本发明具有发芽率高,苗木粗壮,栽种面积大的优点,将原来依靠根茎萌芽,在移栽的传统方式打破,更有利于栎树的成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容器育苗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栎类种子规模化繁育苗木技术,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实施的:

1)杀虫处理,栎属树种种子杀虫不宜采用熏蒸与微波杀虫法,可采用0.5%氧化乐果或50℃加少量高锰酸钾的温水对种子进行杀虫处理;高锰酸钾与水的比例是1:500;

2)漂洗,水漂去除空瘪和腐烂种子;

3)贮藏,低温4-5℃保湿贮藏,采用编织袋半袋存放或湿麻袋包装栋树种子、采收处理后立即存放在恒定低温冷库,可以有效保存种子活力,抑制胚根萌发;

4)播种前预处理,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24-48h即可播种;

5)播种:分为直播和容器育苗,播种时应将种子横放,以利胚根向下生长;

直播: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壤土,深翻耙平后,充分灌溉,条播或穴播,株行距每亩播种20cm×15cm,覆土厚度3-5cm,用草帘覆盖保持土壤温湿度;苗期适当中耕除草、灌水,管理粗放;

容器育苗:选择口径在10-15cm,高20-30cm的黑色塑料钵,栽培土可用草炭土均匀加入30%河沙;基质充分浸水后,将种子横卧按入土中3-5cm,浇水至表面平坦不见种子;

6)苗期管理,幼苗期注意保湿,防止新芽枯萎,必要时可用70%的遮阳网搭盖遮阴棚;生长季节盆苗管理时注意浇水的干湿交替,保证土壤中的气体交换和水分供应,防止渍水种子腐烂;

出苗后可施极淡并浸泡的枯饼,或施0.3-0.5%的尿素和磷钾肥。最佳的施肥方法是薄施、多施,即每次少量施肥,增加施肥次数;8月份停止施氮肥,9月底停止施肥,以免苗木徒长产生冻害;

入冬上冻前将容器紧密排列囤入室外阳畦或背风向阳处,灌足冻水,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持盆土温湿润;

7)虫害防治,出苗后可采取人工捕杀结合0.2%的氧化乐果喷施的方法防治地老虎幼虫;进入伏天后可采用0.2%的水胺硫磷加0.5%的尿素配置成溶液,浇灌苗木根部的方法,防治金龟子幼虫危害苗木。

本发明的育种方法,具有生长速度快、苗木粗壮、成活率高、产量大,适合规模化繁育苗木的特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栎类种子规模化繁育苗木技术,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实施的,杀虫处理,漂洗,贮藏,播种前预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虫害防治等步骤。本发明的育种方法,具有生长速度快、苗木粗壮、成活率高、产量大,适合规模化繁育苗木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豆苏含;李雪刚;张亚东;张红喜;刘学增;张静;司延举;常中杰;马馨佳;申东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龙源花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08
技术公布日:2018.07.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