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芋艿-茭白的立体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97523发布日期:2018-09-11 16:39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立体种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猕猴桃-芋艿-茭白的立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属猕猴桃科、属多年生藤本植物,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庇荫和不积水的环境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土壤微酸性,土层宜深,排水宜良。

芋艿别名芋头,天南星科,芋属植物。原产亚洲南部的中国、印度及马来西亚半岛等热带沼泽地,现在世界广为栽培,芋艿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宜选择潮湿地带种植,耐弱光,对光照要求不是很严格,在散射光下生长良好,球茎的形成和膨大需要短日照条件。

茭白为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本植物,具根状茎;属喜温性植物,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根系发达,需水量多,适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层深厚松软、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粘壤土和壤土中生长。

目前,人们都是把猕猴桃、芋艿和茭白分别单一栽培,这样土地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种植养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特点是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动植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猕猴桃-芋艿-茭白的立体种植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促进猕猴桃园、芋艿和茭白优质生产的同时,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猕猴桃-芋艿-茭白的立体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在种植基地四周挖沟筑堤,其沟深1.5米、沟上部宽1.5~1.8米,底部宽0.8米,外堤高0.8米,堤宽3米,围堤面2米(安排篱笆,防风林或绿化带),堤内围沟与园区沟系连接,形成自然集水的封闭式循环环境,涝可排水,旱有渗水设施;

(2)经机械作业将表土集中后每8米形成一条猕猴桃定植垄,一垄种植两行猕猴桃,两行间距2米,垄间距6米。株距1~1.5米,每亩定植90~100株,垄上行间设喷水设施,确保猕猴桃旱时及时喷水;

(3)在猕猴桃定植垄之间的槽的中间底部挖有一条宽1~1.2左右的水沟,挖起的土加高槽两边的泥土,方便管理通行并种植芋艿。水沟内种植茭白,使猕猴桃园的空气湿度有效提高,提高了猕猴桃抗高温的能力。猕猴桃园沟系相通,为果园喷水积蓄了水量;

(4)在种植园内放养鹅,水沟内放养泥鳅、蛙生态物种,沟内的水为果园生态养鹅创造了条件,沟内放养的泥鳅、蛙类等生态物种,确保了水质自然净化,喷水孔不容易堵塞。

(5)构建猕猴桃园立体种植模式下生态种养模式,在每亩猕猴桃园放养优质皖西白鹅4~5只,基本吃掉了果园内的杂草,提高了经济效益,节约了生产成本。

(6)猕猴桃品种主要选用国内优质“金魁”品种和中华猕猴桃“金阳”;芋艿品种主要选用奉化芋艿;茭白品种主要选用青浦练塘茭白。

按照“猕猴桃-茭白-芋艿”各自的生长规律占领空间,以充分利用光温土水资源,一亩土地当作了2~3亩,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

1、猕猴桃-芋艿-茭白绿色生态立体栽培是以猕猴桃-芋艿-茭白为主要作物,遵循生态学的种植原理,构建适合猕猴桃、芋艿、茭白自然成长环境,既符合芋艿、茭白高温高湿、散射光的生物学特性,又符合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的自然原理,可以改善小气候环境条件,抵御不良气候的侵袭,动植物多样性指数增加,促进自然生态平衡。“猕猴桃-芋艿-茭白”立体种植,采取立体种养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果园生态环境,建立猕猴桃-芋艿-茭白立体种植模式,形成和谐统一的生物链,进行绿色生态立体种植,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在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芋艿、茭白的生产能力也比单一种植时有所提高,提高了猕猴桃、芋艿和茭白的综合效益,达到猕猴桃、芋艿和茭白的优质、高产、高效益。

2、猕猴桃由于长期自然野生过程中形成的抗病虫性,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少,施用化学农药较少,芋艿和茭白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并不相同,病虫害发生并不会彼此影响。通过猕猴桃-芋艿-茭白立体种植技术模式,在促进猕猴桃园、芋艿和茭白优质生产的同时,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一种新的技术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照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示范地点: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潢溪街马新村,面积300亩。

种植品种:猕猴桃为金魁;茭白为青浦练塘茭白;芋艿为奉化芋艿。

参阅图1,图中,水中种植的为茭白,茭白两旁种植的为芋艿,芋艿一旁种植的为猕猴桃。

种植措施:在种植基地四周挖沟筑堤,其沟深1.5米、沟上部宽沟上部宽1.5~1.8米,底部宽0.8米,外堤高0.8米,堤宽3米,围堤面2米(安排篱笆,防风林或绿化带),堤内围沟与猕猴桃园区沟系连接,形成自然集水的封闭式循环环境,涝可排水,旱有渗水设施。经机械作业将表土集中后每8米形成一条猕猴桃等果树定植垄,一垄种植两行猕猴桃,两行间距2米,垄间距6米。株距1~1.5米,每亩定植90~100株,其中75%为三年生果树种苗,第二年就能结果。其它是四年生猕猴桃结果树。在猕猴桃定植垄之间的槽的中间底部挖有一条宽1~1.2米的水沟,挖起的土加高槽两边的泥土,方便管理通行并种植芋艿,水沟内种植茭白,使猕猴桃园的空气湿度有效提高,提高了猕猴桃抗高温的能力。猕猴桃园沟系相通,为果园喷水积蓄了水量,沟内的水又为果园生态养鹅创造了条件,沟内还放养泥鳅、蛙类等生态物种,确保了水质自然净化,喷水孔不容易堵塞。而且“肥水不外流”,还环保。果园每亩放养优质皖西白鹅4只,基本吃掉了果园内的杂草,节省了除草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效果收益:

1)充分形成生态效果的区域,猕猴桃亩产量2500斤,每斤零售价平均12元,亩产值3万元。

2)每亩芋艿500株,平均每株产芋艿一斤,平均每斤芋艿3元,产值1500元。

3)每亩茭白一百丛,每丛产茭白十五只四斤,平均每斤茭白2.5元,产值1000元。

4)每亩鹅四只,七月到春节陆续出售,平均单价150元,每只鹅成本60元。每亩产值600元。合计每亩产值33000余元。

采用猕猴桃-芋艿-茭白立体种植模式后,每亩增加收益成本3000元。林下放养皖西白鹅,每亩可以减少除草的人工成本约200元,肥料费用100元,每亩合计节约成本300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芋艿‑茭白的立体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种植基地四周挖沟筑堤,堤内围沟与猕猴桃园区沟系连接,形成自然集水的封闭式循环环境;2)种植基地经机械作业将表土集中后,每8米形成一条猕猴桃定植垄,一垄种植两行猕猴桃,每亩定植约90~100株;3)在猕猴桃定植垄之间挖一条宽1~1.2米的水沟,挖起的土加高两边的泥土,并在此种植芋艿;水沟内种植茭白;4)在种植园内放养鹅,沟内放养泥鳅、蛙生态物种,确保水质自然净化。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在促进猕猴桃园、芋艿和茭白优质生产的同时,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一种新的技术模式。

技术研发人员:季香云;蒋杰贤;黄金辉;王学峰;姚英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板扎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8
技术公布日:2018.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