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5822发布日期:2020-04-07 14:2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育秧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育秧盘。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秧苗的移栽已经逐步由机械化代替了人工化,它改变了传统人工弯腰插秧的历史,育秧盘是水稻插秧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稻秧的育苗过程。

目前水稻机械化移栽使用的秧苗有毯状秧苗、半钵半毯式的钵形毯状秧苗和全钵形秧苗。前两种方式是利用秧苗根部连接成毯而使秧苗连接成长方形体毯状,移载时将毯状秧苗从育秧盘中取出,放入水稻插秧机的秧箱,再通过插植机构分割秧苗并移栽到田间,此种方式都对秧苗的根部有一定的伤害,而影响秧苗移栽后的生长。而钵形秧苗通常钵与钵之间的秧苗相互之间无联系,各自独立,是在专用秧盘中培育好后连同育秧盘一起放入专用移栽装备的秧箱中,再由移栽装备的取秧机构將秧苗从育秧盘中的钵碗中取出并移栽到田间,对秧苗根部无损伤,秧苗移栽后的生长状况好,但该种移栽装备结构复杂成本高,且需要专用育秧盘和播种装备相配套,育秧技术要求较高,推广应用困难。而且通常在培育水稻时,经常采用抛洒方式将种子抛洒于种穴中,这样会使得种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从而造成浪费种子又影响培育效果的不良现象。为此。提出一种水稻育秧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秧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三角柱,所述三角柱的左右两侧面上均设有种穴,所述三角柱底部棱边处均设有漏水孔,所述三角柱的底部设有网状的底座,所述三角柱的两顶端均连接有横支撑边,所述横支撑边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竖支撑边,所述竖支撑边的一侧均设有把手,所述竖支撑边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凸起块和凹槽。

优选的,所述三角柱、横支撑边、竖支撑边和底座之间均通过螺钉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支撑边、竖支撑边和底座之间均通过螺钉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种穴等距离分布在三角柱的左右两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横支撑边与底座之间隔有一定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育秧盘通过三角柱上设有种穴的结构,可以使种子在抛洒过程中均匀分布于种穴中,没有进入种穴的种子会随三角柱的侧面滑落,滑落下的多余种子可以通过倾斜育秧盘使种子从横支撑架下方滚落并回收起来,从而有效的控制种子的分布,减少了种子的浪费,而且达到了最佳的培育效果;培育出的秧苗均匀连接方便了插秧机的插取且不会对秧苗的根系造成很大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角柱、2种穴、3漏水孔、4横支撑架、5底座、6竖支撑架、7把手、8凸起快、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三角柱1,所述三角柱1的左右两侧面上均设有种穴2,所述三角柱1底部棱边处均设有漏水孔3,所述三角柱1的底部设有网状的底座5,所述三角柱1的两顶端均连接有横支撑边4,所述横支撑边4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竖支撑边6,所述竖支撑边6的一侧均设有把手7,所述竖支撑边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凸起块8和凹槽9。所述三角柱1、横支撑边4、竖支撑边6和底座5之间均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种穴2的底部均设有漏水孔3。所述种穴2等距离分布在三角柱1的左右两侧面上。所述横支撑边4与底座5之间隔有一定距离。

工作原理:在培育撒种时,先将本培育盘清洗消毒,然后抛洒营养土,再通过握持把手7将培育盘稍微倾斜并不断抖动,使种穴2以外的营养土随三角柱1的侧面滚落出培育盘,因为种穴2的穴口是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度的,营养土会保留在种穴2的穴口最低处的水平面下部位置,放平培育盘后再均匀施水,多余的水会随漏水孔3流出,种穴2内的营养土的体积会在与水结合后而缩小并留出一部分可以存放种子的空间,然后再通过握持把手7将培育盘稍微倾斜并抛洒种子,种子会落入种穴2中存留的营养土的上部,而没有落入种穴2中的种子会随三角柱1的侧面滚落出培育盘,然后放平培育盘,再均匀抛洒营养土使之覆盖种穴2中的种子,然后进行施水,多余的水会从漏水孔3中流出,从而保护种子处于最佳的环境下培育;当育苗成长后,少部分根系会从种穴2的最低处延伸出来并与其他育苗的根系连接,从而使得整个培育盘的育苗连接成块,方便了取苗,而且所育出的育苗均匀分布又方便了插秧机对育苗的插取,在插秧机取秧时只会切断延伸出种穴2的少部分根系,从而降低了对秧苗的伤害。当培育盘叠加时,下部培育盘的凸起快8可以通过插入上部培育盘底部的凹槽9中,防止倾斜错位,从而使得培育盘的叠加更安全牢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三角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柱(1)的左右两侧面上均设有种穴(2),所述三角柱(1)底部棱边处均设有漏水孔(3),所述三角柱(1)的底部设有呈网状的底座(5),所述三角柱(1)的两顶端均连接有横支撑边(4),所述横支撑边(4)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竖支撑边(6),所述竖支撑边(6)的一侧均设有把手(7),所述竖支撑边(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凸起块(8)和凹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柱(1)、横支撑边(4)、竖支撑边(6)和底座(5)之间均通过螺钉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穴(2)的底部均设有漏水孔(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穴(2)等距离分布在三角柱(1)的左右两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撑边(4)与底座(5)之间隔有一定距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盘,所述三角柱的左右两侧面上均设有种穴,所述三角柱的两顶端均连接有横支撑边,所述横支撑边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竖支撑边,所述竖支撑边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凸起块和凹槽。该育秧盘通过三角柱上设有种穴的结构,可以使种子在抛洒过程中均匀分布于种穴中,没有进入种穴的种子会随三角柱的侧面滑落,滑落下的多余种子可以通过倾斜育秧盘使种子从横支撑架下方滚落并回收起来,从而有效的控制种子的分布,减少了种子的浪费,而且达到了最佳的培育效果;培育出的秧苗均匀连接方便了插秧机的插取且不会对秧苗的根系造成很大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符建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湘潭县富民小型插秧机制造厂
技术研发日:2018.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