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牡丹越冬栽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6188发布日期:2019-02-12 22:2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用牡丹越冬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食用油需求量迅速增长,但我国油料作物增速有限,约60%的食用油仍需进口,远远超出国际警戒线。油用牡丹作为我国特有木本油料作物,其籽油的开发利用为提高食用油产量、保障食用油质量、减少对外依赖、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提供了保证。

油用牡丹指具有较高结实性且出油率高的牡丹品种或资源类型。目前我国在生产中大力推广的油用牡丹的良种主要有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两大系列品种。相对于其他油料作物,油用牡丹具有生长适应性强、耐干旱、耐高寒、耐贫瘠、适栽范围广和丰产时间长的明显优势。油用牡丹定植后可以40年不换荏,且出油率高、油质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油用牡丹的栽植能有效利用荒山荒地,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因此,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国民营养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油用牡丹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其产业化发展,在繁殖栽培方面尚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优良品种的研究选育工作落后,二是用于推广生产的规模化种苗繁殖技术体系还不完善,三是丰产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还未形成。油用牡丹在不同物候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在越冬时的处理更是对来年产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措施的研究应与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键时期密切联系,在保证油用牡丹当年籽粒产量的同时兼顾翌年的高产稳产。

基于此,本发明人通过多年油用牡丹种植经验,提供一种油用牡丹越冬栽植方法,以期为油用牡丹繁殖栽培技术体系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的服务于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油用牡丹越冬栽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用牡丹越冬栽植方法,由种植地选择及处理、引种栽植、防寒越冬、返青施肥与灌水、中耕除草、修剪、夏季防晒等步骤构成:

(1)种植地选择及处理:栽植地选择地势较高的朝东向阳处,深耕细耙后施入基肥,按株行距(70-80)厘米×(100-110)厘米挖种植穴,径深各为50-60厘米;

(2)引种栽植: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选择4-5年生,具有5-6个枝,芽新鲜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进行栽植;

(3)防寒越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牡丹植株进行修剪,剪掉弱枝、病枝、枯枝、残叶,并灌足封冻水,同时用牛皮纸袋将植株根茎部盖严,并用土进行覆盖,覆土厚度超过2厘米;

(4)返青施肥与灌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牡丹植株上的覆盖物去除,并于4月中旬结合浇水施氮肥,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开花前浇一次水,并在开花后半个月施速效氮磷肥,入冬前以有机肥为主进行第三次追肥,施肥后灌防冻水并进行覆盖越冬;

(5)中耕除草:在每次浇水和自然降雨后进行中耕,同时将杂草连根除尽,除草后将杂草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6)修剪:栽后第1年将土芽全部剪掉,保留用做更新枝或矫正冠型的枝条,花后及时剪掉残花,秋季将枝条未木质化的部分进行短剪,保留有芽眼的节位,同时剪除扰乱树型的枝条;

(7)夏季防晒:夏季高温天气在中午前盖上草帘,傍晚揭去,同时用喷雾浇水的方式将花叶打潮。

所述步骤2中栽植前先将植株根系伤口剪平,用1-2%硫酸铜溶液浸泡伤口消毒后置于阴凉通风处1-2天,待肉质根软化后进行栽植。

所述步骤2中栽植时使根部垂直舒展,分次覆土使根系与土充分吻合,栽植结束后浇透水。

所述步骤3中越冬期间,在种植地中用竹竿搭建补光设施,通过竹竿固定电线的方式将悬吊式led植物灯挂于牡丹植株60-80厘米上方,每亩使用40-60盏灯,每盏功率为35-40w,于阴天、雾霾天开灯补光。

所述步骤4中3次追肥均采用穴施,在植株15-20厘米处挖深10-15厘米的穴,将肥料施入后覆土浇水。

所述步骤6中对花枝上的新生侧芽及侧蕾进行疏除,每枝保留一个顶芽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简便、高效,通过物理封盖、整枝、施肥处理以保证冬季植株的正常生长,在确保植株不缺水的状态下减少体内流动水含量,降低冻伤和风干的风险,根茎部通过多重保温覆盖,确保营养器官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增设植物灯的方式对冬季阴天光线羸弱下进行补光,满足植株正常的生理循环,提高了油用牡丹的抗寒性,为冬季油用牡丹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发明方法不需要搭建温室保温设施,减少了牡丹越冬种植的成本,有效保证了油用牡丹冬季的成活和观赏效果,并未来年油籽产量的稳定提供保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油用牡丹越冬栽植方法,由种植地选择及处理、引种栽植、防寒越冬、返青施肥与灌水、中耕除草、修剪、夏季防晒等步骤构成:

(1)种植地选择及处理:栽植地选择地势较高的朝东向阳处,深耕细耙后施入基肥,按株行距75厘米×100厘米挖种植穴,径深各为50厘米;

(2)引种栽植: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选择4年生,具有5个枝,芽新鲜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进行栽植,栽植前先将植株根系伤口剪平,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伤口消毒后置于阴凉通风处1天,待肉质根软化后进行栽植,栽植时使根部垂直舒展,分次覆土使根系与土充分吻合,栽植结束后浇透水;

(3)防寒越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牡丹植株进行修剪,剪掉弱枝、病枝、枯枝、残叶,并灌足封冻水,同时用牛皮纸袋将植株根茎部盖严,并用土进行覆盖,覆土厚度超过2厘米,越冬期间,在种植地中用竹竿搭建补光设施,通过竹竿固定电线的方式将悬吊式led植物灯挂于牡丹植株60厘米上方,每亩使用40盏灯,每盏功率为35w,于阴天、雾霾天开灯补光;

(4)返青施肥与灌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牡丹植株上的覆盖物去除,并于4月中旬结合浇水施氮肥,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开花前浇一次水,并在开花后半个月施速效氮磷肥,入冬前以有机肥为主进行第三次追肥,施肥后灌防冻水并进行覆盖越冬,3次追肥均采用穴施,在植株15厘米处挖深10厘米的穴,将肥料施入后覆土浇水;

(5)中耕除草:在每次浇水和自然降雨后进行中耕,同时将杂草连根除尽,除草后将杂草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6)修剪:栽后第1年将土芽全部剪掉,保留用做更新枝或矫正冠型的枝条,花后及时剪掉残花,对花枝上的新生侧芽及侧蕾进行疏除,每枝保留一个顶芽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秋季将枝条未木质化的部分进行短剪,保留有芽眼的节位,同时剪除扰乱树型的枝条;

(7)夏季防晒:夏季高温天气在中午前盖上草帘,傍晚揭去,同时用喷雾浇水的方式将花叶打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用牡丹越冬栽植方法,由种植地选择及处理、引种栽植、防寒越冬、返青施肥与灌水、中耕除草、修剪、夏季防晒等步骤构成,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简便、高效,通过物理封盖、整枝、施肥处理以保证冬季植株的正常生长,在确保植株不缺水的状态下减少体内流动水含量,降低冻伤和风干的风险,根茎部通过多重保温覆盖,确保营养器官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增设植物灯的方式对冬季阴天光线羸弱下进行补光,满足植株正常的生理循环,本发明方法不需要搭建温室保温设施,减少了牡丹越冬种植的成本,有效保证了油用牡丹冬季的成活和观赏效果,并未来年油籽产量的稳定提供保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史良;黄泾;葛浩新;葛翔;杨明进;张由娟;武青青;李龙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阜阳大丰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8.11.15
技术公布日:2019.0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