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撑式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4382发布日期:2019-01-18 23:1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撑式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鱼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撑式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948604u,授权公告日为2018.10.12,名称为“一种正六棱台人工鱼礁”,公开了一种正六棱台人工鱼礁,包括人工鱼礁本体和设置与人工鱼礁本体内部的产卵附着基,所述人工鱼礁本体由外层正六棱台和内层正六棱台组合而成的空心正六棱台,所述外层正六棱台和内层正六棱台的底面相互重合,所述人工鱼礁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底面穿孔,所述产卵附着基由框架和设置于框架内部的若干网笼构成。但是这种人工鱼礁在投放过程中,其着陆姿态可不控制,导致鱼礁如果不是预想的姿态着陆后,容易聚积泥沙,久而久之甚至被埋在海底,不利于海洋浮游动植物在人工鱼礁本体及区域内的增殖,丧失聚鱼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鱼礁在投放过程中,其着陆姿态可不控制,导致鱼礁不能按照预想的姿态着陆,容易聚积泥沙,久而久之甚至被埋在海底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撑式人工鱼礁,其着陆姿态可控,且着陆后不易聚积泥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撑式人工鱼礁,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呈多面体状,框架主体的顶点处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及套筒,套筒的一端开口,套筒的另一端设有磁环,套筒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套筒的开口朝向框架主体,支撑杆滑动设置在磁环中,支撑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设有磁块,套筒内设有气囊,气囊位于磁块和磁环之间。

在将人工鱼礁投入海底后,随着人工鱼礁的下沉,海水对气囊的压力逐渐增大直至压破气囊,磁块和磁环相互吸引使支撑杆伸出磁环,最终磁块和磁环贴合,支撑杆不能回缩到套筒内,这样人工鱼礁着陆后,不管是什么姿态着陆,都是由支撑杆对框架主体进行支撑,而框架主体不会与海底泥沙直接接触,鱼礁与海底泥沙的接触面积小,同时框架本体和海底之间的间隙可供泥沙流动,因此不易聚积泥沙,利于海洋浮游动植物在框架本体及区域内的增殖,给鱼类生物提供庇护所。此外,鱼礁运输时,在气囊中充入压力气体,支撑杆可以缩在套筒内,减少鱼礁体积,便于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主体呈正多面体状,支撑杆的延长线经过正多面体的中心。正多面体状保证框架本体无论什么姿态如水,最终的着陆状态都一致,稳定可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与框架主体的边长之比为0.1~0.5。支撑杆具有合适的长度,太短容易沉入海底泥沙,太长稳定性差。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主体的每一个面均向框架主体内部凹陷。凹陷的面增加了框架本体与海底泥沙的间隙,减少了框架本体与泥沙直接接触的几率。

作为优选,所述磁环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套筒位于框架主体的内部。使得整个套筒位于框架主体的内部,不会突出于框架本体上,便于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加强杆,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框架主体的边上。因为套筒缩在框架本体内部,从而套筒开口的一端处于悬空状态,设置加强杆能够增加套筒的稳定性,同时增加支撑杆对框架本体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主体采用玻璃钢制成。玻璃钢质轻而硬,不导电,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污染少,适合作为框架主体的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随着人工鱼礁的下沉,海水对气囊的压力逐渐增大直至压破气囊,磁块和磁环相互吸引使支撑杆伸出磁环,最终磁块和磁环贴合,两者产生的吸力使支撑杆不能回缩到套筒内,这样人工鱼礁不管是什么姿态着陆,都是由支撑杆对框架主体进行支撑,而框架主体不会与海底泥沙直接接触,同时框架本体和海底之间的间隙可供泥沙流动,因此不易聚积泥沙;(2)鱼礁运输时,在气囊中充入压力气体,支撑杆可以缩在套筒内,减少鱼礁体积,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支撑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框架主体1、支撑杆2、套筒3、磁环4、磁块5、气囊6、加强杆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一种自撑式人工鱼礁,包括框架主体1,所述框架主体呈多面体状,框架主体的顶点处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2及套筒3,套筒的一端开口,套筒的另一端设有磁环4,套筒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套筒的开口朝向框架主体,支撑杆滑动设置在磁环中,支撑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设有磁块5,套筒内设有气囊6,气囊位于磁块和磁环之间。

本发明使用时,将人工鱼礁投入海底后,随着人工鱼礁的下沉,海水对气囊的压力逐渐增大直至压破气囊,磁块和磁环相互吸引使支撑杆伸出磁环,最终磁块和磁环贴合,支撑杆不能回缩到套筒内,这样人工鱼礁着陆后,不管是什么姿态着陆,都是由支撑杆对框架主体进行支撑。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采用玻璃钢制成。玻璃钢质轻而硬,不导电,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污染少,适合作为框架主体的材料。框架主体呈立方体状,保证框架本体无论什么姿态如水,最终的着陆状态都一致,稳定可控。框架主体的每一个面均向框架主体内部凹陷,凹陷的面进一步增加了框架本体与海底泥沙的间隙,减少了框架本体与泥沙直接接触的几率。

具体地,支撑杆的延长线经过正多面体的中心,磁环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套筒位于框架主体的内部,使得整个套筒位于框架主体的内部,不会突出于框架本体上,便于运输。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加强杆7,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框架主体的边上,因为套筒缩在框架本体内部,从而套筒开口的一端处于悬空状态,设置加强杆能够增加套筒的稳定性,同时增加支撑杆对框架本体的支撑强度。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框架主体不会与海底泥沙直接接触,鱼礁与海底泥沙的接触面积小,同时框架本体和海底之间的间隙可供泥沙流动,因此不易聚积泥沙,利于海洋浮游动植物在框架本体及区域内的增殖,给鱼类生物提供庇护所。此外,鱼礁运输时,在气囊内充入压力气体,支撑杆可以缩在套筒内,同时套筒位于框架本体内,减少人工鱼礁的体积,便于运输。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鱼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撑式人工鱼礁。它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呈多面体状,框架主体的顶点处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及套筒,套筒的一端开口,套筒的另一端设有磁环,套筒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点处,套筒的开口朝向框架主体,支撑杆滑动设置在磁环中,支撑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设有磁块,套筒内设有气囊,气囊位于磁块和磁环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人工鱼礁的着陆姿态可控,且着陆后不易聚积泥沙。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莉;唐伟尧;陈佳滢;蔡新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1.23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