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卵茧孵化幼蛭培育池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7844发布日期:2019-03-02 00:4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蛭卵茧孵化幼蛭培育池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蛭卵茧孵化幼蛭培育池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药用水生动物,随着水蛭应用越来越多,自然水域的水蛭不能满足需要,人工养殖水蛭成为解决水蛭来源的重要方式,人工养殖水蛭需要解决水蛭卵茧孵化和幼蛭培育的问题,传统水蛭孵化是在水蛭繁殖池边任其自然孵化,孵化率低,幼蛭成活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水蛭卵茧孵化幼蛭培育池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蛭卵茧孵化幼蛭培育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育池为圆形,培育池高1.0-1.3米、直径1.5-2.5米,培育池内壁光滑,降低幼蛭外逃几率,在培育池上方靠近周边设置防逃环,防逃环底部光滑,防逃环宽25-35厘米,防逃环内侧边缘设置向下的喇叭口型防逃带,喇叭口型防逃带外壁光滑,便于幼蛭外逃攀爬时掉回水体内,喇叭口型防逃带宽20-30厘米,培育池内水体保持50-80厘米,保持水面距防逃环之间距离不低于50厘米,培育池的池底设置若干能够移动的水草种植钵,水草种植钵内设置种植基质用于固定水草的根部,水草生长于水体中,所述水草分布面积占培育池面积的30%-40%,池底撒布若干鲜活的、能够繁殖的螺蛳,用于繁育幼螺供幼蛭摄食,水面设置若干浮动式孵化盘,孵化盘直径50-60厘米,高6-10厘米,孵化盘内设置孵化基质,孵化基质保持合适的湿度,孵化基质上排布水蛭卵茧,培育池上方的一侧设置进水管,进水管由进水阀控制,便于培育池的注换水,充气导管透过防逃环与培育池上侧结合处的边缘沿池壁进入培育池的池底,充气导管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微管上,为培育池内的水体充气增氧,排水管设置于与进水管相对的培育池另一侧的底部,用于换水时排除培育池的水体。

有益效果:使用本发明培育池,在水蛭繁育季节,采集水蛭卵茧,置于孵化盘内的孵化基质上,调节孵化基质的湿度,使其适应水蛭卵茧孵化的要求,水蛭卵茧在浮动式孵化盘内自主孵化,孵出的幼蛭,在水体中的水草上附着、栖息,以螺蛳繁育的幼螺为饵料,充气微管保持不间断充气,每天培育池定时换水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保持水质状况优良,幼蛭生长旺盛,待幼蛭长至3-5克时及时挑选分级,大规格幼蛭转入水蛭养殖池养殖,小规格幼蛭继续在培育池中培育;本发明设计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中:1培育池,2防逃环,3喇叭口型防逃带,4进水管,5孵化盘,6水体,7孵化基质,8水蛭卵茧,9水草,10池底,11水草种植钵,12螺蛳,13充气导管,14排水管,15充气微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一种水蛭卵茧孵化幼蛭培育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育池(1)为圆形,培育池(1)高1.0-1.3米、直径1.5-2.5米,培育池(1)内壁光滑,降低幼蛭外逃几率,在培育池(1)上方靠近周边设置防逃环(2),防逃环(2)底部光滑,防逃环(2)宽25-35厘米,防逃环()内侧边缘设置向下的喇叭口型防逃带(3),喇叭口型防逃带(3)外壁光滑,便于幼蛭外逃攀爬时掉回水体内,喇叭口型防逃带(3)宽20-30厘米,培育池91内水体(6)保持50-80厘米,保持水面距防逃环(2)之间距离不低于50厘米,培育池(1)的池底(10)设置若干能够移动的水草种植钵(11),水草种植钵(11)内设置种植基质用于固定水草(9)的根部,水草(9)生长于水体中,所述水草(9)分布面积占培育池(1)面积的30%-40%,池底(10)撒布若干鲜活的、能够繁殖的螺蛳(12),用于繁育幼螺供幼蛭摄食,水面设置若干浮动式孵化盘(5),孵化盘(5)直径50-60厘米,高6-10厘米,孵化盘(5)内设置孵化基质(7),孵化基质(7)保持合适的湿度,孵化基质(7)上排布水蛭卵茧(8),培育池(1)上方的一侧设置进水管(4),进水管(4)由进水阀控制,便于培育池(1)的注换水,充气导管(13)透过防逃环(2)与培育池(1)上侧结合处的边缘沿池壁进入培育池(1)的池底(10),充气导管(13)的末端连接于充气微管(15)上,为培育池(1)内的水体(6)充气增氧,排水管(14)设置于与进水(4)管相对的培育池(1)另一侧的底部,用于换水时排除培育池(1)的水体(6)。

有益效果:使用本发明培育池,在水蛭繁育季节,采集水蛭卵茧(8),置于孵化盘(5)内的孵化基质(7)上,调节孵化基质(7)的湿度,使其适应水蛭卵茧(8)孵化的要求,水蛭卵茧(8)在浮动式孵化盘(5)内自主孵化,孵出的幼蛭,在水体(6)中的水草(9)上附着、栖息,以螺蛳(12)繁育的幼螺为饵料,充气微管(15)保持不间断充气,每天培育池(1)定时换水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保持水质状况优良,幼蛭生长旺盛,待幼蛭长至3-5克时及时挑选分级,大规格幼蛭转入水蛭养殖池养殖,小规格幼蛭继续在培育池(1)中培育;本发明设计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蛭卵茧孵化幼蛭培育池的使用方法;使用本发明培育池,在水蛭繁育季节,采集水蛭卵茧,置于孵化盘内的孵化基质上,调节孵化基质的湿度,使其适应水蛭卵茧孵化的要求,水蛭卵茧在浮动式孵化盘内自主孵化,孵出的幼蛭,在水体中的水草上附着、栖息,以螺蛳繁育的幼螺为饵料,充气微管保持不间断充气,每天培育池定时换水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保持水质状况优良,幼蛭生长旺盛,待幼蛭长至3‑5克时及时挑选分级,大规格幼蛭转入水蛭养殖池养殖,小规格幼蛭继续在培育池中培育;本发明设计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红;杨成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桂红
技术研发日:2018.12.17
技术公布日:2019.03.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