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427发布日期:2018-11-16 20:3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设施类型趋于多样。其中,日光温室因其结构简单,地域适应性广,建造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而倍受种植者欢迎。但是,日光温室顶通风口在雨雪天积水问题一直影响着日光温室的发展与使用,积水不但影响温室的采光,而且积水过多容易导致通风口处棚膜下垂,极大的影响了顶通风口的使用,因此,生产上急需一种新型的日光温室结构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日光温室,对结构进行了改改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顶部通风口积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日光温室,包括棚体、侧墙和后墙,所述棚体包括前屋面、后屋面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后墙的顶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所述前屋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屋面位于所述前屋面的下方,所述后屋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屋面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且所述后屋面上设有开口,此开口为第一通风口,所述前屋面的顶部设置有将所述前屋面覆盖的第一保温被,所述前屋面、所述后屋面和所述支撑架的侧面围成的区域外侧覆盖有第二保温被,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覆盖有第三保温被。

本实用新型的后屋面设置于前屋面的下方,前屋面的侧边、后屋面的侧边及支撑架的侧边围成的近似三角形的区域不覆盖棚膜,支撑架上也不覆盖棚膜,当第一保温被、第二保温被及第三保温被收起时,后屋面处于顶部位置,由于后屋面顶部开口,风可从后屋面的顶部进入日光温室内部,而前屋面位于后屋面上方,前屋面整个覆盖棚膜,并不开口,前屋面恰好将后屋面顶部的开口遮住,雨雪天气时,既可以使日光温室内继续通风,又可以在前屋面的保护下,避免雨雪从开口进入日光温室。后屋面可以部分覆盖棚膜,留下开口作为第一通风口,也可以整个后屋面都不覆盖棚膜,使整个后屋面都是开口的,即第一通风口为整个后屋面大小。

优选的,所述前屋面和所述后屋面通过角铁密封连接,所述角铁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卡口,所述前屋面和所述后屋面的钢骨架分别固定于两个卡口内。

角铁设置于前屋面与后屋面连接处,角铁的一边设有卡口,镶嵌在前屋面钢骨架上,卡口大小恰好与前屋面的钢骨架相吻合;另一边固定于后屋面的钢骨架上,并且紧贴在后屋面的钢骨架,保证前屋面与后屋面连接处的密封性,前屋面的钢骨架的外侧覆盖棚膜。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用于防止所述保温被掉落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限位杆可以是组成支撑架的一部分,使支撑架两端的竖直杆的长度大于其中间部分的竖直杆长度即可。比如,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后墙上固定钢骨架,此钢骨架与前屋面的钢骨架相连;后墙上的钢骨架间又通过拉杆连接,拉杆可以位于后墙上的钢骨架的中间,起固定作用,钢骨架和拉杆共同组成支撑架,拉杆可以通过螺母、螺帽与前屋面的钢骨架固定连接;后墙上东西两端的钢骨架高出其他钢骨架30-50厘米,即形成限位杆,当保温被收起时给保温被以限位,防止保温被在升起时从后墙掉落。

优选的,所述侧墙和所述后墙的外侧均固定有聚苯板保温层。

聚苯板保温层与前屋面的第一保温被、侧面的第二保温被以及支撑架外侧的第三保温被配合,将日光温室围合起来,共同对日光温室进行保温。

优选的,所述后屋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后屋面与前屋面衔接处的后屋面骨架上,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后屋面与所述后墙连接处的后屋面骨架上,所述第三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的后屋面骨架上;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三卡槽之间的后屋面上,即后屋面上设置部分棚膜,留有开口作为第一通风口。此时,后屋面上覆盖棚膜,前屋面为整个覆盖棚膜时,后屋面在前屋面的保护下,后屋面2上的棚膜可以3-5年更换一次,不用每年更换,节约成本和用工量。

优选的,所述前屋面的骨架上设置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且所述第四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前屋面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

所述的第一保温被放置于前屋面的骨架上,第三保温被包裹了整个后墙上的钢骨架,末端用螺母、钢片、螺帽固定于后墙顶端,东西两侧用第二保温被密封,起到保温作用;第一保温被每次完全升起时,与前屋面钢骨架上的第四卡槽距离80-100厘米,此80-100厘米未覆盖棚膜,起到通风作用。前屋面和后屋面分别设置开口,两开口错开,既可以增加通风效果,又可以防止雨天棚内进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日光温室为钢架结构无立柱日光温室,由前屋面、后屋面、后墙、侧墙等部分组成。该日光温室方位可坐北朝南,偏东5°,依据合理采光时段理论,其平均采光屋面角设计为27.0-31.0°,脊高5-6米,跨度为10-12米,后墙高4.3-5.0米。所述后墙、侧墙可以是砖混结构,其外围镶嵌有聚苯板保温层,所述的后屋面可以仅保留钢骨架结构,除去原有的覆盖材料,使整个后屋面钢骨架上均为第一通风口,后屋面长1.5-2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后屋面可不覆盖棚膜,省去了后屋面的覆盖材料,减少了后墙的承重,降低了成本。

(2)后屋面可部分设置棚膜,部分设置棚膜时,由于其在前屋面的下方,受前屋面的保护,通风口的棚膜可三至五年更换一次,节约成本和用工量。

(3)通风口设置于后屋面上,后屋面位于前屋面下方,采用通风口与前屋面棚膜交错的设计,防止雨天棚内进水。

(4)通风口设置于后屋面上,后屋面位于前屋面下方,解决了日光温室通风口雨天积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日光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日光温室的保温被的设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新型日光温室的通风口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前屋面1、后屋面2、后墙3、支撑架4、拉杆5、第一保温被6、第二保温被7、第三保温被8、角铁9、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11、第三卡槽12、第四卡槽13、第一通风口14、第二通风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日光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1和图2可知,所述新型日光温室包括棚体、侧墙和后墙3,所述棚体包括前屋面1、后屋面2和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后墙3的顶部,所述支撑架4的顶部与所述前屋面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屋面2位于所述前屋面1的下方,所述后屋面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采光屋面1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且所述后屋面2上设有开口,此开口形成第一通风口14,所述前屋面1的顶部设置有将所述前屋面1覆盖的第一保温被6,所述前屋面1、所述后屋面2和所述支撑架4的侧面围成的区域外侧覆盖有第二保温被7,所述支撑架4的外侧覆盖有第三保温被8。

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被6放置于前屋面1的钢骨架上,第三保温被8包裹了整个后墙3上的钢骨架,末端用螺母、钢片、螺帽固定于后墙3的顶端,第一通风口14的东西两端的开口用第二保温被7密封,起到保温作用;在后墙3和侧墙的外表面上,固定有聚苯板保温层,与第一保温被6、第二保温被7和第三保温被8配合,对日光温室进行保温。所述支撑架4由竖直固定在后墙3上的多根平行的钢骨架和连接钢骨架的拉杆5组成,后墙3上的钢骨架与前屋面1的钢骨架连接,拉杆5通过螺母、螺帽与前屋面1的钢骨架固定连接;拉杆5位于后墙3的钢骨架的中间,起固定作用,后墙3上东西两端的钢骨架均高出其他钢骨架40厘米,高出的部分构成限位杆,对收起后的保温被进行限位,避免其掉落。

日光温室的后屋面2为钢骨架结构,除去了原有的覆盖材料,在后屋面2钢骨架上形成顶部第一通风口14,后屋面2长约1.5-2.0米。日光温室的顶部第一通风口14覆盖整个后屋面2,第一通风口14开口限度为80-100厘米,后屋面2上共设有三道卡槽,第一卡槽10在后屋面2与前屋面1衔接处的后屋面骨架上,第二卡槽11位于后屋面2与后墙3连接处的后屋面骨架上,第三卡槽12位于后屋面骨架中间、距离后屋面2与后墙3连接处75-115厘米,支撑架4的高度为70-120厘米之间。通风口14的开口处位于前屋面1上的第一卡槽10垂直向下处向南20厘米处。

日光温室的平均采光屋面为28-31°,脊高5-6米,跨度为10-12米,前屋面1的钢骨架由脊高处向后延伸至后墙3上的钢骨架上,并与后墙3上的钢骨架连接。日光温室的前屋面1与后屋面2的连接处固定有角铁9,角铁9的一边设有卡口,镶嵌在前屋面1的钢骨架上,卡口大小恰好与前屋面1的钢骨架相吻合;另一边固定于后屋面2的钢骨架上,并且紧贴后屋面2的钢骨架,保证前屋面1与后屋面2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日光温室,后屋面2设置于前屋面1的下方,前屋面1的侧边、后屋面2的侧边及支撑架4的侧边围成的近似三角形的区域不覆盖棚膜,支撑架4上也不覆盖棚膜,当第一保温被6、第二保温被7及第三保温8被收起时,后屋面2处于顶部位置,由于后屋面2顶部设置通风口14,风可从后屋面的顶部通风口14进入日光温室内部,而前屋面1位于后屋面2的上方,前屋面1整个覆盖棚膜,并不开口,前屋面1恰好将后屋面2顶部的通风口14遮住,雨雪天气时,既可以使日光温室内继续通风,又可以在前屋面1的保护下,避免雨雪从开口进入日光温室;且后屋面2开口,节省了覆盖材料,减少了后墙的承重,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屋面1上可以设置第四卡槽13,第四卡槽13位于第一卡槽10和第二开槽11之间,前屋面1的钢骨架上所覆盖的棚膜可以由脊高处向上延伸至前屋面1上的第四卡槽13处,第四卡槽13距前屋面1的钢骨架与后墙3上的钢骨架连接处60-100厘米,且与第一通风口14开口处垂直向上处向北20厘米,第四卡槽13至支撑架4之间的前屋面1上可以不覆盖棚膜,第一保温被6每次完全升起时,与前屋面钢骨架上的第四卡槽13距离80-100厘米,此80-100厘米未覆盖棚膜,为第二通风口15,起到通风作用。而后屋面2上的第一通风口14开口处至后墙3之间的后屋面钢骨架上覆盖棚膜,使前屋面1与后屋面2交叉开口,既可以增加通风效果,还可以防止雨天棚内进水。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