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施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0406发布日期:2019-01-04 22:3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施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便携式施肥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在农业施肥方面的施肥机种类繁多,包括机械动力类和手动操作类,机械动力类的施肥机满足了关于省力、工作效率高的性能要求,但是,由于机械动力类的施肥机体积较大,转向操作不灵活,且需要燃烧动力柴油,因此,比较适用于大型地块的施肥操作,且需要耗费能源,增加工作成本,对农作物有一定的损害;手动操作类的施肥机现今存在的类型较多,它在操作灵活的基础上实现了针对小型地块的施肥操作,且不会耗费动力柴油,降低劳动成本。但是,现今存在的手动施肥机主要是通过在下部安装驱动轮来实现持续下肥的,这对于农作物种植密度较大的地块来说,无疑会在施肥的同时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碾压,损坏农作物,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农作物后期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范围广、灵活控制下肥量且操作省力的便携式施肥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施肥机,包括扶手、料斗、立杆和施肥部,所述扶手设置在料斗上端,所述施肥部设置在料斗下端,所述料斗上端的开口处设有弹簧座,所述立杆穿过位于弹簧座上的弹簧,并向下延伸至料斗下端;所述立杆下端设有侧部开口的漏斗,所述料斗下端设有与漏斗适配的开口部;所述施肥部包括主锹头、挡土板和脚蹬件,所述主锹头后部设有下肥口,所述挡土板设置在主锹头的后部,所述脚蹬件活接在主锹头的后部。

通过设置弹簧座和弹簧,实现了灵活控制下肥量的目的;通过设置脚蹬件,并利用杠杆原理,使得农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更加省力;通过设置主锹头,在施肥时只需将其插入土里即可实现,不会对土壤造成大面积的翻土动作,降低土壤内水分的蒸发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锹头两侧设有侧翼板,且所述主锹头通过上部的过渡件螺接在料斗上;所述脚蹬件通过连接杆铰接在过渡件上;所述挡土板螺接在连接杆端部且远离过渡件位置。侧翼板和过渡件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施肥部和料斗的连接更加牢固;连接杆的设置实现了通过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土板设置为犁片状且其尖端向下;所述脚蹬件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连接杆一端活接在脚蹬件的U型开口位置,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支座可转动连接在过渡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立杆上端设有按压座,所述按压座下方设有弧形件,所述立杆一端螺接在弧形件的下方,所述立杆另一端固接漏斗,所述漏斗下方过渡有圆柱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扶手包括分别螺接在料斗两侧的连接板和横杆,所述横杆固接在连接板上端;所述连接板上端设有弧形凹口,所述连接板内侧固接挡板条,所述挡板条位于料斗的开口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按压座设置为椭圆形结构,且在所述按压座两端设有若干横向凸起;所述漏斗设置为椭圆形,且所述漏斗上的侧部开口设置为矩形结构。横向凸起的设置避免了用户在对按压座作用时出现手部打滑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侧翼板形状与料斗适配并螺接在料斗上,所述过渡件设置为U型槽结构并与料斗适配,且所述过渡件螺接在料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簧座设置为U型槽结构,所述料斗设置为方形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设置了包括主锹头、挡土板和脚蹬件的施肥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直接对脚蹬件进行作用,并利用杠杆原理,使得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作用时更加省力;(2)设置了套有弹簧的立杆,下部连接漏斗,通过按压立杆上端的按压座,实现了灵活控制下肥量的目的,操作简单;(3)省去了驱动轮,直接利用主锹头对地面进行作用,使得施肥时的翻土面积减小,降低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且对种植密度较大的农作物来说,减轻了在施肥时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携式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便携式施肥机中施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便携式施肥机中立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3,一种便携式施肥机,包括扶手1、料斗2、立杆3和施肥部4,扶手1设置在料斗2上端,施肥部4设置在料斗2下端,料斗2上端的开口处设有弹簧座5,立杆3穿过位于弹簧座5上的弹簧6,并向下延伸至料斗2下端;立杆3下端设有侧部开701的漏斗7,料斗2下端设有与漏斗7适配的开口部;施肥部4包括主锹头401、挡土板402和脚蹬件403,主锹头401后部设有下肥口401a,挡土板402设置在主锹头401的后部,脚蹬件403活接在主锹头401的后部。

在具体实施时,先将肥料加入到料斗2中,而后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要施肥的位置,用力向下瞪脚蹬件403,此时,主锹头401和挡土板402进入土壤中,按下立杆3,而后立杆3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位于立杆3下部的漏斗7伸出料斗2,此时,料斗2中的肥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到漏斗7中并从其侧部开口701处流出到土壤中,且由于在主锹头401后部设有下肥口401a,一些落下的肥料从下肥口401a处流到土壤中,下肥速度快;接着,手扶扶手1,倾斜向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按压,此时,主锹头401从土壤中出来,而设置在主锹头401后部的挡土板402由于受到土壤的作用,携带一部分土壤出来,并在从土壤中出来的同时将其附近的一部分土壤作用到施肥位置,将施肥位置的肥料掩埋在土壤中。

在具体化设计时,主锹头401两侧设有侧翼板404,且主锹头401通过上部的过渡件405螺接在料斗2上;脚蹬件403通过连接杆406铰接在过渡件405上;挡土板402螺接在连接杆406端部且远离过渡件405位置;挡土板402设置为犁片状且其尖端向下;脚蹬件403设置为U型结构,连接杆406一端活接在脚蹬件403的U型开口位置,连接杆406另一端通过支座407可转动连接在过渡件405上。

在具体安装施肥部4时,将过渡件405利用紧固螺钉固定在料斗2上,而后将主锹头401螺接在过渡件405上,在实际加工制作时,也可以将主锹头401和过渡件405固接在一起组成一体式结构;接着,将连接杆406一端通过销钉铰接在过渡件405的后部位置,接着再将连接杆406的另一端螺接在脚蹬件403上,并将挡土板402安装在与脚蹬件403同一端的连接杆406上,实现施肥部4的安装。

为了灵活控制施肥时的下肥量,在立杆3上端设置按压座8,按压座8下方设有弧形件9,立杆3一端螺接在弧形件9的下方,立杆3另一端固接漏斗7,漏斗7下方过渡有圆柱头10;通过设置按压座8、漏斗7和圆柱头10,在施肥时,按压立杆3上端的按压座8,立杆3向下运动,当运动至漏斗7上的侧部开口701暴露在料斗2的外部时,漏斗7中的肥料倾斜向下流出;当下肥量合适时,松开按压座8,按压座8在弹簧6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并带动漏斗7回到料斗2内部,完成一次施肥;当需要增加施肥量时,通过延长作用在按压座8上的时间来实现,反之,缩短作用在按压座8的时间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扶手1包括分别螺接在料斗2两侧的连接板101和横杆102,横杆102固接在连接板101上端;连接板101上端设有弧形凹口101a,连接板101内侧固接挡板条101b,挡板条101b位于料斗2的开口位置。在需要施肥时,手握横杆102,在将主锹头401压至土壤中后,手部作用按压座8即可实现。

为了外形上的美观和使用上的安全性,按压座8设置为椭圆形结构,且在按压座8两端设有若干横向凸起801,防止手部打滑;漏斗7设置为椭圆形,且漏斗7上的侧部开口701设置为矩形结构。

为了使得主锹头401和料斗2的连接更加牢固,侧翼板404形状与料斗2适配并螺接在料斗2上,过渡件405设置为U型槽结构并与料斗2适配,且过渡件405螺接在料斗2上。

为了将立杆3稳定地固定在料斗2内的特定位置,弹簧座5设置为U型槽结构,料斗2设置为方形筒状结构,使得立杆3卡在弹簧座5上,不会出现立杆3运动偏移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