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1164发布日期:2020-05-29 13:03阅读:54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荔枝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树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当今栽培管理实行矮化处理,一般掌控在3-5米左右),荔枝的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荔枝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因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未经保鲜处理,采摘后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亦有一些不法商贩用稀硫酸喷洒在荔枝以防腐,但对人体有害。

新鲜的荔枝每年五月开始上市,在闽南地区,六至七月是最当造的时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味道和新鲜度差的很远。七八月由于大批量荔枝大量集中上市,导致荔枝的销售压力非常大,而价格一降再降,严重影响了生产者的效益,大量未能及时销售的荔枝只能被倒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为了调节荔枝上市时间,解决上市集中期荔枝的销售压力,提高荔枝产品销售价格,有效保障荔枝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申请人对荔枝产期调节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发现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使荔枝推迟,从而实现荔枝推迟上市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这种推迟荔枝采收期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推迟荔枝的采收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其特征在于:包括3%赤霉酸30ml、氯吡脲(kt-30)100ml、氨基酸90ml、25%吡唑醚菌酯25ml,兑水至50公斤(也就是说,加水以后药液总共50公斤)。



本技术:
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荔枝幼果期采用上述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对荔枝树进行一次或两次全株喷施。

较优的方案,所述全株喷施的次数为两次,两次全株喷施的时间,均在荔枝幼果二次生理落果后。

较优的方案,所述全株喷施,是将该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对荔枝树进行全株均匀喷湿处理。

更优的方案,在荔枝幼果膨大转色初期或中期进行第一次全株喷施,然后间隔7-10天再做一次全株喷施。也就是说,总共两次,两次全株喷施之间的间隔为7-10天。

较优的方案,所述荔枝品种为乌叶荔枝。

较优的方案,所述药液可跟杀虫剂同时使用。

该使用方法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错开荔枝常规成熟高峰期;

2)延长荔枝货架期;

3)低成本高效益,50公斤药液成本80元,每用50公斤药液,可采收鲜果250-300公斤,按当季适熟采收期的平均价格,做推迟荔枝采收期技术处理后采收的鲜果价格可提高2-3倍。例如2018年荔枝市场价格3元/公斤,若采用本推迟采收期技术,到采收期果农可增加收益2-3倍,则为6元/公斤或9元/公斤;

4)按我县(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荔枝栽培面积6.5万亩,产量大,不易保鲜而导致的价格低迷问题,若按15株/亩,单株产量150斤,每市斤提高2.5元,全县可增收3.65亿元。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生产方法没有大幅改变,仅采用推迟采收期药液在荔枝幼果期进行两次喷淋,即可有效地推迟荔枝的采收期,因此简便有效、安全稳定、成本低廉,生产者很容易掌握和操作,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荔枝品种为乌叶荔枝,其栽培方法为:按常规方法进行培育:对成年挂果树促长两次秋梢,培育迟花株成花。

所述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包括3%赤霉酸30ml+氯吡脲(kt-30)100ml+氨基酸90ml+25%吡唑醚菌酯25ml,兑水至50公斤。

在荔枝幼果膨大转色初期(2015年6月12日),每株果树进行一次全株均匀喷湿处理。

这样,荔枝采收期可推迟20天以上。

其他防治病虫害按常规管理,同时注意预防鸟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荔枝幼果膨大转色中期(2016年6月21日),每株果树进行一次全株均匀喷湿处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荔枝幼果膨大转色中期(2017年6月16日),每株果树进行一次全株均匀喷湿处理。所述药液跟杀虫剂同时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荔枝幼果膨大转色初期,每株果树进行第一次全株均匀喷湿处理(2018年6月8日),然后间隔7天(2018年6月15日)再做一次喷湿处理,总共两次。

综上所述,该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及其使用方法,经过四年验证。实验地点:下河乡孙坑村漳沃荔枝试验基地,面积:50亩。在荔枝幼果二次生理落果后,将该调节剂进行全株喷施一次或两次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即可,喷后只作防治病虫害常规管理,推迟效果可详见下表:

上表为四个实施例与传统方法对比的结果,上表中,空白ck成熟和空白(ck)项,为传统方法的荔枝,处理项,为按实施例1-3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及使用方法处理过的荔枝。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其特征在于:包括3%赤霉酸30ml、氯吡脲(kt-30)100ml、氨基酸90ml、25%吡唑醚菌酯25ml,兑水至50公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荔枝幼果期采用上述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对荔枝树进行进行一次或两次全株喷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株喷施的次数为两次,两次全株喷施的时间,均在荔枝幼果二次生理落果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株喷施,是将该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对荔枝树进行全株均匀喷湿处理。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荔枝幼果膨大转色初期或中期进行第一次全株喷施,然后间隔7-10天再做一次全株喷施。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荔枝品种为乌叶荔枝。

7.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可跟杀虫剂同时使用。


技术总结
一种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其特征在于:包括3%赤霉酸30ml、氯吡脲(KT‑30)100ml、氨基酸90ml、25%吡唑醚菌酯25ml,兑水至50公斤。该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荔枝幼果期采用上述推迟荔枝采收期药液对荔枝树进行进行一次或两次全株喷施。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生产方法没有大幅改变,仅采用推迟采收期药液在荔枝幼果期进行两次喷淋,即可有效地推迟荔枝的采收期,因此简便有效、安全稳定、成本低廉,生产者很容易掌握和操作,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勇
技术研发日:2019.01.28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