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秸秆还田养地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639发布日期:2019-05-15 21:28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秸秆还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麦秸秆还田养地新技术。



背景技术:

秸秆是优良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含有丰富的养分,现在的秸秆资源利用不充分,每年约30%的秸秆被露天焚烧,导致雾霾天的发生率提高,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焚烧会导致土壤表层失水,杀死土壤表层微生物,致使土壤板结、贫瘠,严重影响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调节小气候等优势,但秸秆直接还田存在腐解困难,影响次年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等问题,尤其是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小,表层土壤干燥,更加不利于秸秆腐解,严重影响了秸秆还田的可操作性和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秸秆还田养地新技术,通过集成小麦秸秆翻埋还田技术与复种豆科肥田作物为一体,改善秸秆翻埋层的微生物群落、水分、温度、孔隙度和ph值的土壤微生境,并可充分利用休闲期的降水和光热资源,解决了现有的小麦秸秆翻埋还田技术中秸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小麦秸秆还田养地新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s01小麦收获: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将田地里面的小麦收获后,使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撒在田地中;

ss02秸秆翻埋:在小麦收获后一周内使用秸秆翻埋机翻埋秸秆,并保证秸秆的翻埋深度在10-20cm的范围;

ss03播种:秸秆翻埋完后2-3天内播种箭筈豌豆;

ss04灌水:在播种后立即灌水,保证箭筈豌豆的出苗率;

ss05田间管理:对箭筈豌豆进行施肥管理和水分管理的田间管理;

ss06收获:对箭筈豌豆进行收获。

进一步地,所述ss03中播种的箭筈豌豆可采用其他复种豆科肥田作物,可为紫云英或苜蓿或草木樨或蚕豆。

进一步地,所述ss05中的施肥管理时可施用磷肥或钼肥或硼肥,可用0.01%的钼酸铵溶液浸种和在初花期用0.1%的硼酸溶液喷洒1-2次,箭筈豌豆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每亩基施15—25kg普钙,可起到以小肥养大肥、以磷增氮的作用,箭筈豌豆对硼、钼比较敏感,用0.01%的钼酸铵溶液浸种和在初花期用0.1%的硼酸溶液喷洒1-2次后可提高产粒量10-20%;

ss05中的水份管理时,以利幼苗扎根,保证全苗,生长中期视需水情况,灌水2—3次,水量不宜过大,应速灌速排,切忌渍水,同时注意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旱地播种箭筈豌豆,播种季节易受干旱威胁,要抓紧整地,抢墒播种。

进一步地,所述ss06中10月中旬,西北绿洲灌区作物生长季结束,要及时收获箭筈豌豆,以免茎叶脱落,造成生物产量的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ss03播种时使用播种机将种子均匀播种在深度2-3cm的地下,播种后覆土,播种量在每亩3-5kg的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ss01中将秸秆还田机安装在拖拉机后部,采用秸秆还田机内的粉碎机构将秸秆切碎后排出,保证切碎秸秆的长度在5-10cm的范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集成小麦秸秆翻埋还田技术与复种豆科肥田作物为一体,一方面通过小麦秸秆翻埋还田后复种箭筈豌豆,改善秸秆翻埋层的微生物群落、水分、温度、孔隙度和ph值的土壤微生境,加速秸秆的腐解,另一方面,通过复种豆科作物可充分利用休闲期的降水和光热资源,最终实现小麦秸秆的高效利用和培肥土壤的目的。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为一种小麦秸秆还田养地新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s01小麦收获: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将田地里面的小麦收获后,使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撒在田地中;

ss02秸秆翻埋:在小麦收获后一周内使用秸秆翻埋机翻埋秸秆,并保证秸秆的翻埋深度在10-20cm的范围;

ss03播种:秸秆翻埋完后2-3天内播种箭筈豌豆;

ss04灌水:在播种后立即灌水,保证箭筈豌豆的出苗率;

ss05田间管理:对箭筈豌豆进行施肥管理和水份管理的田间管理;

ss06收获:对箭筈豌豆进行收获。

其中,ss03中播种的箭筈豌豆可采用其他复种豆科肥田作物,可为紫云英或苜蓿或草木樨或蚕豆。

其中,ss05中的施肥管理时可施用磷肥或钼肥或硼肥,可用0.01%的钼酸铵溶液浸种和在初花期用0.1%的硼酸溶液喷洒1-2次,箭筈豌豆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每亩基施15—25kg普钙,可起到以小肥养大肥、以磷增氮的作用,箭筈豌豆对硼、钼比较敏感,用0.01%的钼酸铵溶液浸种和在初花期用0.1%的硼酸溶液喷洒1-2次后可提高产粒量10-20%;

ss05中的水份管理时,以利幼苗扎根,保证全苗,生长中期视需水情况,灌水2—3次,水量不宜过大,应速灌速排,切忌渍水,同时注意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旱地播种箭筈豌豆,播种季节易受干旱威胁,要抓紧整地,抢墒播种,箭筈豌豆不耐渍,特别是留种田。

其中,所述ss06中10月中旬,西北绿洲灌区作物生长季结束,要及时收获箭筈豌豆,以免茎叶脱落,造成生物产量的损失。其中,ss03播种时使用播种机将种子均匀播种在深度2-3cm的地下,播种后覆土,播种量在每亩3-5kg的范围。

其中,ss01中将秸秆还田机安装在拖拉机后部,采用秸秆还田机内的粉碎机构将秸秆切碎后排出,保证切碎秸秆的长度在5-10cm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秸秆还田养地新技术,涉及秸秆还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S01小麦收获: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使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撒在田地中,SS02秸秆翻埋:在小麦收获后一周内使用秸秆翻埋机翻埋秸秆,SS03播种:秸秆翻埋完后2‑3天内播种箭筈豌豆,SS04灌水:在播种后立即灌水,保证箭筈豌豆的出苗率,SS05田间管理,SS06收获。本发明通过集成小麦秸秆翻埋还田技术与复种豆科肥田作物为一体,改善秸秆翻埋层的微生物群落、水分、温度、孔隙度和pH值的土壤微生境,并可充分利用休闲期的降水和光热资源,解决了现有的小麦秸秆翻埋还田技术中秸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财;柴强;范虹;于爱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2.20
技术公布日:2019.0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