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以及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4225发布日期:2019-06-05 21:2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以及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以及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



背景技术: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在水稻穗期发病的真菌病害,表现为在水稻穗部形成大于水稻谷粒墨绿色稻曲球,是近几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的水稻病害,由于此病害一旦侵染发病便难以防治,不仅造成水稻的减产,还会产生稻曲毒素,人和牲畜误食后会出现内脏病变等中毒现象。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制一种新型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以抑制水稻稻曲病菌的增值,降低稻曲病的发病率,保证水稻健康生长,降低农田毒素污染,提高食品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以有效地抑制水稻稻曲病菌的生长与毒素的产生,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能抑制水稻稻曲病菌的生长与毒素的产生,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有效减少田间毒素污染,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保证食品安全。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

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包括支链氨基酸和载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其中的支链氨基酸能够有效抑制稻曲病菌的侵染,稻曲球的形成及稻曲毒素的产生,降低水稻稻曲病发病率,从而有效保证水稻的生长,稻穗的形成,及降低毒素的产生,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本发明提供的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以本发明提供的支链氨基酸作为防治水稻稻曲病菌的有效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稻曲病菌的入侵,生长,繁殖及毒素的产生,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从而有效的保证水稻的生长与稻穗的形成,并降低稻曲毒素的产生,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l-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折线图;

图2为l-异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折线图;

图3为缬氨酸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折线图;

图4为支链氨基酸复配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柱形图;

图5为l-亮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柱形图;

图6为l-异亮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柱形图;

图7为缬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柱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以及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进行具体说明。

稻曲病是一种由稻绿核菌引起的水稻穗期真菌病害,在国内长江流域,河北及南方各省水稻种植区时有发生,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俗称“丰产果”。在水稻抽穗开花时,病原菌入侵花器和幼颖,寄生于水稻颖壳内,在颖壳内繁殖生长,并使谷粒膨大裂开,后包裹全颖壳,形成比健康谷粒大3-4倍的稻曲球病粒,稻曲球前期表面光滑,后期裂开散发出墨绿色的厚垣孢子,或产生黑色扁平菌核,经风吹雨打落入土中,翌年萌发产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生成小孢子与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杂交高产水稻发病较重,另外使用过多氮肥也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稻曲病不仅会影响产区水稻的产量,使秕谷率、青米率、碎米率增加,局部田块减产20%~30%,能产生对人和牲畜有剧毒作用的真菌毒素,而且当稻谷中含有0.5%病粒时能引起人,畜中毒。

由于此病一旦发生便难以逆转,目前,在稻曲病菌防治方面,以“防控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指导,对易感病的杂交水稻及抗病的粳稻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在破口前喷施三唑酮,多菌灵或井冈霉素等药剂可预防稻曲病的发病,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至今尚无支链氨基酸在水稻稻曲病防治中应用的报道。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通过将支链氨基酸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以有效地抑制水稻稻曲病菌的生长与毒素的产生,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其中,水稻病害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真菌病害、水稻细菌病害和水稻病毒病害。

其中,水稻真菌病害包括但不限于稻瘟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小球菌核病、恶苗病、霜霉病、稻曲病以及叶鞘腐败病等。水稻细菌病害包括但不限于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及细菌性基腐病等。水稻病毒病害包括但不限于条纹叶枯病以及黑条矮缩病等。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支链氨基酸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而得的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可以有效抑制水稻病害,尤其对水稻真菌病害中的稻曲病的抑制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从而有效保证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也可以用于抑制其他类型的水稻病害。

本实施例中,支链氨基酸包括l-亮氨酸、l-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l-亮氨酸具有如下结构式:

l-异亮氨酸具有如下结构式:

缬氨酸具有如下结构式: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包括支链氨基酸和载体。

在本发明提供的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支链氨基酸可以是任何形式,如固体、半固体、液体或气溶胶等形式。

其中,支链氨基酸占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的重量百分数为0.05%-32%。

诚如上文所述,支链氨基酸包括l-亮氨酸、l-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当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包含l-亮氨酸时,l-亮氨酸占所述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的重量百分数为0.05%-2.4%;当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包含l-异亮氨酸时,l-异亮氨酸占所述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的重量百分数为0.05%-32%;当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包含缬氨酸时,缬氨酸占所述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的重量百分数为0.05%-16%。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中,l-亮氨酸含量例如为0.05%、0.1%、0.2%、0.4%、0.8%、1.6%或2.4%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l-异亮氨酸含量例如为0.05%、0.1%、0.25%、0.5%、1%、2%、4%、8%、16%或32%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缬氨酸含量例如为0.05%、0.1%、0.25%、0.5%、1%、2%、4%、8%或16%中的任一者或者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可以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支链氨基酸浓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中,由l-亮氨酸、l-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中的任意两种的混合物制成,例如,含有l-亮氨酸和l-异亮氨酸、l-亮氨酸和缬氨酸、或者l-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进一步地,在上述复合制剂中,l-亮氨酸的含量为0.05%-2.4%,优选为0.4%-1.6%,l-异亮氨酸的含量为0.05%-32%,优选为0.5-4%,缬氨酸的含量为0.05%-16%,优选为0.5%-4%。具体地,在上述复合制剂可以包括:l-亮氨酸0.4%与l-异亮氨酸0.5%,l-亮氨酸0.4%与l-异亮氨酸4%,l-亮氨酸1.6%与l-异亮氨酸0.5%,l-亮氨酸1.6%与l-异亮氨酸4%,l-亮氨酸0.4%与缬氨酸0.5%,l-亮氨酸0.4%与缬氨酸4%,l-亮氨酸1.6%与缬氨酸0.5%,l-亮氨酸1.6%与缬氨酸4%,l-异亮氨酸0.5%与缬氨酸0.5%,l-异亮氨酸0.5%与缬氨酸4%,l-异亮氨酸1.6%与缬氨酸0.5%,l-异亮氨酸1.6%与缬氨酸4%,可以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

在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还可以由l-亮氨酸、l-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这三者的混合物制成。

本申请提供的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还可以包括支链氨基酸的载体。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水、葡萄糖、乳糖、阿拉伯胶、明胶、甘露糖醇、淀粉、三硅酸镁、滑石、玉米淀粉、角蛋白、胶态二氧化硅、马铃薯淀粉、沙土和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包括在制备固体、半固体、液体或气溶胶形式的制剂中使用的其他载体。

可选地,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还包括辅料,辅料包括但不限于稳定剂、增稠剂、着色剂和香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还包括农药,农药包括但不限于肟菌·戊唑醇、戊唑醇、已唑醇、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井冈霉素、烯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以及丙环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即将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喷施于水稻稻穗上。

本发明提供的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以本发明提供的支链氨基酸作为防治水稻稻曲病菌的有效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稻曲病菌的入侵,生长,繁殖及毒素的产生,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从而有效的保证水稻的生长与稻穗的形成,并降低稻曲毒素的产生,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支链氨基酸在制备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以及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进一步进行阐述。

实施例1-7

实施例1-7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主要成分为l-亮氨酸,水为溶剂。实施例1-7中l-亮氨酸的浓度分别配制为0.05%、0.1%、0.2%、0.4%、0.8%、1.6%和2.4%。

实施例8-17

实施例8-17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主要成分为l-异亮氨酸,水为溶剂。实施例8-17中l-异亮氨酸的浓度分别配制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8-26

实施例18-26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主要成分为缬氨酸,水为溶剂。实施例18-26中缬氨酸的浓度分别配制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27-34

实施例27-34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75%肟菌·戊唑醇(wdg)15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7-34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35-41

实施例35-41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43%戊唑醇(sc)15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5-41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42-48

实施例42-4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30%已唑醇(sc)22.5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42-48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49-55

实施例49-55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苯甲·丙环唑(sc)30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49-55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56-62

实施例56-62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32.5%苯甲·嘧菌酯(sc)60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56-62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63-69

实施例63-69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61%井冈霉素(sp)8.196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63-69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70-76

实施例70-76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2.5%烯唑醇(wp)45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70-76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77-83

实施例77-83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0%苯醚甲环唑(wp)30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77-83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84-90

实施例84-90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三唑酮(wp)100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84-90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91-97

实施例91-97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21.5%戊唑醇(od)30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91-97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98-104

实施例98-104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井冈霉素(od)33.3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98-104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105-111

实施例105-111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2%噻呋酰胺(od)46g/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05-111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112-118

实施例112-11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25%丙环唑(ec)60ml/亩与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12-118中,l-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0.4%、0.8%、1.6%、2.4%。

实施例119-128

实施例119-12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75%肟菌·戊唑醇(wdg)15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19-12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29-138

实施例129-13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43%戊唑醇(sc)15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29-13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39-148

实施例139-14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30%已唑醇(sc)22.5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39-14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49-158

实施例149-15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苯甲·丙环唑(sc)30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49-15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59-168

实施例159-16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32.5%苯甲·嘧菌酯(sc)60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59-16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69-178

实施例169-17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61%井冈霉素(sp)8.196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69-17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79-188

实施例179-18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2.5%烯唑醇(wp)45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79-18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89-198

实施例189-19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0%苯醚甲环唑(wp)30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89-19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199-208

实施例199-20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三唑酮(wp)100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199-20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209-218

实施例209-21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21.5%戊唑醇(od)30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09-21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219-228

实施例219-22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井冈霉素(od)33.3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19-22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229-238

实施例229-23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2%噻呋酰胺(od)46g/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29-23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239-248

实施例239-24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25%丙环唑(ec)60ml/亩与不同浓度的l-异亮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39-248中,l-异亮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16%和32%。

实施例249-257

实施例249-257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75%肟菌·戊唑醇(wdg)15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49-257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258-266

实施例258-266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43%戊唑醇(sc)15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58-266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267-275

实施例267-275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30%已唑醇(sc)22.5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67-275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276-284

实施例276-284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苯甲·丙环唑(sc)30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76-284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285-293

实施例285-293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32.5%苯甲·嘧菌酯(sc)60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85-293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294-302

实施例294-302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61%井冈霉素(sp)8.196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294-302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03-311

实施例303-311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2.5%烯唑醇(wp)45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03-311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12-320

实施例312-320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0%苯醚甲环唑(wp)30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12-320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21-329

实施例321-329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三唑酮(wp)100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21-329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30-338

实施例330-338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21.5%戊唑醇(od)30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30-338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39-347

实施例339-347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5%井冈霉素(od)33.3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39-347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48-356

实施例348-356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12%噻呋酰胺(od)46g/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48-356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57-365

实施例357-365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是将25%丙环唑(ec)60ml/亩与不同浓度的缬氨酸进行复配而得。其中,实施例357-365中,缬氨酸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25%、0.5%、1%、2%、4%、8%和16%。

实施例366-377

实施例366-377提供了一种水稻病害的防治药剂,其主要成分为l-亮氨酸,l-异亮氨酸,缬氨酸中两者的混合物,水为溶剂。实施例366-377中,支链氨基酸含量为l-亮氨酸0.4%与l-异亮氨酸0.5%,l-亮氨酸0.4%与l-异亮氨酸4%,l-亮氨酸1.6%与l-异亮氨酸0.5%,l-亮氨酸1.6%与l-异亮氨酸4%,l-亮氨酸0.4%与缬氨酸0.5%,l-亮氨酸0.4%与缬氨酸4%,l-亮氨酸1.6%与缬氨酸0.5%,l-亮氨酸1.6%与缬氨酸4%,l-异亮氨酸0.5%与缬氨酸0.5%,l-异亮氨酸0.5%与缬氨酸4%,l-异亮氨酸1.6%与缬氨酸0.5%,l-异亮氨酸1.6%与缬氨酸4%。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对照例为清水。

试验例1水稻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测定

1、l-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

1.1水稻稻曲病菌的培养

水稻稻曲病菌培养在25℃恒温培养箱中,选择的培养基为马铃薯琼脂固体(pda)培养基。

1.2水稻病原菌的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酒精灯将接种针烧至通红,冷却后用接种针从菌丝体边缘处与培养基一起,垂直切割1cm×1cm大小的菌块,再用接种针将菌块挑至新的固体培养基中间位置,封口膜封口培养。

1.3水稻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测定

取八个锥形瓶,按照实施例1-7提供的l-亮氨酸的浓度,在其中七个锥形瓶中各配制30ml0.05%、0.1%、0.2%、0.4%、0.8%、1.6%和2.4%七个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溶液,其中第八个锥形瓶为空白对照组,在每个锥形瓶中加入1.3gpda培养基,用锡箔纸与橡皮筋将锥形瓶瓶口封紧,置于高温灭菌锅中灭菌,未完全冷却时在超净工作台中及时将灭菌的培养基倒入一次性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倒入10ml培养基,每组倒三皿,冷却凝固后封口倒置,得到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倒置三天,确定无微生物污染后可用于稻曲病菌的接种,用以酒精灯高温灭菌的接种针将菌块接种每个培养皿中,共八组处理,每组处理三个重复,用封口膜封口后于25℃培养箱培养,21天后测量每组中稻曲病菌的生长直径,根据对照组的测量结果,计算每组对稻曲病菌生长的抑制率。

根据每组的抑制率结果,得到l-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折线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与空白对照相比,0.05%、0.1%、0.2%、0.4%、0.8%、1.6%和2.4%浓度l-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l-亮氨酸的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

2、l-异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

采用与l-亮氨酸对水稻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测试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实施例8-17提供的l-异亮氨酸溶液对水稻稻曲病菌生长的抑制效应,其中根据实施例8-17中l-异亮氨酸浓度,共设十一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与l-异亮氨酸浓度为0.05%、0.1%、0.25%、0.5%、1%、2%、4%、8%、16%和32%的处理组,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与空白对照相比,0.05%、0.1%、0.25%、0.5%、1%、2%、4%、8%、16%和32%浓度l-异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l-异亮氨酸的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

3、l-异亮氨酸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

采用与l-亮氨酸对水稻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测试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实施例18-26提供的缬氨酸溶液对水稻稻曲病菌生长的抑制效应,其中根据实施例18-26中缬氨酸浓度,共设十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缬氨酸浓度为0.05%、0.1%、0.25%、0.5%、1%、2%、4%、8%和16%的处理组,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与空白对照相比,0.05%、0.1%、0.25%、0.5%、1%、2%、4%、8%和16%浓度的缬氨酸对稻曲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l-异亮氨酸的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

4、支链氨基酸复配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效应

采用与l-亮氨酸对水稻稻曲病菌生长抑制测试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实施例366-377提供的支链氨基酸复配溶液对稻曲病菌生长的抑制效应,其中根据实施例366-377中支链氨基酸复配浓度,共设1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支链氨基酸复配浓度为l-亮氨酸0.4%与l-异亮氨酸0.5%,l-亮氨酸0.4%与l-异亮氨酸4%,l-亮氨酸1.6%与l-异亮氨酸0.5%,l-亮氨酸1.6%与l-异亮氨酸4%,l-亮氨酸0.4%与缬氨酸0.5%,l-亮氨酸0.4%与缬氨酸4%,l-亮氨酸1.6%与缬氨酸0.5%,l-亮氨酸1.6%与缬氨酸4%,l-异亮氨酸0.5%与缬氨酸0.5%,l-异亮氨酸0.5%与缬氨酸4%,l-异亮氨酸1.6%与缬氨酸0.5%,l-异亮氨酸1.6%与缬氨酸4%,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与空白对照相比,支链氨基酸复配溶液对稻曲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比单独使用同种浓度的氨基酸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含有1.6%l-亮氨酸复配溶液抑制效果最显著。

试验例2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发病数量影响测定

1、l-亮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

1.1水稻种植

将水稻种子浸入25%nacl中,搅拌1-2min后静置,选取沉底且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种植;用灭菌纱布将种子包裹,用70%乙醇浸泡1min;用500ml2.5%次氯酸钠溶液加1滴吐温80浸泡种子15min;在超净台中用灭菌水洗涤种子5次,用灭菌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将种子取出放在灭菌培养皿中,超纯水浸泡没过种子,置于25℃培养箱中催芽1d;使培养皿内保持湿润状态,但水面不可没过种子,待种子长出胚芽后将幼苗移至含有ms固体培养基的水稻培养瓶中25℃培养;培养7d后将幼苗移至室内浅层土中培养,30d后移至室外水稻培养桶中培养,每桶种植5棵,待接种。

1.2稻曲病菌接种菌液的制备与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接种针将稻曲病菌菌块接种于ps培养液中,27℃,150r/min振荡培养7天,获得大量菌丝及薄壁分生孢子;用组织搅碎机将菌液中的菌丝打碎,形成菌丝片段与薄壁分生孢子的混合液,用马铃薯煮汁将混合液稀释2倍。

用无菌注射器吸取2ml的接种液,从侧面注入在破口抽穗前6-9d的水稻穗包,直至接种液充满溢出,傍晚时期最易接种。

1.3l-亮氨酸处理接种稻穗

接种水稻抽穗后,按照实施例1-7提供的l-亮氨酸的浓度,用灭菌超纯水配制0.05%、0.1%、0.2%、0.4%、0.8%、1.6%和2.4%七个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溶液对稻穗喷施,以灭菌超纯水作为对照,每组喷施5株接菌稻穗,共施药3次(施药间隔7d),观察各处理之间稻曲病发病差异并记录每穗稻曲球数量。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l-亮氨酸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均有一定影响,且l-亮氨酸的浓度越大,稻曲球的数量越少,即对稻曲病菌发病率抑制效果越显著。

2、l-异亮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

采用与l-亮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实施例8-17提供的l-异亮氨酸溶液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的影响,其中根据实施例8-17中l-异亮氨酸浓度,共设十一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与l-异亮氨酸浓度为0.05%、0.1%、0.25%、0.5%、1%、2%、4%、8%、16%和32%的处理组,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l-异亮氨酸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均有一定影响,且l-异亮氨酸的浓度越大,稻曲球的数量越少,即对稻曲病菌发病率抑制效果越显著。

3、缬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

采用与l-亮氨酸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影响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定实施例18-26提供的缬氨酸溶液对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的影响,其中根据实施例18-26中缬氨酸浓度,共设十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缬氨酸浓度为0.05%、0.1%、0.25%、0.5%、1%、2%、4%、8%和16%的处理组,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缬氨酸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稻曲球数量均有一定影响,且缬氨酸的浓度越大,稻曲球的数量越少,即对稻曲病菌发病率抑制效果越显著。

试验例3支链氨基酸辅助药剂对稻曲病防效测定

1、l-亮氨酸辅助药剂对稻曲病防效测定

本次试验为大区试验,试验地点在萧山区义桥镇,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538,根据实施例27-118提供的75%肟菌·戊唑醇(wdg)(15g/亩)、43%戊唑醇(sc)(15g/亩)、30%已唑醇(sc)(22.5g/亩)、15%苯甲·丙环唑(sc)(30g/亩)、32.5%苯甲·嘧菌酯(sc)(60g/亩)、61%井冈霉素(sp)(8.196g/亩)、12.5%烯唑醇(wp)(45g/亩)、10%苯醚甲环唑(wp)(30g/亩)、15%三唑酮(wp)(100g/亩)、21.5%戊唑醇(od)(30g/亩)、15%井冈霉素(od)(33.3g/亩)、12%噻呋酰胺(od)(46g/亩)、25%丙环唑(ec)(60ml/亩)及空白分别与0.05%、0.1%、0.2%、0.4%、0.8%、1.6%和2.4%七个不同浓度的l-亮氨酸复配及清水作为对照,共设112组处理,在水稻破口前10天进行第一次施药,破口前5天进行第二次施药,采用电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蜡熟期每组随机调查20丛,调查稻曲病发病率。

稻曲病分级标准:0级:未发生;1级:每穗病粒1粒;3级:每穗病粒2-4粒;5级:每穗病粒5-8粒;7级:每穗病粒9-15粒;9级:每穗病粒16粒以上。

注:中国水稻所黄世文。

相对防效=(对照区病指-防治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防效如表1所示:其中防效用百分制表示,从表中可以得出,将l-亮氨酸与实施例27-118中提到的化学农药一起施用,可提高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提高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且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表1、l-亮氨酸配合化学农药对稻曲病菌的防效

2、l-异亮氨酸辅助药剂对稻曲病防效测定

采用与l-亮氨酸辅助药剂对稻曲病防效测定的方法及防效计算方法,按照实施例119-248中提供的药剂与浓度为0.05%、0.1%、0.25%、0.5%、1%、2%、4%、8%、16%和32%的l-异亮氨酸复配及清水作为对照,共设154组处理,得到l-异亮氨酸配合药剂使用对稻曲病菌防效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防效用百分制表示,从表中可以得出,将l-异亮氨酸与实施例119-248中提到的化学农药一起施用,可提高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提高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且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表2、l-异亮氨酸配合化学农药对稻曲病菌的防效

3、缬氨酸辅助药剂对稻曲病防效测定

采用与l-亮氨酸辅助药剂对稻曲病防效测定的方法及防效计算方法,按照实施例249-365中提供的药剂与浓度为0.05%、0.1%、0.25%、0.5%、1%、2%、4%、8%和16%的缬氨酸复配及清水作为对照,共设140组处理,得到缬氨酸配合药剂使用对稻曲病菌防效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防效用百分制表示,从表中可以得出,将缬氨酸与实施例249-365中提到的化学农药一起施用,可提高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提高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且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表3、缬氨酸配合化学农药对稻曲病菌的防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