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笋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8897发布日期:2019-08-20 20:02阅读:17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培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笋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雷笋,学名雷竹笋,又名雷公笋、早园笋,因早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是春笋市场上最早上市的笋种。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达70%,为早熟、高产的优良笋用竹种。从营养成分看,雷笋含有粗蛋白、脂肪、可溶性糖类、纤维素及无机盐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绿色食品。

雷笋的自然出笋期为早春,大量上市时售价约为2~5元每斤,而由于含水率较高,属鲜嫩食品,不耐贮藏和长途运输,因此不当季时,例如冬季,新鲜雷笋的价格可以高达20元每斤,甚至交通不便的地区,冬季即使高价也嫩难买到新鲜的雷笋。

因此,为了使更多人可以在不当季时也能吃到新鲜竹笋,当然也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亟需一种培育反季节雷笋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笋的培育方法,出笋期可以避开自然生长的春季雷笋大量上市的低价时期,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笋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留种:将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的幼雷笋作为雷笋种株;

b)施肥:五月下旬开始施肥,采用有机肥和/或化学肥料,分3~8次施肥,直至十一月中旬;

c)覆盖:将笋株地面以上的部分覆盖,覆盖层包括下层的有机肥料层和上层的稻壳层,覆盖层厚度为300±20mm;

d)出笋:覆盖27天后出笋。

上述方案,幼笋留种后,分次施肥,可以保证笋株肥力均匀;覆盖层既可以提供笋株所需养分,又可以为笋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本发明的培育雷笋的方案,过程简单易控制,雷笋采收期避开了自然生长竹笋的低价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为消费者提供了反季节新鲜雷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方案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竹笋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留种:将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的幼雷笋作为雷笋种株;

b)施肥:五月下旬开始施肥,采用有机肥和/或化学肥料,分3~8次施肥,直至十一月中旬;

c)覆盖:将笋株地面以上的部分覆盖,覆盖层包括下层的有机肥料层和上层的稻壳层,覆盖层厚度为300±20mm;

d)出笋:覆盖27天后出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中,剔除幼笋中瘦弱的笋株,将笋茎大于20mm、笋长大于200mm的幼笋留种。通常情况下,每亩约为600余株幼笋,剔除瘦弱笋株后,幼笋每亩500±20株。剩余较为强壮的幼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普遍较强,大大提高了出笋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每次施肥的量为每亩30公斤化学肥料,每月施肥一次;或第一次施肥为有机肥,每亩300公斤,两个月后,再按照每亩30公斤化学肥料每月施肥一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八月份或九月份给笋株浇水并浇透。通常八九月份雨量减少,但温度居高不下,土地含水量不足会影响雷笋的生长。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下层的有机肥料层为鸡粪和麦秆灰混合而成,厚度为20±5mm。有机肥料层可以持续为雷笋提供所需养分,并且,十一月中旬开始,外界温度过低,有机肥料层和上层的稻壳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保证笋株不被冻伤。

采用本发明的雷笋的培育方法,过程简单易操作,出笋期避开了自然生长的雷笋的低价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在笋株量相当的情况下,自然生长的雷笋出笋量为2000斤每亩,采用本发明的方案,雷笋出笋量可提高到2500斤每亩,且单价提高了数倍甚至更高,为消费者提供反季节新鲜蔬菜,也为投资者创造了经济效益,更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园艺或蔬菜的培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笋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留种:将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的幼笋作为竹笋种株;b)施肥:五月下旬开始施肥,采用有机肥和/或化学肥料,分3~8次施肥,直至十一月中旬;c)覆盖:将笋株地表以上的部分覆盖,覆盖层包括下层的有机肥料层和上层的稻壳层,覆盖层厚度为300±20mm;d)出笋:覆盖27天后出笋。上述方案,幼笋留种后,分次施肥,可以保证笋株肥力均匀;覆盖层既可以提供笋株所需养分,又可以为笋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本发明的培育雷笋的方案,过程简单易控制,雷笋采收期避开了自然生长竹笋的低价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为消费者提供了反季节新鲜雷笋。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山市黄山区节节高笋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19.08.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